1 / 13 第八节 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一)利润的形成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
(1)一定时期内存在因果关系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2)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层次构成。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能够反映企业管理者的经营业绩。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期间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 投资收益( -投资损失 )
其中: 营业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 = 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业务成本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又称税前利润,企业获取的营业利润加上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2 / 13 关系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就是企业在该会计期间取得的总经营成果。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
净利润,又称税后利润,净利润指利润总额扣除向国家上交的企业所得税后的余额。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4.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25%)
在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的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等于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
即:应交所得税=利润总额×25%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税率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二)账户设置 3 / 13
A、利润形成的核算
1.“本年利润 ”账户---所有者权益类
用途: 核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和发生的亏损
性质: 所有者权益类
明细账设置:不需要
借 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 贷
期(月)末转入的费用和损失
结转本期发生的净利润 期(月)末转入的收入与利得
结转本期发生的净亏损
当期或本年累计的净亏损 当期或本年累计的净利润
注意: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方(或借方),结转后本账户4 / 13 无余额。
2.投资收益---损益类
用途: 核算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性质: 损益类
明细账设置:按投资种类设置
借 投资收益(损益) 贷
投资损失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投资净收益 投资收益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投资净损失
3.营业外收入---损益类
用途: 用于核算企业所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核算内容: 处置固定资产利得;
罚款净收入;
出售无形资产利得;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政府补助;
捐赠利得;
债务重组利得。
明细账设置: 可按营业外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户。
借 营业外收入(损益) 贷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收入额 营业外收入的增加额 5 / 13
4.营业外支出---损益类 (费用)
用途: 用于核算企业所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核算内容: 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
债务重组损失;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罚款支出;
非常损失; eg:自然灾害
捐赠支出。
明细账设置:按核算内容 固定资产盘盈应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 营业外支出(损益) 贷
营业外支出的增加额 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支出额
5.所得税费用---损益类
用途: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借 所得税费用(损益) 贷
当月应负担的所得税费用 企业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
(三)账务处理
a.账结法——国家财政部提倡使用
指“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
指各月会计通过开设“本年利润”账户,计算出本月利润额的一种利润结计方法。
账结法特点:各损益类账户月末余额为0
b.表结法 指“会计报表” “利润表” 法定会计报表
指各月份会计通过编制利润表,计算本月利润额的一种利润结计方法。
表结法特点:各损益类账户月末有余额 6 / 13 c. 为体现“年终结账”的本意,应于12月31日开设一次“本年利润”账户,将全部损益类账户余额结为0。
1.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
(1)营业外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
贷:营业外收入
(2)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2.利润形成的账务处理
(1)结转收入/利得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费用/损失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税金及附加(不包括6税)
3.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1)计算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 13 (2)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用于核算按规定从本期盈利额中减去的所得税金额
★产生前提:有应纳税所得额,在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时,为盈利额
★我国所得税征收办法:平时预缴,年终结算,多退少补
★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我国现行所得税一般税率为25%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①1-11月份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本月应交所得税 = 本月应纳税所得额 × 25%
应纳税所得额 = 盈利总额 ± 纳税调整项目
本课程假设不存在纳税调整项目
②12月份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第一步:计算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 = 1-11月份利润总额+12月份利润总额
第二步:计算全年应纳所得税额 = 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25%
第三步:计算12月应纳所得税额
=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 - 前11月已纳所得税额
全年应纳所得税额>0,应缴纳所得税
4.本年利润的结转
将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利润分配是指是对企业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顺序
净利润分配的顺序: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弥补前年度亏损 可供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的利润 = 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其他转入的金额
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累计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 (即累计盈利),则可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的盈余公积(当年净利润的10%,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额超过注册资本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8 / 13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盈余公后,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后,还可以从净利润提取任意。其中2.3合起来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 可供分配的利润 - 提取的盈余公积
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向投资者分配的顺序 支付优先股股利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支付普通股现金股利
转作资本的普通股股利(利润转赠资本)
(二)账户设置
1.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类——反映分配去向
用途: 用来核算企业一定时期内净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以及历年结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情况。
账户身份:“本年利润”账户的抵减账户
账户结构:“借增贷减”
明细账户: 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盈余公积补亏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盈余公积补亏
——未分配利润
年末分配完毕,应将其他明细账户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经过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有余额外,其他各个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借 利润分配 (所有者权益类) 贷
①提取的盈余公积金
②分配给投资人的利润
③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累计亏损额。 ①用盈余公积金弥补的亏损额
②其他转入数
③年末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额
历年累积的弥补亏损 历年累积的未分配利润
9 / 13
结论:本年利润余额表示本期或本年累计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利润分配余额表示历年累计的净利润或净亏损
2.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类
用途: 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
明细账户设置:按“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设置。
借 盈余公积(所有者权益) 贷
实际使用的盈余公积,依法转增资本、弥补亏损,即盈余公积的减少额 登记提取的盈余公积
即盈余公积的增加额
企业结余的盈余公积
3.应付股利---负债类
用途:用于核算企业决定向股东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明细账设置:按股东名称
与股利发放有关的几个日期 宣告日:形成债务
登记日:无需会计处理
发放日:偿还债务
借 应付股利(负债) 贷
实际支付的股利或利润
即应付股利的减少额 应付给投资者股利或利润
多付的利润 表示未支付的股利或利润
(三)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