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

精品文档
.
新安全生产法规定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
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七)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释义】
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这是我国安全生产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
原则。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作为单位的主要领导者,对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负责,必
须同时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责任、有义务在搞好单位
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搞好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安全发展战略
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
精品文档
.
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做到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因此本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
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职责作出了具体规定。这里讲的“主要负责人”,包括法人单
位的法定代表人,如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包括其全面负责日常经营活
动的总经理,以及非法人单位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代表单位行使职权的正
职领导,如厂长、经理等。

二、根据本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有下列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本的安
全生产管理制度,即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与其他负责人员、职能部门及
其工作人员、工程技术要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事情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
确规定的一种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具有全面性,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人负责。生产经
营单位负责人必须亲自带头,自觉执行责任制的规定,并经常或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执行情况,奖优惩劣,提高本单位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安全生产
责任制的执行得以巩固。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程是根据其自身生产经营范围、危险程度、工作性质及具体工作内容,依照国家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规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安全生
产的工作运转制度及工作方式、方法和操作程序。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一个单位规章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现
场检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特殊区域内施工审批、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安全设施管理、要
害岗位管理、特种作业安全管理、安全值班、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生产奖惩、劳动防护用品
的配备和发放等。二是安全生产技术方面的规章制度,即电气安全技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
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危险场所作业安全技术、矿山灾害治理等。规程是对工艺、操作、
安装、检测、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作的统一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是指在
生产经营活动中,为消除能导致人身伤亡或者造成设备、财产破坏以及危害环境的因素而制
定的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的统一规定。安全操作规程与岗位紧密联系,是保证岗位作业
安全的重要基础。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
作规程,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
和培训计划是根据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岗位特点、人员结构组成,有针对性地规定单位
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其他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统筹安排,包括经费保障、教育培训内容以及组织实施措
施等内容。从业人员既是安全生产的保护对象,同时又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具有高
安全素质和技能的作业人员,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进行的前提。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
划是具体落实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任务,保证教育和培训质量,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
精品文档
.
全操作技能的重要保障。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本单位主管人事培
训、财务劳资、安全管理、业务主管等多个部门以及人、财、物的安排、实践中,安排人员
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往往最难处理和协调,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要求培训,人事培训部门
想组织培训,但业务主管部门不愿意培训,特别是涉及车间主任、班组长等人员,负责生产
经营的业务部门担心影响本部门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和经济效益,不愿意安排进行教育和培
训。因此,主要负责人有职责义务,组织有关人事培训、财务劳资、安全管理、业务主管等
部门认真制定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保证计划的落实,重点应当抓好新员
式和调换工种的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

4、保证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生产经营单位为了具备法律、行政法规以
及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用于安全设施设备建
设、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等。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的分析表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不
足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生产经营单位的资金投入,一般都是由主要负责人决策,
可谓“大权在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往往更重视经济效益,认
为安全生产投入会影响经济效益,或者存在侥幸心理,不想或不愿意在安全方面过多地投入。
因此,本法和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本单位有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有效实施,并保证这
项投入真正用于本单位有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方面找到最佳结合点,促进
安全地生产经营。

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所谓“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设施、设备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种自
然或者人为因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上缺陷等。隐患是导致事
故的根源,隐患不除,事故难断。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经常性地对本单位的安全
生产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时
予以排除。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
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别、性质、特点和范围等情况
制定的事故发生时组织、技术措施和其他应急措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于防止事故扩
大和迅速抢救受害人员,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工作的
系统工程,需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和实施,一旦发生事故也要亲自指挥、调
度。

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这一方
面可以使有关部门及时配合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如实掌握事故的情况,按照规定向社会披露相关事故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有关部门对事
故进行调查处理,分析事故的原因,处理有关责任人员,提出防范措施。生产经营单位的主
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不
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