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著作权法PPT课件

著作权法PPT课件

一)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已修改为)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不得违反宪法和
法律,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国家对作品的出版、 传播依法进行监督管理。
二)不适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1 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
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 官方正式译文; 2 时事新闻; 3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2、署名权 指作者在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
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 3、修改权 修改作品的权利。 4、保持作品完整权 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二、财产权利
一)概念及特征 著作财产权是著作权人基于对作品的利用带
来的财产收益权。 其特征为: (1)著作财产权可以许可他人使用也可以转
让; (2)著作权中的财产)概念 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
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 成果。(《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 二)构成要件 1 应是思想或情感的表现; 2 应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 3 应能以有形的形式复制。
三)辨析 临摹绘画、与他人雷同之作、 教师课堂教学、 自然风景照、教学辅导书的提纲、 试卷、天气预报
第四章 著作权的取得与期间
一、著作权的取得 原始取得——自动取得 继受取得——继承或受让 二、著作权的期间
第五章 著作权的主体和著作权的归属
一、 作者
二、著作权的归属
三、案例分析
一、 作者
一)作者的概念 所谓作者就是指设计并完成即创作文学、艺术、科
学作品的人。 二)作者的认定 一般情况下,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特定条件下,法人或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 特定条件指: ①该作品的创作由单位主持; ②该作品的创作代表了单位的意志; ③该作品的创作由单位承担责任。 三)作者的认定方式 如无相反的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为作者。
(2)著作人身权具有一身专属性。通常不得转让、 继承和放弃;
(3)著作人身权不以创作者生命的完结而消失,在 理论上其期限不受限制。
二)内容
1、发表权
1)概念
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公之于众”,是指著作权人自行或者经著作权人 许可将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开,但不以公众知晓 为构成条件。
2)特点: (1)无论任何作品,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 (2)发表权通常不能单独行使,需和其他著作财 产权一起行使 (3)发表权通常是不能转移的 (4)如果作品涉及第三人,发表权还受到该第三 人权利的制约
二、作品的种类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
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二、著作权的归属
一)独创作品 1、概念 独立完成之作 2、权利归属 著作权属于作者 作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 3、例外
由他人执笔,本人审阅定稿并以本人名义发表的 报告、讲话等作品,著作权归报告人或者讲话人 享有。 当事人合意以特定人物经历为题材完成的自传体 作品,当事人对著作权权属有约定的,依其约定; 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归该特定人物享有
7、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 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 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 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 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8、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 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 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9、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 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三)辨析
1 被剥夺政治权利人的作品 2 法律法规选编 3 实用美术作品 4 书名与标题作品
第三章 著作权的权利内容
一、著作人身权(精神权利) 二、财产权利
一、著作人身权(精神权利)
一)概念及特征
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基于作品依法享有的以人身利益 为内容的权利。
具有以下特点:
(1)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视为作者, 因而法人和非法人团体也可以享有著作人身权;
10、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 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11、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 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12、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 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13、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三)案例分析
1、在产品宣传页中印刷牛满江题词 2、在网页上提供短信下载服务 3、卡拉ok厅播放MTV
二)内容
1、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 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 或者多份的权利。
2、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 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3、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 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计算机软件的权利。
4、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一、概念
我国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指作者或其他的著作 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狭义:仅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广义:除狭义外,还包括著作邻接权。
二、著作权法的历史发展
三、著作权的法律性质
1、商业版权说 3、著作权二元说
2、人格价值观说 4、著作权一元说
第二章 著作权的客体
一、作品的概念 二、作品的种类 三、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
注意点:该权利赋予原件物权所有人享有, 如果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内容涉及第三 人的肖像,著作权人行使展览权还要受到 肖像权人权利上的限制。如果涉及第三人 隐私,还要注意不得侵犯他人隐私权。
5、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 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表演既包 括现场表演,也包括机械表演。
6、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 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 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第一部分 著作权法
第一章 著作权法概述 第二章 著作权的客体 第三章 著作权人的权利 第四章 著作权的主体和著作权的归属 第五章 著作权的取得与管理 第六章 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邻接权) 第七章 著作权的权利限制 第八章 著作权的集体管理 第九章 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第一章 著作权法概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