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总之大量的研究证实AP的许多并发 症 及 MODS 是 由 微 循 环 障 碍 引起 的 , 而 PAF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主要介质。
11
IL—8 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受内毒素和IL— 1或TNF刺激后可大量产生IL—8。 IL—8的作用: 一是对中性粒细胞(PMN)T淋巴细 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二是活化中性粒细胞,对单核巨噬 细胞系统和血小板无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是前3类粘附分子。
14
A、整合素家族 CD11a/CD18,CD11b/CD18。 B、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ICAM—1、ICAM—2、ICAM—3、 VCAM—1,DECAM—1。 C、选择凝集素家族蛋白 E—selectin、P—selectin、L—selectin。 D、钙离子依赖性细胞粘附家族
12
一旦机体释放IL—8和TNF—α,内皮 细胞开始表达粘附分子,IL—8介导PMN向 内皮细胞迁移,粘附并相互作用。
IL—8作为PMN的重要趋化因子是导 致SAP并发症及胰腺持续坏死的主要成分 之一。
13
粘附分子
粘附分子是参与PMN在炎症组织中浸润,聚 集和激活过程中重要介质。
粘附分子按其结构分为4类
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1
从十九时间中叶开始,随着人们对 胰腺炎症认识的逐渐加深,炎性介质在急 性胰腺炎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1988年Rinderknecht提出了“白细胞过 度激活”学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全身炎症 反 应 综 合 征 (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s,SIRS)的概念。
6
IL—6
TNF—α和IL—1刺激单核细胞、内皮 细胞产生IL—6,主要作用是诱导肝细胞 合成急性期蛋白如C反应蛋白,目前认为 是估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IL—2
是由T淋巴细胞分泌的多肽因子,能 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在AP中的作用 主要是抗感染。
7
IL—10 主要由TH细胞(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 TH2)产生,B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产生。 IL—10是抗炎细胞因子。 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功能, 减少TNF—α,IL—1等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阻 断和抑制炎症因子的级联反应;
启动和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的 相互作用,促进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进 入组织间隙。
C、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 产生。
D、引起肠粘膜屏障受损伤,导致细 菌异位。
10
E、增强内毒素脂多糖的组织损伤作 用。
F、导致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升高, 促进胰酶的分泌与活化,参与AP胰酶的 自身消化过程。
G、通过胆碱能机制介导AP。
4
TNF—α(肿瘤坏死因子)
来源: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
在急性胰腺炎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 胞、肥大细胞四种细胞产生的TNF—α是最早升高 的。
作用:
在浓度<10-10mol/L时,调节炎症反应及促进 组织修复。
在浓度≥10-8mol/L时,在血循环中自身激活 产生“瀑布效应”。
内源性致热源,与机体发热有关。
17
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经5—脂氧合酶 催化反应途径生成的另一具有强烈生物活 性的炎性介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LTB4。
LTB4在AP中的主要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 收缩血管 收缩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 趋化中性粒细胞等。
18
一 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 素(endotjelin,ET)
IL—10抑制IL—2,TNF—的分泌,从而 抑制免疫反应;
IL—10是IL—1受体的阻断剂。
8
趋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PAF是以单体形式处于细胞膜内 的磷脂分子,是脂膜的结构成分,是 强力的脂质炎性介质。 PAF的作用机制 A、活化血小板,促进血小板粘 附聚集、血栓形成;
9

B、与中性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 活中性粒细胞氧化代谢功能,并产生趋化, 凝集和释放超氧化物。
2
一、SAP状态下的炎性介质 1、 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
2、趋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白介素-8 、粘附 分子
3、其他炎性介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一氧化氮、 内皮素、核因子、 氧自由基、补体
3
1、细胞因子 低分子蛋白质 参与介导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每种细胞因子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产生不同或相同的生理学效应 已知有30多种
5
白介素(ILS)
IL—1β和IL—1ra(IL—1受体拮抗剂)
IL—1β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巨噬细胞, 具有活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上调白细胞 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参与SAP时 血液动力学和代谢方面的改变。
IL—1ra 在 胰 腺 实 质 内 有 表 达 , 在 炎 症等病理条件下随着IL—1的升高而升高, 与IL—1受体结合而抑制其活性,有剂量 依赖性,超过100mg/kg时效果不再增强。
16
其他炎性介质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和白三烯 是由细胞膜磷脂在PLA催化下由花生四烯酸裂解 而来。
在环氧合酶催化下,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 环素(PGI2)和血栓素(TXA2)。
PGI2是血管松弛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TXA2是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剂。 PGI2和TXA2活性的平衡是调控血管和止血机 制的重要因素。
A、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
B、 免 疫 球 蛋 白 超 家 族 (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IGSF)
C、选择凝集素家族蛋白(selectin family)
D、 钙 离 子 依 赖 性 细 胞 粘 附 家 族 ( Ca— dependent cell adhension moleucule family)
15
急性胰腺炎时血IL—1、IL—6、TNF— α等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选择素ICAM—1 等粘附分子,同时激活白细胞表面的整合 素受体,通过粘附分子配体—受体的相互 结合促进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粘附分子的表达使得毛细血管后微静 脉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加剧, 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微循环障碍,激活白细 胞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损伤内 皮细胞,加重胰腺细胞损伤和产生远端器 官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