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习题集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习题集

1 / 17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A型题 1.以下疾病可引起左心室前负荷(容量负荷)过重的是( ) A.高血压 B.肺动脉高压 C.主动脉瓣狭窄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E.心肌梗死 2.以下关于心源性晕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暂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 B.为可逆性意识障碍 C.如无脉搏,可立即叩击心前区1~2次 D.引起心源性晕厥的心律失常均为严重缓慢心律失常 E.主动脉瓣狭窄可引起心源性晕厥 3.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物质是( )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B. 醛固酮 C. 内皮素 D. 胰岛素 E. 肾素 4.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A. 进食食盐过多 B. 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C. 动脉粥样硬化 D. 长期精神紧张 E.在遗传背景下多种后天因素作用 5.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变晚期,造成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是( ) A.病毒直接侵犯心肌 B. 免疫反应 C. 变态反应 D. 病毒复制 E.病毒侵犯微血管 6.最常见的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是( ) A.劳累 B. 情绪激动 C. 心律失常 D. 呼吸道感染 E.输液过快过多 7.关于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引起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正确的是( ) A.病变累及冠状动脉造成冠脉狭窄 B.风湿性炎症累及心包 C.左心室排出量显著降低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2 / 17

D.冠状动脉易激惹发生痉挛 E.主动脉瓣狭窄时,冠状动脉不易形成侧枝循环 8.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是( ) A.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在高血压发病中占主导地位 B.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外周小血管收缩 D.胰岛素抵抗 E.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 9.脉压增大时可出现( ) A. 奇脉 B. 交替脉 C. 细迟脉 D. 水冲脉 E.短绌脉 10.关于端坐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力活动时发生,休息可缓解 B.多发生在夜间,睡眠中可突然憋醒 C.体力活动时发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D.睡眠中憋醒,咳嗽、咳痰,坐起后缓解 E.休息时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 11.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有关的血脂异常,不包括( ) A. 总胆固醇增高 B. 高密度脂蛋白增高 C. 甘油三酯增高 D. 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E.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 12.患者男性,55岁。胸痛发作时用地尔硫卓有效,冠脉造影未见主要分支有病变,最可能解释其胸痛的机制是( ) A. 冠脉微血管病变 B. 主动脉瓣狭窄所致 C. 心血管神经症 D. 冠脉痉挛 E. 交感神经活性过强 13.患者女性,30岁。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检查发现左心房、右心室扩大,肺淤血,肺静脉压升高。该患者处于( ) A. 左心房代偿期 B. 左心房失代偿期 C. 右心衰竭期 D. 左心室代偿期 E. 肺淤血期 14.患者女性,36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6年。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意识障碍,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 ) A. 房颤 B. 室颤 3 / 17

C. 心排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 D. 高凝状态,脑血栓形成 E.左心耳附壁血栓脱落致脑栓塞 15.患者女性,48岁。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入院时主诉气急、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乏力、出汗较多。查体:口唇发绀,两侧肺底部可闻及湿性啰音。该患者出现乏力的原因是( ) A. 肺循环淤血 B. 体循环淤血 C. 心排出量减少 D. 容量负荷过重 E. 压力负荷过重 16.过低见于( ) A. 组织破坏 B. 恶性肿瘤 C. 无菌性炎症 D. 甲状腺功能减退 E. 内出血 17.计数脉搏的时间至少需要( ) A. 15秒 B. 30秒 C. 1分钟 D. 2分钟 E. 3分钟 18.心房颤动时临床听诊的特点,错误的是( ) A. 舒张期奔马律 B. 心室率极不规则 C. 心音强弱不一 D. 心率与脉率不一致 E. 脉搏短绌 19.脉搏短绌见于( ) A. 窦性心动过缓 B. 心房颤动 C. 心室颤动 D. 房室传导阻滞 E. 阵发性心动过速 20.二尖瓣面容表现为( ) A. 面颊潮红,兴奋不安,呼吸急促 B. 面容憔悴,面色苍白或灰暗,精神萎靡 C. 面容晦暗,口唇微绀,两颊淤血性发红 D. 面容枯槁,面色苍白或铅灰,表情淡漠,目光无神 E. 面容惊愕,眼裂增大,眼球突出,目光闪烁 21.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最有效的药物是( ) A. 硝酸甘油 B. 地西泮 4 / 17

C. 吗啡 D. 硝酸异山梨酯 E. 硝苯地平 22.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心电图的主要区别是( ) A. ST段抬高 B. ST段压低 C. T波倒置 D. T波低平 E. 出现异常深而宽的Q波 23.以下属于排钾利尿剂的是( ) A. 氨苯蝶啶 B. 美托洛尔 C. 双氢克尿噻 D. 尿激酶 E. 螺内酯 24.关于洋地黄中毒反应的处理,不恰当的是( ) A. 停药 B. 停用排钾利尿药 C. 一律补充钾盐 D. 纠正心律失常 E. 心率缓慢者可用阿托品 2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降低血压的机制是( ) A. 直接扩张血管 B. 促进水钠排出 C. 减少心排出量 D. 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E. 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26.下列情况适用洋地黄治疗的是( ) A. 急性心脏压塞 B.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C. 风心病、心力衰竭、快速房颤 D. 急性心肌梗死 E. 高血压危象 27.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不主张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因是糖皮质激素可( ) A. 抑制干扰素生成,加重心肌损害 B. 影响心肌代谢 C. 加速病毒复制 D. 诱发心律失常 E. 导致炎症扩散 28.患者女性,60岁。高血压。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双肺布满湿啰音,测血压为200/120mmHg,首选的血管扩张剂是( ) A. 卡托普利 B. 硝酸甘油 C. 硝酸异山梨酯 5 / 17

D. 硝普钠 E. 酚妥拉明 29.患者男性,72岁。发作性晕厥3次住院。心电图: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40次/分。首选治疗是( ) A. 临时心脏起搏 B. 肾上腺素 C. 利多卡因 D. 胺碘酮 E. 心脏按摩 30.患者男性,31岁。阵发性心慌3年,每次发作突然,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本次发作时心率190次/分,律齐,QRS波形态正常,P波不易辨认,该患者诊断为( ) A. 心房颤动 B. 心房扑动 C. 室上性心动过速 D. 室性心动过速 E. 窦性心动过速 31.患者女性,30岁。风心病,心功能Ⅲ级。长期服用地高辛,0.25mg,1次/天,自觉尚好,复诊时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分,PR间期0.20秒,ST段呈鱼钩形下移。对此患者的处理为( ) A. 停用地高辛 B. 继续用原剂量维持 C. 加服氯化钾 D. 加大地高辛用量 E. 改用利多卡因 32.二尖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体征是( ) A. 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B. 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 C. 二尖瓣面容 D. 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E. 心尖部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 3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最重要的体征是( ) A. 周围血管征 B. 主动脉瓣区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C.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响亮、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D. 主动脉瓣区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E.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舒张早期叹气样杂音 34.高血压的脑血管并发症不包括( ) A. 脑动脉血栓形成 B.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 微小动脉瘤 D. 脑疝 E. 脑出血 35.符合左心衰表现的是( ) A. 咳嗽 6 / 17

B. 颈静脉怒张 C. 水肿 D. 肝大 E.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36.关于急性肺水肿的处理,错误的是( ) A. 端坐位,两腿下垂 B. 高流量、30%乙醇湿化给氧 C. 立即口服地高辛 D. 静脉注射呋塞米 E. 静脉滴注硝普钠 37.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 A. 心脏破裂 B. 室性心律失常 C. 急性心力衰竭 D. 心源性休克 E. 室壁瘤 38.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重点在于( ) A. 充分休息,保证丰富的营养 B. 绝对卧床休息3个月,低盐饮食 C. 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感冒 D. 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E. 坚持小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 39.患者女性,45岁。有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房颤病史,此次因受凉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入院。针对该患者的健康教育不恰当的是( ) A. 避免受凉 B. 半卧位休息 C. 适当活动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D. 早期加强锻炼 E. 遵医嘱坚持药物治疗 40.患者男性,69岁。高血压病史6年,糖尿病病史2年,血压曾高达170/105mmHg,吸烟,不饮酒。根据以上情况,该患者的预后判断是( ) A. 高血压,极低危组 B. 高血压,低危组 C. 高血压,中危组 D. 高血压,高危组 E. 高血压,很高危组 41.患者女性,57岁。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疼痛缓解。现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汗,皮肤湿冷,测血压80/50mmHg,心率110次/分,尿量20ml/h。应考虑为( ) A. 急性心力衰竭 B. 心律失常 C. 心源性休克 D. 心脏破裂 E. 乳头肌断裂 42.患者女性,69岁。高血压,间断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120~150/70~90mmHg。今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