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1第6期总第205期 铸造钢锭工艺的研究 高 菲 张 凯 李静生 宗国锋 孙锐锐 毛炳年 (山东能源机械集团乾泰公司,宁阳271413)
摘 要:使用电弧炉熔炼生产钢锭的过程中,通过对材料准备、熔炼工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具体操作 的描述,总结了一套成熟的工艺流程,应用此流程进行了多类铜种的钢锭生产,较高程度的满足锻造专业公司 的生产,在我公司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链。 关键词:熔炼工艺 铜液合金化 生产链
1原材料准备 废钢是电弧炉炼钢的主要材料,废钢质量的好坏直接 影响钢液的质量、成本和生产率,因此,对废钢质量有如下 几点要求。 (1)废钢表面应清洁少锈,因废钢中沾有的泥沙等杂物 会降低炉料的导电性能,延长熔化时间,还会影响氧化期去 磷效果及侵蚀炉衬。废钢锈蚀严重或沾有油污时还会降低 钢和合金元素的收得率,并增加钢中的含氢量。 (2)废钢中不得混有铅、锡、砷、锌和铜等有色金属。铅 的密度大,熔点低,不溶于钢液,易沉积在炉底缝隙中造成 漏钢事故;锡、砷和铜易引起钢的热脆。 (3)废钢中不得混有密封容器,以及易燃、易爆物和有 毒物,以保证安全生产。 (4)废钢化学成分应明确,且需按成分分类存放,硫、磷 含量不宜过高。 (5)废钢外形尺寸不能过大(截面积不宜超过300mm X 300ram,最大长度不宜超过350ram)。 2冶炼工艺要点及说明 其操作过程分为:补炉、装料、熔化、氧化、还原与出钢 六个阶段。因主要由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组成,俗称老三 期。 2.1补炉:影响炉衬寿命的“三要素” (1)影响炉衬寿命的“三要素”:炉衬的种类、性质和质 量;高温电弧辐射和熔渣的化学浸蚀;吹氧操作与钢渣等机 械冲刷以及装料的冲击。 (2)补炉部位:炉衬各部位的工作条件不同,损坏情况 也不一样。炉衬损坏的主要部位如下:(1)炉壁渣线受到高 温电弧的辐射,钢渣的化学侵蚀与机械冲刷,以及吹氧操作 等损坏严重;(2)出钢口附近因受钢渣的冲刷也极易减薄; (3)炉门两侧常受急冷急热的作用,流渣的冲刷以及操作与 工具的碰撞等,损坏也比较严重。 (3)补炉方法分为人工投补和机械喷补,根据选用材料 的混合方式不同,又分为干补和湿补两种。补炉的原则是:高 温,快补,薄补。 (4)补炉材料主要用镁砂,白云石或两者的混合物,并 掺入磷酸盐或硅酸盐等粘结剂。 2.2装料 目前,广泛采用炉顶料罐和电磁吸盘装料,每炉钢的炉 料分1~3次加入。装料的好坏影响炉衬寿命,冶炼时间,电 耗以及合金元素的烧损等。因此,要求合理装料,这主要取 决于炉料在料罐中的布料合理与否。现场布料(装料)经验: 下致密,上疏松,中间高,四周低,炉门口无大料,穿井快,熔化 快,效率高。 2.3熔化期 传统冶炼工艺的熔化期占整个冶炼时间的50% 70%, 电耗占70%一80%。因此熔化期的长短影响生产率和电耗, 熔化期的操作影响氧化期、还原期的顺利与否。 (1)熔化期的主要任务:将块状的固体炉料快速熔化, 并加热到氧化温度;提前造渣,早期去磷,减少钢液吸气与 挥发。 (2)熔化期的操作:合理供电、及时吹氧、提前造渣。1) 炉料熔化过程及供电:装料完毕即可通电熔化。炉料熔化过 程基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点弧,穿井,主熔化及熔末升温。 点(起)弧期从送电起弧至电极端部下降到一定深度时为点 弧期。此期电流不稳定,电弧在炉顶附近燃烧辐射,二次电 压越高,电弧越长,对炉顶辐射越厉害,并且热量损失也越 多。为保护炉顶,在炉上部布一些轻薄料,以便让电极快速进 入料中,减少电弧对炉顶的辐射。点弧结束至电极端部下降 到炉底为穿井期。此期虽然电弧被炉料所遮蔽,但因不断出 现塌料现象,电弧燃烧不稳定,应注意保护炉底,办法是加 料前采取外加石灰垫底,重废钢以及合理的炉料。供电上采 取较大的二次电压、较大电流,以增加穿井的直径与穿井的 速度。主熔化期由于电弧埋入炉料中,电弧稳定,热效率高, 传热条件好,故应以最大功率供电,即采用最高电压最大电 流供电。主熔化期时间占整个熔化期的70%以上。 (3)缩短熔化期的措施:1)减少热停工时间,如提高机 械化、自动化程度,减少装料次数与时间等;2)强化用氧。 如吹氧助熔,氧一燃助熔,实现废钢同步熔化,提高废钢熔 化速度;3)提高变压器输入功率,加快废钢熔化速度;4)废 钢预热,利用电炉冶炼过程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废钢预热
等。 2.4氧化期 工艺与装备 氧化期是氧化法冶炼的主要过程,能够去除钢中的磷、 气体和夹杂物。当废钢料完全熔化并达到氧化温度,磷脱除 70%~80%以上进入氧化期。为保证冶金反应的进行,氧化 开始温度高于钢液熔点50~80cC。 (1)氧化期的主要任务:脱磷——继续脱磷到要求;脱 碳——脱碳至规格下限;二去——去除气体、杂质;温 度——升温,提高钢液温度。 (2)氧化期操作 造渣与脱磷:传统冶炼方法中氧化期还要继续脱磷,2 fP1+5(FeO)+4(CaO)=(4CaOP205)+5【Fe】△H<0由脱磷反 应式可以看出:在氧化前期(低温),造好高氧化性,高碱度和 流动性良好的炉渣,并及时流渣,换新渣,实现快速脱磷是可 行的。 氧化与脱碳:近些年,强化用氧实践表明:除非钢中磷含 量特别高需要采用碎矿(或氧化铁皮)造高氧化性炉渣外, 均采用吹氧氧化,尤其当脱磷任务不重时,通过强化吹氧氧 化钢液降低钢中碳含量,降(脱)碳是电炉炼钢重要任务之 一,然而脱碳反应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降碳,脱碳反应的作 用如下:降低钢中的碳,利用碳一氧反应(一c0)这个手段 来达到以下目的:搅动熔池,加速反应,均匀成分;去除钢中 气体与夹杂。实际上,电炉就是通过高配碳,利用吹氧脱碳 这一手段来达到加速反应,均匀成分、温度,去除气体和夹杂 的目的。脱碳反应与脱碳条件:【c]+【0】=CO T,△H一0. 24kcal=一22kJ<0分析:该反应是在钢中进行的放热反应。高 氧化性,加强供氧,使【%0】实际>[%0】平衡。高温加速C一0 间的扩散『由于脱碳反应是”弱”放热反应,温度影响不大 (热力学温度),但从动力学角度,温度升高改善动力学条件, 加速C一0间的扩散,故高温有利脱碳的进行1。降低压强,如 充惰性气体(AOD),抽气与真空处理(VD,VOD)等降低PCO 均有利于脱碳反应。 2.5还原期 传统电炉冶炼工艺中,还原期的存在显示了电炉炼钢 的特点,而现代电炉冶炼工艺的主要差别是将还原期移至 炉外进行。 (1)还原期的主要任务脱氧、脱硫、调整成分、调整温 度。其中,脱氧是核心,温度是条件,造渣是保证。1)脱氧方 法:沉淀脱氧,扩散脱氧及综合脱氧法。电炉炼钢采用沉淀 脱氧法与扩散脱氧法交替进行的综合脱氧法,氧化末还原 前用沉淀脱氧进行预脱氧,还原期用扩散脱氧,出钢前用沉 淀脱氧进行终脱氧。其中沉淀脱氧反应式:x[M]块+y【0]= (MxOy)T沉淀脱氧是将块状脱氧剂加入钢液中,直接进行 钢液脱氧。常用的脱氧剂有Fe—Mn,Fe—Si,A1和复合脱氧剂 Mn—Si,Ca—Si等,脱氧能力依次增加。该法的特点:操作简单, 脱氧迅速;当上浮时间短时脱氧产物易留在钢中。扩散脱氧 反应式:x(M)粉+y(FeO)=(MxOy)+y[Fe】扩散脱氧是将粉 状脱氧剂加在渣中,使炉渣脱氧,钢中氧再向渣中扩散,间接 脱出钢中氧。粉状脱氧剂有Fe—Si,Ca—Si,CaC,A1粉等,与沉 淀脱氧法比较,扩散脱氧法的特点:反应在渣中进行,产物不 进入钢中,钢质好,脱氧速度慢,时间长。此法常用在电炉还 原期稀薄渣形成后。2)脱硫反应及脱硫条件[Fes]+(CaO)= (CaS)+(FeO),△H>0分析:该反应是在渣一钢界面上进行 的,为一吸热反应。高碱度,造高碱度渣,增加渣中氧化钙;强 还原气分(或低氧化性),造还原性渣,减少化铁含量;高温, 同时高温改善渣的流动性;大渣量(适当大),充分搅拌增加 渣一钢接触。由于电炉还原期或精炼炉精炼期的还原气分 强烈,(FeO)<0.5% 1.O%,对脱硫特别有利。 (2)还原操作——脱氧操作电炉常用综合脱氧法,其还 原操作以脱氧为核心。1)当钢液的T(温度),P,C符合要求 2)加Fe—Mn,Fe—Si块等预脱氧(沉淀脱氧)3)加石灰,萤石, 造稀薄渣4)还原,加C粉,Fe—si粉等脱氧(扩散脱氧)5)搅 拌,取样,测温6)调整成分一合金化7)加Al或ca—si块等 终脱氧(沉淀脱氧)8)出钢 (3)温度的控制考虑到出钢到浇注过程中的温度损失, 出钢温度应比钢的熔点高出100~140 oC。由于氧化期末期 控制钢液温度大于出钢温度2O 30℃以上,所以扒渣后还 原期的温度控制总的来说是保温过程。若还原期大幅度升 温,则易造成钢液吸气严重,高温电弧加重对炉衬的侵蚀及 局部钢水过热。为此,应避免还原期后期升温操作。 2.6出钢 传统电炉冶炼工艺,钢液经氧化,还原,当化学成分合格, 温度符合要求,钢液脱氧良好,炉渣碱度与流动性合适时即 可出钢。传统电炉老三期冶炼工艺操作集熔化、精炼和合金 化于一炉,包括熔化期,氧化期和还原期,在炉内既要完成废 钢的熔化,钢液的升温,钢液的脱磷、脱碳、去气、去除夹杂 物,又要进行钢液的脱氧、脱硫以及温度的调整,因而冶炼周 期很长。这既难以保证对钢材越来越严格的质量要求,又限 制了电炉生产率的提高。 2.7钢液的合金化 (1)炼钢过程中调整钢液合金成分的操作称为合金化。 它包括电炉过程钢液的合金化及精炼过程后期钢液的合金 成分微调。传统电炉冶炼工艺的合金化一般是在氧化末还 原初进行预合金化,在还原末出钢前或出钢过程进行合金 成分微调。 合金化操作主要指合金加入的时间,加入的数量及加 入的方式。1)合金加入时间:原则是熔点高、不易氧化的元 素可早加;熔点低、易氧化的元素晚加。合金化操作具体原 则:A)易氧化的元素后加原则;不易氧化的元素,可在装料 时,氧化期或还原期加入,如Ni,Co,Mo,W等;较易氧化的元 素,一般在还原初期加入,如Cr,Mn等;容易氧化的元素一 般在还原末期加入,即在钢液和炉渣脱氧良好的情况下加 人,如V,Nh,si,rri,Al,B,稀土元素(La,Ce等)。为提高易氧化 元素的收得率,许多工厂在出钢过程中加入稀土元素,如钛 铁等,有时稀土元素还在浇注的过程中加入。B)比重大的加 强搅拌原则:熔点高的、比重大的铁合金,加入后应加强搅 拌。C)便宜的先加原则:在许可的条件下,优先使用便宜的 高碳铁合金,然后再考虑使用中碳铁合金或低碳铁合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