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第26卷第4期 20(11年4月 

中国中药杂志 

ClalaaJournal ofChinese Materia Metlica 26.№4 

Apt,2呷1 

专论·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于友华,王永炎,赵宜军,程昭寰 (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100700)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实现辨证论治 的理法方药4个重要环节之一。方剂又是联结中医与中药 的拼梁。在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抓住中医方剂这一 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中医现代化和中药现代化都有着不 可低估的作用。那么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呢? 1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研究配伍目的是揭示方剂 配伍的规律 首先我们认为,方剂不完全等同于复方。方剂是以中医 药理论为指导,在辨证的前提下,针对病机的荧键环节,以中 药药性理论为基础,遵循方剂的配伍理论进行“君臣佐使”配 伍,从而使群药形成“有制之师”的治疗系统,它针对患者或 证或病或症、达到整体综合调节的作用。从字面上看,方之 与剂有两层含义。《说文》:“方,并船也 段玉裁注日:“并船 者,并两船为一。 清·徐颧《说文解字注蔓》:“方之引申为凡 相并之称。”剂:《说文》:“剂,齐也 。段玉裁注日:“按周礼或 言质剂,或言约剂。……是剂所以齐物也……令人药剂字乃 周礼之齐字也。”《汉书》:“桶百药齐和之所宜。 《默觚上》: “非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克,不能调其过不及。”所以, 方剂的两重意思:一是“相并群药(方) ,二是“调百药齐和之 所宜”,形成君臣佐使有制之师。群药简单相并只是形成丁 方或复方,按照一定规则将诸药组合才形成丁方剂。将诸药 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组台,达到“剂和众味,君臣佐使互相生 克”,并 调其过不及 ,使方剂针对病证形成整体综合嗣节治 疗系统的方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配伍”。徐大椿《医学源流 论》说:“方之即成,能使药各垒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即 指此吉 因此,配伍是方剂的核心,也是研究方剂的关键问 题。 研究方剂的目的就是要抓住方剂配伍选一关键问题,从 传统中医药配伍理论出发,采用多学科的技术手段,进行深 ^研究,通过探询方剂的药嫂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来揭示 方剂配伍的内在规律,发扬中医方剂整体效应的优势,为现 代中药组方提供理论依据。 2什么是方剂的配伍规律 【收稿日期]2001.03 14 湛盘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f( I9990544) 方剂是一个以中药饮片经配伍组成的治疗系统,它具备 般系统的属性 凡是系统都应是有序的,系统的有序性是 系统中各个方面有机联系的反映。本质的联系形成丁系统 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列宁说:”规律就是联系” 因此方剂配 伍规律是指方剂中各个元素之间在干预机体从疾病向健康 转化过程中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规律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 的,是方i}II的组方理论,对方剂组方和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 义: 但是,我们讨论规律,一定要限定层次。在一定层次范 围内,才涉及到相互关系。在中药饮片层次上方剂的配伍规 律,是君臣佐使配伍原则。这个原则已经规定丁方剂中各昧 药材之间的关系,并经数千年临床实践,能普遍指导中医临 床实践。方剂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所以能生存数 千年,并仍将发扬光大,乃因它有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停留在中药饮片配伍的层次量=,已经 满足不了人们对健康及健康产品的需求 因此.方剂研究就 应朝向其纵深方向发展.即朝向方剂中各药效物质(有效组 分和有效成分)间的内在联系的方向发展。研究方剂的配伍 规律就是在这一层次上寻找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配伍原则, 用现代科学手段诠释新的方剂配伍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的同 时,提高中药产品的科技含量。 3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 涉及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范围,应该说是整个方剂配伍 的相关各部分内容均应包括在内。这项研究工作,是一项系 统工程。但概括起来,应有以下几方面。 3.1中药药性理论与方剂配伍关系 中药药性是与疗效有关的药物的性质和性能的统称,包 括四气五昧、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等。 这些理论内容构成丁中药(饮片)的基本属性,也是方剂配伍 时选药的依据。因此,弄清组成方剂各元素(饮片)的属性对 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十分重要 这也是认识在饮片层次上君 臣佐使配伍内涵的前提。对中药药性理论的认识,直接关系 到对方剂君臣佐使配伍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方剂配伍规律是 否能深入进行下去。 药物四气五昧的属性规定了药物的基本作用。《索问- 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辛散,酸收、甘缓、 苦坚、成软 ,是对药性的基本概括。据此配伍,进一步总结 

21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6卷第4期 2001年4月 

中国中药杂志 Vo1 26..No 4 

ADr..2001 

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成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 为阳”。此外,还有酸甘化阴、苦辛通降等等配伍原则。 药物四气五味也影响着药物的升降浮沉,但根据四气五 味进行配伍后也可以转化药物升降的性质。如李时珍说: “升者引之以成寒,则沉而直选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 上至颠顶。”依据升降浮况进行配伍可组成升清降浊,升阳散 火、引火归原等方剂。 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 疗作用的性质,也是配伍选择用药的主要依据。如证见咳喘 的肺经病.可选用杏仁、苏子等能平喘止咳的肺经药来治疗; 证见两胁胀捕的肝经病,便可选用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的 肝经药来治疗等。 这些药性理论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是配伍的依据,也是研究配伍规律的切A点。 3 2药物配伍的基本内容和方剂配伍基本原则 药物配伍的基本内容是“七情 。《神农奉草经-序例》 说:“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 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台和视之,当用相颓相使者 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不 合用也。 李时珍解释说:“独行(单行)者不用相辅也,相 者 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杀 者制镀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舍也”。具 体而言.两种 上功效相同的药物配伍应用,能提高疗效,如 知母与黄柏配伍能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是谓相须;黄芪与 茯苓,一君一佐使.佐使能增强君药补气利尿的作用,是谓相 使;生姜能抑{目I半夏的毒性和烈性,是谓相畏;一种药物能消 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如绿豆解巴豆毒.是谓相杀;一种药物 如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技,是谓相恶,如人参恶莱菔子;两药 同用,产生毒副作用,是谓相反,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 等。 概括地说,七情体现了通过药物的配伍达到了增效减毒 的目的。但药物之间通过配伍如何达到其目的?其物质基 础和原理是什么?恰恰是我们要通过现代研究去揭示的。 七情只是概括了药物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药物配伍最 基本的模式。但仅仅依照七情配伍,尚不能构成方剂全貌, 则有以偏概全之弊。 方剂配伍还要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 君臣佐使 是方剂配伍的基奉原则.这也是在饮片层次上的配伍规律。 根据“方从法出,法依证立”的原则.方荆应该是因证而立,依 法而设。换言之,也就是只要能达到对证的目的.满足立法 的要求.而且临床治疗有效,君臣佐使不必样样县备,方剂中 有许多只列君臣,或君臣使者,也有君臣不分者。但将君臣 佐使概括为方剂配伍的基奉原则.也是恰当的。对方荆配伍 基本原则的研究,是要弄清楚君臣佐使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处 地位的依据。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是,方剂作为一个治疗系 统,在针对证或病的治疗过程中,①君臣佐使各自之间是如 220· 何建立起关系的?②君臣佐使之间是如何分工的?③君臣 佐使各部分通过怎样的整合才体现出方剂的整体综合调节 作用?④具体到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层次上,针对不同的疾 病,君臣佐使的对应成分是否仍能体现出其原来的地位?⑤ 在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层次上进行配伍是否还能保留方剂 整体性的综台调节治疗优势?⑥在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 效成分层次上进行配伍的依据。⑦剂量与君臣佐使地位的 关系。⑤剂量、剂型与疗效的关系等。 3.3同类方剂配伍的一般规律 相同类别的方剂,其功能主治大体相同,同时也有着一 般配伍的规律。如疏肝理气类方剂,多用柴胡与枳壳、郁金 与报壳活附与J rl芎,白蒺藜与橘叶等疏肝之气,解肝之郁. 升降气机,条达肝络为君,但多配白芍、甘草等于疏理气机之 中.兼缓肝之急。如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这是疏肝理气 类方剂最基本的配伍模式。但临床不会如此单纯,多会出现 肝胃不和,肝郁乘脾、肝脾两虚等一系列证候,组成一系列方 剂。这类方剂的组成有共性,也有个性,在比较其共性和个 性的时候.或可从中发现其一般规律。在研究同类方剂的一 般配伍规律时,应考虑以下内容:①同类常用方剂生物效应 比较;②同类常用方剂君臣佐使用药规律;③君药相同的方 剂在作用环节、作用靶点上的异同;④君药不同的同类方剂 在作用环节、作用靶点上的异同;⑤臣药、佐使药作用的环节 和靶点与君药的比较;⑥主要药效物质与君臣佐使地位的关 系等。 3.4特殊配伍特殊规律 “攻补兼施”、“甘温除热 、“升清降浊”、“提壶揭盖(以升 为降) 、“反佐”等类方剂的配伍,有着中医治疗特色和特殊 性。对这类方剂的研究,更能体现出方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 模式.更能寻找出配伍的特色和特殊规律。 4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4.1研究思路 在研究总体思路上.应遵从“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理法 方药统一”的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4.1.1从中医药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 中医药的价值是体现在其理论和在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临睐疗效。中医方剂不等同于其他植物药,不单纯是因为它 生长在中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中华民旗特色且行之有技.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临床用药。脱离了中医药理论和 临床实践,就失去了中医方剂存在的意义,同时也失去,中 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的目标。正如前文所述,方剂不同于复 方,它不是药物的简单堆砌和复合.它一定是在中医药理论 指导下进行组方才叫做方剂。 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中医药的发展就不可能达到时代 的要求.就很难有“质 的飞跃。但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要 遵从中医药发展的需求,尤其是中医药基础研究工作,其水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