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理论习题与答案3_军事理论1

军事理论习题与答案3_军事理论1

《军事理论》习题与答案(三)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防 2、“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3、战略环境 4、周边安全环境 5、军事高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奉行( )的国防政策。 A、扩张性 B、防御性 C、自卫性 D、中立性 2、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就是:( )。 A、结构科学合理,提高整体功能 B、发展武器系统,提高合成程度 C、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 D、以常规力量为主,适当发展核力量 3、国防的主体就是( )。 A、人民 B、国家 C、军队 D、警察 4、中国古代封建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就是( )。 A、《军政》、《军志》的问世 B、《孙子兵法》的问世 C、《孙膑兵法》的问世 D、《武经七书》的问世 5、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学术上“百家争鸣”,各派思想家、政治家对战争问题各抒己见,其中提出“慈故能勇,柔弱胜刚强,进道若退”的辨证观点的就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6、( )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了“战争无非就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 A、毛泽东 B、若米尼 C、孙武 D、克劳塞维茨 7、战略就是筹划与指导战争( )的方略。 A、全局 B、局部 C、规律 D、艺术 8、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就是( )。 A、国际战略力量 B、国际行为主体 C、国际组织 D、跨国公司 9、与中国有共同陆地边界的国家有( )。 A、8个 B、13个 C、14个 D、15个 10、率先于1971年强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屿与沙洲的国家就是( )。 A、越南 B、菲律宾 C、印度尼西亚 D、马来西亚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阶级社会里,战争就是解决( )的最高斗争形式。 A、阶级矛盾 B、民族矛盾 C、国家矛盾 D、政治集团矛盾 2、我国武装力量由( )构成。 A、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B、武装警察 C、民兵 D、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3、国防的对象就是( )。 A、侵略 B、进攻 C、武装颠覆 D、防御 4、我国的国防教育包括( )。 A、国防理论教育 B、国防精神教育 C、国防法制教育 D、国防知识教育 5、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初步形成的军事实践活动主要有( )。 A、三湾改编 B、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C、古田会议 D、提出了“十六字诀”的游击战原则 6、1985年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东西”问题即( )。 A、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 B、战争与与平问题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与平问题 D、落后国家的发展问题 7、军事战略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与特点,其决定因素主要有( )。 A、战略思想 B、战略环境 C、军事力量 D、政治力量 8、在当今国际舞台上,能够成为国际战略力量并进而成为国际战略格局基本要素的就是( )。 A、国家 B、大国 C、国家集团 D、国际行为主体 9、一个国家的威胁行为总有特有的表现方式,主要有( )。 A、粗暴干涉别国内政 B、实际控制与占有争议领土 C、实施经济封锁与禁运 D、实施恐怖行动 10、军事高技术分为( )。 A、军事基础高技术 B、军事侦察高技术 C、军事应用高技术 D、军事航天高技术

四、判断改错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过来。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战争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它产生于奴隶社会。 2、我国在兵役制度上,实行义务兵役制。 3、我国的国防教育分为学校国防教育与社会国防教育。 4、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成功地解决了如何作战的根本问题,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初步形成。 5、现代战争的根源就是私有制与阶级斗争。 6、“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变革传统军事思想的开端。 7、当前世界战略力量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最突出地表现在军事上。 8、威胁不就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就是可以转化的。构成威胁的原因淡化了,威胁就可能转化为战争。 9、中国与日本就是相向共架国,中国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 10、西方大国插手南沙事务对付中国就是通过与其她有关各国进行军事合作进行的。

五、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再隐蔽的军事威胁企图总有些端倪可见? 2、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战争与与平的理论? 3、我国公民有哪些国防权利与国防义务?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16分) 1、如何理解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大学生,您应该做些什么? 参 考 答 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防:国防就是指“国家为了防备与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就是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与民兵三种武装组织构成的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武装力量体制。 3、战略环境:战略环境就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安全与军事斗争全局的客观情况与条件。主要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状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战略态势,特别就是战争与与平的总态势。 4、周边安全环境:就是指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与。 5、军事高技术:军事高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具体地说,军事高技术就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C 3、B 4、A 5、B 6、D 7、A 8、A 9、C 10、B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D 3、AC 4、ABCD 5、ABCD 6、BC 7、ABC 8、BC 9、ABCD 10、AC

四、判断改错题(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过来。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奴隶社会”改为“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 2、ד义务兵役制”改为“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3、  4、ד如何作战”前面增加“走什么路,如何建军”。 5、ד私有制与阶级斗争”改为“霸权主义” 6、ד洋务运动”改为 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7、ד军事”改为“经济”。 8、“淡化”改为“激化”(或“战争”改为“缓与”)。 9、“相向共架国”改为“相向不共架国”。 10、“军事合作”改为“经济合作”。

五、问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为什么说再隐蔽的军事威胁企图总有些端倪可见?(共8分) 答:(1)军事实力的过分强大本身就反映了一种外向的企图;(2分) (2)军队的模拟训练的对象与重大行动也就是一种作战意图的反映;(2分) (3)军队部署的调整就是采取军事行动的前奏,说明威胁即将成为现实;(2分) (4)诸如军费的增长超出正常防卫的需要等等,都就是判明一个国家威胁企图的重要依据。(2分)

2、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新时期战争与与平的理论?(共11分) 答:(1)与平与发展就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一就是维护世界与平就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二就是促进发展成为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与紧迫任务。三就是与平与发展,发展就是核心问题。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列主义关于时代学说的重大发展。(3分) (2)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大战就是可以避免的。邓小平提出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论断,主要包含如下基本观点:一就是世界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威胁的存在与发展,决不能视而不见;二就是由于与平力量的增长与各种制约战争因素的作用,世界战争就是可以避免的;三就是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就是有前提的,这就就是努力促使与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四就是在大战打不起来的情况下,局部战争与地区性冲突成为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第五,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并不意味着矛盾的消失。世界各主要国家战略争夺的重心已经转向经济、科技、军事等在内的综合国力优势的竞争。这一论断为我国制定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依据。(3分) (3)霸权主义就是当代战争的主要根源。邓小平指出,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就是解决世界与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就是当代战争的根源。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推行霸权主义,都可以成为战争的根源。社会主义国家搞霸权主义同样可以成为战争的策源地。第二,霸权主义既有世界性也有地区性的,两者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地区霸权主义也就是引发现代战争的重要根源。第三,霸权主义在新的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3分) (4)提出用与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邓小平提出,在新形势下,为了维护世界与平,应当慎用暴力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她认为,消除世界上的热点最好用政治的方式即与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2分)

3、我国公民有哪些国防权利与国防义务?(每答对一点加0、5分,共5分) 答:公民的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有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3.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1、5分) 公民的国防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与安全的义务。2、履行兵役的义务。3、支持国防建设的义务。4、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5、支前参战的义务。6、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7、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3、5)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16分) 1、如何理解未来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作为一个大学生,您应该做些什么? (1)“多极化”将就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前进的道路也将就是曲折的。从长远瞧,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永远的“霸权”。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既就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必然现象,又就是一个终将被多极化体制所取代的暂时的历史过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均衡化趋势,就是世界战略格局中两极体制解体并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因。(4分) (2)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两极格局解体后,当今世界的五大力量都在通过调整对外政策与战略关系来寻求自己的有利地位。这种调整,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