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和制定

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和制定

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和制定
公司章程的法律效力公司章程一经生效,即发生法律约束力。公司章程的社团规章特
性,决定了公司章程的效力及于公司及股东成员,同时对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
束力。 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必须依照本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
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

1、公司章程使公司受约束。
公司章程是公司组织与行为的基本准则,公司必须遵守并执行公司章程。根据公司章
程,公司对股东负有义务。因此,一旦公司侵犯股东的权利与利益,股东可以依照公司章
程对公司提起诉讼。

2、公司章程使股东受约束
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规章,每一个股东,无论是参与公司初始章程制订的股东,还
是以后因认购或受让公司股份而加入公司的股东,公司章程对其均产生契约的约束力,股
东必须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并对公司负有义务。股东违反这一义务,公司可以依据公司章
程对其提出诉讼。但应当注意的是,股东只是以股东成员身份受到公司约束,如果股东是
以其他的身份与公司发生关系,则公司不能依据公司章程对股东主张权利。

3、公司章程使股东相互之间受约束。
公司章程一般被视为已构成股东之间的契约关系,使股东相互之间负有义务,因此,
如果一个股东的权利因另一个股东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的个人义务而受到侵犯,则该股东可
以依据公司章程对另一个提出权利请求。但应当注意,股东提出权利请求的依据应当是公
司章程中规定的股东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转让出资的优先购
买权,而不是股东与公司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如果股东违反对公司的义务而使公司的利益
受到侵害,则其他股东不能对股东直接提出权利请求,而只能通过公司或以公司的名义进
行。

4、公司章程使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受约束。
作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董事、监事、经理对公司负有诚信义务,因此,公司的董
事、监事、经理违反公司章程规定的职责,公司可以依据公司章程对其提出诉讼。然而,
董事、监事、经理是否对股东直接负有诚信义务,则法无定论。一般认为,董事等的义务
是对公司而非直接对股东的义务。因此,在一般情形下,股东不能对董事等直接起诉。但
各国立法或司法判例在确定上述一般原则的同时,也承认某些例外情形。当公司董事等因
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公司章程的职责使股东的利益受到直接侵害时,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
程对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等提出权利主张。有的国家的法律对董事、股东的某些直接
责任作了规定,
如日本《商法》第166条第
3款中专门规定了董事对包括股东在内的第三者的责任;董事在执行其职务有恶意或
重大过失时,该董事对第三者亦承担损害赔偿的连带责任。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
对第三者的责任问题,也没有规定股东的代表诉讼。但《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
中,为了适应境外上市的需要,与境外上市地国家的有关法律相协调,规定了股东依据公
司章程对董事的直接的诉讼权利。该《必备条款》第7条还将公司章程的效力扩大至除董
事、监事、经理以外的其他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即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等,规
定:“公司章程对公司及其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均有约束力;前
述人员可以依据公司章程提出与公司事宜有关的权利主张。股东可以依据公司章程起诉公
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共同制定,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由股东在公司章程上签名
盖章。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
必须载明下列事项:公司名称和住所;公司经营范围;公司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和名称;股
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的出资方式和出资额;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公司机构的产生办法、
职权、议事规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股东认为需要规定的其
他事项。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应载明下列主要事项:公司名称和住所;公司经营范围;公司设立
方式;公司股份总数,每股金额和注册资本;发起人和姓名或者名称、认购的股份数;股东
的权利和义务;董事会的组成、职权、任期和议事规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监事会的组成、
职权、任期和议事规则;公司利润分配方法;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公司的通知和公
告办法;股东大会认为需要规定的其他事项。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由发起人制定,经出席创立大会的认股人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
过;修改公司章程,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公司章程缺少上述必备事项或章程内容违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公司登记机关应要
求申请人进行修改;申请人拒绝修改的,应驳回公司登记申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