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工作探讨
【摘要】谈到企业制度改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
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的确,这些改革成功
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和重义。但是,有些往往容易被企业管理者忽视的具体工作制度的
改革,也会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更好地面向市场。本文所要论
述的便是具有这种性质的企业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的改革。
【关键词】企业统计;问题;改革
1.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
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
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
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
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
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
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
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
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
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
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
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在生产型
企业和流通型企业,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
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柜台)到车间(商品部)到计划部门,计
划部门汇总后再呈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
如宾馆饭店社会旅馆等,主营业务即接待人数的统计则由客房部或
业务部负责。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如附营业
务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
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
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
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
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
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
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
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在
目前体制下,仍有一些企业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赋予主营业务统计
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
2.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统计技术方法落后
首先,一般来说,企业统计工作产生的直接效益都不非常明显,
所以很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非常不重视,认为统计数据只为宏观
服务,对企业发展没有实质性的用处,导致领导对企业统计工作极
为淡漠。另外,当前很多企业统计工作使用的技术和方法还基本是
停留在过去简单的手工统计层次,对现代统计技术方法和技术应用
非常少,这使得诸多企业统计工作基本还是走的从数字到数字、为
统计而统计的陈旧老路。
2.2企业中统计人员和统计机构频繁更换,给企业统计工作带来
很大损失
由于个别企业领导认为统计人员是拿了企业的工资,干上级分
配的事而已,更有部分企业领导认为企业统计有没有都无所谓,跟
企业效益基本没有关系。所以企业里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经常成为
企业精简的对象,即使不精简,有的企业统计人员也是年年更换,
这样的状况直接导致统计在企业中的地位非常低下,没有人愿意从
事企业统计工作,给企业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2.3大多企业统计核算内容和指标体系不完整
企业统计的最终目的在为本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但是目前的企
业统计核算内容和指标体系都不够完善。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
很需要能及时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成果核算内容的统计指标
体系的,但是通常是这方面原有的指标体系已不适应当前需要,同
时新的较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还没有形成。另外企业统计指标体系
一般只局限于企业的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很直观的生产性指标,
与企业管理与决策需求相适应的指标非常少,导致了企业统计的现
有指标体系与企业实际需要的管理和决策需求严重脱节。
2.4企业统计范围过于狭窄,失真现象存在
企业统计服务的方向目前基本还是局限在政府及行业管理部
门,统计的内容还是以生产统计为主。这种传统的统计模式已经不
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与企业经营管理
的自身需要也不相适应。
3.解决当前企业统计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更新观念,通过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不断改进与完善现行的统
计制度
首先,在市场经济下,企业领导和企业统计人员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努力从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中走出来,要树立信
息观念和市场观念及竞争观念,以不断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要
求。其次,要不断改进完善现行的统计制度,逐步摆脱过去只是反
映计划经济的统计制度,应该根据宏观与微观统计任务的不同来设
置统计指标体系。如果要想彻底改革过去的统计制度,不断提高统
计人员的素质是最为关键的,企业要采取措施来稳定统计队伍,并
且积极培训统计人员,使统计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统计调
查方法和统计推算方法,从而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
做好统计工作,为企业发展服务。
3.2要明确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定位好服务对象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工作必须要彻底摆脱传统统计
观念和体制的束缚,要不断更新观念,努力定位好服务对象目标。
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工作的重点必须从为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报表
型统计模式逐步转变到主要为本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服务的综合信
息型统计模式上来。企业统计的内容、统计分析和预测都要以企业
的目标定位为依据,要以满足企业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统
计工作应有的职能。企业统计人员要准确、及时的搜集外部市场信
息和内部管理信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生产和营销决策提供科学的
依据,从而让企业统计工作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去,成
为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同时也可以不断推进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
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企业统计在企业生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3完善统计指标体系,改进统计调查方法
企业的统计工作要尽快清理和精简繁杂重复计算的指标,要让
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市场经济运行指标,以适应市场经济千变万化的
信息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必须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专项调查及重点调查等科学的统计方法,还要特别注意各种统计调
查、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及统计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紧密围绕着
企业的经济效益设置指标体系。
3.4增强法制意识,从方法制度上进行防范统计失真现象
可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所以企业统计必须不断修改和
完善《统计法》,逐步完善不适用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内容,从而
从法律上保证统计工作的真实性。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建立统计
年报稽核制度,推行定期普查与不定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方
法,建立部门统计联审制度,排除企业或者部门领导对统计数据的
干扰,从方法制度上进行防范统计失真现象。
【参考文献】
[1]程毅.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科技信息,2010(1).
[2]邱波.对企业统计数据管理的思考.现代商业,2010(3).
[3]郑奕君.企业经济统计分析中数据的可比性[j].数据,2009,
(02).
[4]肖明超.企业信息需求与统计数据创新[j].现代营销(经营
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