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耳鼻咽喉头翟外辩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
许庚局16
(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医院
[摘要]回顾鼻内镜鼻窦手术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分
析国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临床研究方向,再次强调
了慢性鼻窦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概念以及内窥镜鼻窭手
术的手术原则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提出面临的主要任务
和研究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在稳固现有临床工作的基础
之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为目标,紧密围绕尚未解决的
和对疗效构成影响的临床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理
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积累o
[关键词]鼻窦;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历史
DevelopmentalcoursesofnasalendoseopIc
sInu5surgerylnChIna
XUGeng
fDepdrtmentofotolaryngologMFlrstAffi|}atedHospi_
tdlofzho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6uangdong,
510630,Chlna)
co『respondingautho『:×uGeng(EmaIl:
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手段
已经有120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以前.通常采用鼻
外进路和鼻内进路两种手术途径.七十年代以后,才形成
以鼻内镜进路为主的手术途径,手术方式也从根治性手术
为主逐渐演变为以重建鼻腔结构、恢复鼻腔鼻窦功能为主
要目的。通常把鼻内镜问世以前的鼻窦手术称为传统鼻窦
手术.把采用鼻内镜的鼻窦手术称为鼻内镜鼻窦手术,事
实上传统鼻窦手术与鼻内镜鼻窦手术仍然有很多相通之处,
除手术方式以外,在手术原则上(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
作者简介殛通讯许
赓.男,吉林人,医
学博士,教授,主菩从
事鼻科学研究。Emd|:
en十xgfess@163com^
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
entxgfess@163com)
IABsTRAc”To『eViewthedeVelopmentalcoursesof
nasalendoscopicsmussurgeryinou『countfyAnalyzd
thedomestIccurrently—existingmajo『p『oblemsand
cllnlcal『esea『chd1『ectlons.Thenotbnofstondordiz—
Ingmu…一dIsc忙¨na『ym口nagememofchronlcslnus…s
andprIncIplesandco『『ectprocedu『esofendoscoplc
sinussu『ge『ywe『estressed.Tocomeupwimthatthe
majorf口cIngtasksandresearchdirectionsshouIdbe
asfollows:onthebasisofstabl|izlngcontemporary
c¨nlcalwork,todimatfunherimp『ovingtherapeutlc
efficacy,closeIysu『roundtheun—soIvIngande什icacy—
impactingc¨nicalpuzzles,selectlveIyunde『takebaslc
theoret沁al『esoa『chandaccumuldtionofc|inlca『
e×De『lenCeS
呻|ywords】NasalsmusEndoscopy:ot。『hmolarynIolojlc
Su『gicdlP『ocedures;H耐o『y
代提出的指导手术的理论方面)与80年代提出的功能性鼻
内镜鼻窦手术的概念和原理非常接近,很难用简单的公式
化格式将二者明确区分…。因此说,经鼻内镜鼻窦手术
是在传统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比传统鼻窦
手术更科学、更精细、更微创、更具有恢复功能的特点…。
我国开展鼻内镜鼻窦手术已经有i3年的历史,在《中国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创刊10周年的今天,撰文回顾鼻内
镜鼻窦手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总结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把握今后的研究走向,非常必要。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源于1971年的奥地利,功能性
内镜鼻窦手术的概念出现于1985年。国内是在1989年赵
绰然主任首先开展了经鼻内镜鼻腔手术,如钩突切除术”J。
1990年由许庚、韩德民教授把功能性鼻内镜鼻窦外科理
论和这项新技术带回国内,比国外晚了19年”】。回顾
我国鼻内镜手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把它大致分为三
个阶段。
cH-NEsE^RcHIvEsoFoToL删NGoLoGY—HE^DANDNEcKsuRGERY:}9
万方数据2004年2月第11卷第1期
1.1第一阶段为1988~1994年,属于探索阶段,也属于
奠基阶段。在这5年的时间里,国内一些先行者在参阅大
量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开始了手术解剖学和形态学的系列
研究。1993年底,已经完成了手术解剖学、形态学、影像
诊断学等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一些医院全面开展了功
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探索,使慢性鼻窦炎、鼻息
肉的治愈率达到70%以上,此间也经历了手术死亡病例和
各种并发症的经验和教训【5】。所有这些成功与失败的经
历,为我国鼻内镜外科学整体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国内专业杂志在这段时间里发表的有关学术论文不多。
1.2第二阶段为1995~200D年,可以称之为快速发展阶
段。1994年,《内窥镜鼻窦外科学》【61出版,虽然这本著
作在理论、概念等方面与目前人们对其的认识有某种程度
的差异,但是毕竟反映了当时国际鼻内镜手术发展的内涵.
成为国内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参考资料。1995年,由中华耳
鼻咽喉科学会主办的全国首届鼻内镜手术学术研讨会在天
津举行,汇集了当时全国仅有的40余篇论文。但是从此以
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开展鼻内镜手术的热潮。六年时间里,
全国各省市共举办手术培训班近40期,其中北京同仁医
院、中山大学共举办30期,培训I专业人员超过4000人次,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支鼻镜手术的专业队伍,为这项先
进技术的广泛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国同道的共同
努力下,成功开展了国外发达国家开展的全部手术类型,
包括鼻腔手术、鼻咽部手术、鼻眼相关和鼻颅底区域甚至
颅内的手术,并创新性地开展了一些国外尚未涉猎的高难
度手术内容,造福了国内的广大患者。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特别是在手术解剖学、形态学、CT诊断学、鼻窦炎鼻息肉
病因学、术后中鼻甲和鼻窦粘膜的转归方式、围手术期研
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绝大部分在国内具有创新
性质和特色的学术论文都发表在这一阶段,可谓百家争鸣、
推陈出新。具有里程碑式的转折出现在1995年12月,全
国16位专家经过3天的讨论,制定了我国第~个经鼻内镜
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诊疗评定标准”:FESS一95广州标
准,并于1996年开始在全国采用。这个标准在1996年全
国鼻科学会议上经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召集的专家们广泛
讨论和在文字方面略作修改,最终确定为全国执行的标准,
命名为海口标准并执行到现在”】。从1995年起,国际多
位著名鼻科学者开始到我国访问和联合举办培训班,例
如:法国的Peynegre教授、美国的Kennedy教授等
和我们的专家们同台进行手术交流和学术讨论:
Stammberger教授邀请许庚教授赴维也纳国际鼻内镜手
术培训班讲学并与韩德民教授一起被香港中文大学Van—
Hasse”教授邀请担任培训班的主讲。一些国际著名鼻内
镜手术设备和器械厂商也在这一阶段蜂拥而人,国内主
要生产鼻内镜手术设备和器械的厂家也获得了较快的发
30February2004.voll11。No。1展,目前国产鼻内镜系统已经可以和国际知名品牌媲
美,并向东南亚甚至西方发达国家出口。总的来说,2000
年我国鼻内镜手术在临床应用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国外
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国内更侧重
于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这也是从我国
实际情况出发并体现了国内临床科学研究的特点。而对纯
基础理论的研究的深度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1.3第三阶段应该是从2001年开始,为持续发展阶段。
中国鼻内镜微创外科学体系开始真正的成熟了,在一些具
有代表性的学科和专家手中,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次
手术治愈率已经可以达到90%~95%口】。具体表现在:
①手术方式的合理性、精细性大大提高。纠正鼻腔鼻窦解
剖学异常、重建鼻腔鼻窦结构(鼻腔美容)成为共识‘j电
动切割器为手术中清除病变和完整保留黏膜提供了必须的
设备需求;全身麻醉、控制性低血压、带吸引电凝为手术
中减少与控制出血提供了保证,手术质量随之提高;②不
再盲目地、单纯地把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唯一手段,
充分认识到慢性鼻窦炎粘膜转归的临床特征,强调规范化
综合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必要性。合理用葑的概念逐渐
形成,特别是手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短(15~30天以
内)、局部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要长(3个月以上)、局部
冲洗时间要长(3个月以上)、麻黄素类鼻腔减充血剂要严
格限制等一系列临床重大规范化原则已经成为共识”1:③
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采取了慎重态度,强调阶梯性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其中最重要的是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局部类固醇激素抗炎抗水肿的重要作用,以及抗食管返流
计划)、FESS手术前的外科干预(包括腺样体切除、不开
放鼻窦的鼻息肉切除)、经鼻内镜鼻窦微创手术(范围多限
制在窦口鼻道复合体和前组鼻窦);④以鼻粘膜炎症发病与
转归的分子机制为主要内容和导向的基础理论研究开展活
跃,例如:嗜酸细胞功能和调控机理、各种细胞因子的表
达机制、鼻粘膜天然免疫(To¨样受体)、上下呼吸道炎症
反应相关性等,表明我国鼻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已经接近国
际前沿7K平。
目前在以经鼻内镜鼻窦手术为主体方式对慢性鼻窦
炎、鼻息肉进行规范化综合治疗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2.1对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主要
表现在手术前不作药物治疗、手术后不进行定期随访、手
术后不能长期坚持局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和术腔冲洗、
滥用抗生素和麻黄素类鼻腔减充血剂等等。至今在门诊
设立专人负责手术后处理的窥镜室也不多。另外对疗效
随访和评价的随机性较大,不能反应真实疗效,临床研
究中应力戒之。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