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1期 2013年1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ChangchunUniversity bfScience and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Edition) Vol_26 No.1 Jan.2013 自由与冲突 ——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与谣言风暴 江琴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摘要] 微博的出现是网络世界的又一次大变革,它的即时性、互动性和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其民主化特性 使得网民的参与空前泛化,网民的言论自由也空前张扬。微博的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模式,使谣言的传播出现了新的 特征:谣言借助微博这一新的载体更迅速、更广泛地扩散,并在多方因素的催化下,谣言风暴得以爆发,负面影响极为严 重,导致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对于微博舆论场中的言论自由的界定无疑可以缓解与抑制这一问题。 [关键词] 微博舆论场;言论自由;谣言风暴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创新研究——‘微博’在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中有 效性运用研究”(20l1ZY01 7) [作者简介] 江琴(1979一),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 《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11年中国互 联网发展十大动向”,其中就提到一大动向:微博140字领跑 微时代。“领跑”二字足以说明一切。2011年,微博以其 208.9%的增幅,成为增速最高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微博时 代,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制造、出厂并消费”各种 信息。借助于微博,各种信息在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上史无 前例,这也为负面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机会,而其中数量较多、 影响较大的就是各种微博谣言。“微博领跑微时代”,微博的 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模式,使谣言的传播出现了新的特 征:谣言借助微博这一新的载体更迅速、更广泛地扩散,并在 多方因素的催化下,谣言风暴得以爆发,负面影响极为严重, 导致严重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如2011年3月的“抢盐事 件”中灾难性谣言的传播,造成民众大肆抢购、囤积碘盐,导 致有史以来的盐荒,全国人民更是“谈盐色变”。 传统媒体是专业性、“点对面”、“独白式”、单向性地传播 信息,而微博的出现是网络世界的又一次大变革,微博的即 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等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这一局限, 每个人都形成了一个“自媒体”,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和 接受者,这使得公众可以凭借微博反映民意。微博被称为是 “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在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 三个环节即作者、内容和读者上,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 “传媒接近权”为社会公众所普遍享用。微博的这种开放性 给我们一种印象,在微博上,人人得以自由表达,人人得以阐 发言论。英国社会学家马丁・因尼斯指出,不同的媒介有着 不同的控制力,需要特殊能力和技术的媒介很可能会被上流 阶层所操控,普通民众难以有机会接触到,相反,如果一种媒 介很容易被普通人接触到,它就会被民主化。 ” 微博就是这 种民主化的媒介。在微博舆论场中,每个人都“制造、出厂并 消费”各种信息,形成了一个“自媒体”。尤根・哈贝马斯指 出,公共舆论领域是和公共权力机关相抗衡的,如果没有批 判性,舆论也不会发展成一种公众舆论。 如此说来,微博确 实是一种民主化媒体的较好载体。 微博舆论得以广泛传播,在于裂变式和多中心式的传媒 模式,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裂变式传播才能形成,那就是 高关注度。 也即足以引起用户高度反响的热点话题的出现, 或是能引领舆论的领导者们阐发了新言论,得以产生裂变式 的传播。“围观改变中国”的微博使用模式,使对信息的关注 或是对信息的转发也是一种意见的表达,这些都可能产生显 著的聚光灯效应。微博还是一个以感情为纽带的共同体。 在微博舆论场中,用户通过各种表达的情绪加以聚集,那些 最易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如小悦悦事件)能迅速引起用户 的聚集。通过围观与转发,个体将对单个事件的评论上升为 对整体社会的不满情绪的宣泄并加以宽大渲染,并且在转发 中,这种不满情绪和谣言不断被渲染,把官与民的对立推向 舆论的高峰。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于2010年7 月在《北京日报》发表《“微博”具有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一 文,指出微博的自媒体性质非常突出,微博套叠、兴趣利益的 穿透性等都使微博具有爆炸性的、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只 要一条信息发布出去,它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多中心式与裂 变式传播相反相成,相互推进,相互约束。在微博舆论场中, 发言最多的、粉丝最多的用户中,社会各界名人名列榜首,他 们是微博的意见领袖。当舆论领袖们发布意见时或是最易 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即出现微博热议话题,多中心式 传播的爆炸性的、核裂变式的传播能量随即生效。这些言论 通过众多粉丝的关注、接收、认同和转发不断被膨胀,占据舆 一
65— 论场的中心,引导舆论的走向。 谣言是对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构事件的传 播,这些虚构事件不是中性的,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 的负向舆论。 这也就指出了谣言的特点:谣言反映了个人对 于缺乏事实依据的、未经证实的信息的假说;谣言是与群体 相关的重要议题,谣言传播是一种集体行为;谣言在信息沟 通与人际交流中产生,是一种公共的信息交流;谣言具有欺 诈性或攻击性。自然灾害,化工污染,人物自杀、他杀及意外 死亡,伤害公众,食品安全,政府行为等都易成为各种谣言事 件。事件的重要性、反常性和事件本身的模糊性,与情境相 关联的焦虑或恐惧、期许以集体合作方式求证真相等等的缘 由,使得谣言得以聚集产生。谣言,既是社会失序的表征,又 是社会失序的原因。特别是灾难发生后,以上缘由的任何一 点都可能成为谣言集中爆发的催化剂。谣言一旦发生,借助 微博,呈现出集中爆发、“病毒式”扩散、几何级数增长的特 点,谣言风暴形成。此种行为已经达到社会规范所认为的越 轨行为的严重程度。从谣言传播的环境来说,突发事件的发 生就为谣言的爆发提供了前提;从谣言的传播者来说,复杂 的社会心理现象,如恐慌、盈利、好奇就为谣言的爆发提供了 可能性;从谣言的传播途径来说,当高可信度的信息传播途 径不够通畅时,微博等信息途径成为民众的需求,这就为谣 言的爆发提供了载体;从谣言的受众来说,对生命的关注是 人的最基本反应,这就使谣言的爆发成为必然。纠结的社会 现实,公权力的“躲猫猫”状态,沉默的螺旋等等,形成负气 候,微博舆论场的谣言风暴得以生成。奥尔波特等人提出了 谣言传播的“失落一强化一吸收”机制。 失落,突发事件发生 时,微博用户个体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较少的字数和细 节表达,以更易于传播和理解;强化,当微博用户看到同一条 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时,谣言的可信度增强;吸收,谣言在微 博中被浏览和转载,转载者又根据个人的理解增加信息。谣 言被爆炸般传播开来。 微博的“零进入壁垒”、民主化特性,使得其具有了群体 性运动的动员工具的功能,成了引导舆论的有力渠道,当然 也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人人得以在微博上发表言论, 并且言论的匿名性、免责性强,这也使其成为了社会公众情 绪宣泄的途径,也出现了真伪混杂、正负面信息强烈碰撞、良 莠价值观激烈冲突的特点,海量信息的流动甚至掺杂惑众的 谣言和不负责任的煽动,这极易产生负面的“群体极化”,如 谣言风暴。社会舆论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 局势的发展,在造成或转移社会风气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 响,但舆论本身又具有非理性的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视 舆论为“不可数的无名公众的意见”, 是一种自主的发展状 态,以个体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基础,这本身带有非理性的 因素,一旦为偏激的情绪、谣言所主导,极易造成难以控制的 局面。微博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各种负面信息扑面而 来,这使得“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更易失控,导致谣言风 暴。微博成为极具杀伤力的舆论载体。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最早是由James Stoner于1961年发现群体讨论 时的现象而提出。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 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向某一个极端偏斜,形成冒险 偏移或谨慎偏移,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更多的情况下,群 体成员更愿意拿组织资源去冒险,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 端,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群体讨论会进一步夸 张群体的最初观点,通过草根性的传播加以渲染。因此,保 守的会更守旧,激进的会更冒险。作为有责任心的媒体,应 当向公众提供事件在其意义情境中的真实、全面和理性的报 道,使社会得以客观地掌握事件原始情况并开展实效性行 动。但是,我国一些媒体偏向于功利,习惯于报喜不报忧,公 众对负面信息的知情权一再受到压制,于是转向包括微博在 内的草根媒体。这就为谣言的传播、集中提供了各种条件。 所以,当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的紧张心理,对于信息的渴求 也超出往常,而权威公媒体出现对信息的控制化、不透明化 时,填补了民众的信息空白的言论自由的微博舆论场将会导 致谣言满天飞。 调查显示,微博的主流用户是城市的年轻人,他们学历 较高,社会心理不成熟,但各方面的压力较大,如就业、住房、 子女教育等问题,这就使微博舆论极易被消极情绪和消极话 语所主导。在微博围观中,个体在缺乏信心且不确信自己应 当持何种观点的情况下,群体成员的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占据 上风,与微弱理性声音相伴的是铺天盖地的负面情绪的宣 泄,爆粗口、诅咒比比皆是,很多也是对隐私、丑恶、谣言的无 限追捧,这是一种网络群体极化与群体盲从。这种状态下的 人是缺乏理性的。甚而,群体极化的负面影响加剧,谣言风 暴长期挥之不去,导致用户的心境灰暗,失去生活信心。并 且,重度使用微博极易导致用户对现实环境的强烈不安全 感,这又为谣言的传播埋下了心理与情感的隐患。调查亦显 示,我国三成左右用户患上“微博疲劳症”,为迎面扑来的负 面信息所压抑。如此恶性循环,社会公信力逐步丧失,公众 突出表现为对负面信息的偏听偏信和对正面信息的抵制怀 疑,加剧谣言风暴的生成。 谣言风暴甚至可能造成比突发性灾难本身更可怕的后 果,会严重破坏民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谣言的制造者、 传播者,各带着不同的目的,或是无事生非、唯恐天下不乱 者,或是牟取利益者,是借机破坏社会安定者,还有可能是极 少数政治反叛者,他们借助微博,这使得谣言传播带来的负 面影响范围之广史无前例。对于微博舆论场的谣言风暴的 防治首先就要从谣言的源头抓起,抑制谣言的制造,引导民 众自发辟谣,使谣言失去其生存空间。即对于微博言论自由 的界定。微博言论自由必须要作出限制,不能对国家、社会 及他人造成危害和妨碍,要提升微博的网络监管与网民自律 的力度。 民主与自由是现代社会人的共同追求,微博监管的缺失 与表达的自由是微博的受宠之处。但是,这种微博舆论场的 自由是一种怎样的自由呢?毫无边界?在天赋权利论者看 来,表达自由是一种不可侵犯的人权,但无限制的自由可能 导致极大的弊端。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文 一66一 (下转第99页)
Q2=NLnJN=AP/了 =NLn AP/(LB+GC*NAP) (4) NAP=NA 7GC=tNA-FVCS fGC+FvCs 7GC (5) 由(4)(5)可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人资 本公积所带来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FVCS)会导致Q2的变 动,从而影响企业价值。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采用能够将资 产市场价值的变化转化成企业价值的变化,使得财务报表所 体现的企业价值信息更连续,体现企业的真实价值。企业价 值信息透明度的增加,有利于完善投资者的先验信息函数信 息,缓和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减弱短 期不确定性对投资者所要求的事件风险溢价的影响,提高违 约阈值的透明度,降低信用溢价。 Giesecke认为由于投资者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存 在,使得企业的违约事件中包括短期不确定性。 短期不确定 性的存在会导致在企业违约的时点债券价格的突然下跳,甚 至为0。规避风险的投资者需要一个事件风险溢价来补偿债 券价格的突然下跌所带来的损失,即事件溢价。而财务报告 所提供的企业价值信息是决定事件溢价的重要先验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采用能够使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价 值更真实,降低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 企业违约时短期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所要求的 事件溢价,从而对信用溢价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Fisher L.Determinants of risk premiums on corporate bonds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9,67(3):217—237. [2]Giesecke K,Goldberg I .The market price of credit risk: the impact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J].Working Paper,2008. (上接第66页) 中,指出每个人虽然生来自由,但都生活在社会中,处在社会 的制约内,都与社会达成了一份契约,它意味着个人必须服 从社会的整体意志,即公意。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自由主 义的著名代表人物约翰・密尔,在其著作《论自由》中指出,公 众的意见是可以自由表达的,但在表达的方式上要有一定的 限制,不能超出社会许可的范围。 在这里,密尔强调每个人 既是个体又是社会的成员,个人的行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 害,个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由此,自由就是与人民的意 志、公共利益不相违背的自由,这清晰地规定了自由权利行 使的界限,自由以不与国家利益、公共秩序相冲突为底线。 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 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 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我们可以看到,言论自由的界限与公 共利益密切相关。所以言论自由的界限就在于:言论自由不 能侵犯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利益。微博舆论场中言论自由亦 如此。 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影响日增,微博的问题也日 益凸显。当前世界各国的微博管理呈现加强法规建设的共 同趋势,强调要强化网络运营商对于微博管理的责任,严格 新闻从业者的行业规定,增强微博用户的个人道德修养。 如,2011年12月16日,《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正 式公布施行,这是中国微博发展管理的第一个法规。该规定 提出微博用户的“实名制”管理办法。这是探索微博管理实 质性的推进。纵观几次大事件发生后的谣言流传,可以得知 谣言风暴往往在事件发生的两天后经过一些揣摩、猜测,迅 速发酵,一般在第四天形成谣言传播的最高峰,之后谣言声 逐渐衰弱。因此,灾难事件发生后,舆论预警监控系统的迅 速启动异常重要。及时监控、及时辟谣、及时公布真实信息 可以缓解谣言传播的影响,当然,事件的处理是否得当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在谣言的传播中,新闻媒体扮演了“幕后推 手”和“辟谣宣传”的双重角色,加强对新闻机构的管理与提 高从业者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谣言的传播源 自群体情绪或群体行为,宜疏不宜堵。因尼斯指出,社会控 制是组织化的反应方式,往往用来处理越轨行为。 也即,一 旦出现越轨现象,社会控制必然显现。根据因尼斯的划分, 社会控制可以粗略分为硬性社会控制和软性社会控制。硬 性控制是指强制性的控制,如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惩罚;软性 控制是指柔和性的控制,如通过提升道德修养、加强品质锤 炼的教育和干预。当然,我们应该看到,法规会带给人们一 些担心和恐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共论坛的形同虚设 和公共讨论意义的丧失,所以,最根本的还在于正确面对和 有效处理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态问题,提升公众道德 素养。如“信息德育体系”的构建为此开辟了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马丁・因尼斯.解读社会控制——越轨行为、犯罪与社会秩序 [M].陈天本,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2]尤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 海:学林出版社,1999:247. [3]郑燕.网民的自由与边界——关于微博公共领域中言论自由的 反思[J].社会科学研究,2012(1). [4]刘建明.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03. [5]奥尔波特.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 社,2003:8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3. [7]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3. [8]霍福广,刘社欣.信息德育论——大学生信息修养与思想政治 教育信息化研究IN].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
一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