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Ventsim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

基于Ventsim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

总第194

2019

年第6

期机械管理幵发

MECHAN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Total 194

N

〇.6, 2019

D01:10.16525/j.cnki.cnl4-1134/th.2019.06.088

基于Ventsim的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研究

张文彬

(山西离柳焦煤集团有限公司安全指挥中心,山西吕梁

032300)

摘要

:针对传统矿井通风系统阻力大、风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方案,并基于

Vemom软件对整改方案进行对

比分析,最终得出贯通南侧煤仓、完善通风构筑物等措施的整改方案,为确保综采工作面的通风质量,改善作业环

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矿井通风

Ventsim解算改造安全

中图分类号

:TD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73X( 2019 )06-0197_02

引言

通风系统作为煤炭综采工作面的“呼吸系统”为

丁.作面的空气流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1

]。但是,

针对一些老矿井其通风系统由于前期设计不合理,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综采工作面的瓦斯、低温等情

况越发复杂,使其通风系统不能够完全配合当前综

采工作面的开采,故需根据实际情况对其通风系统

进行优化改造。在传统通风系统的改造工作中,主要

依靠图纸标注、表格计算以及手工解算等方式。如今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快速发展,促进r

通风系统仿

真技术的兴盛[2

]。本文将基于Ventsim

仿真软件建立

通风系统的数学模型,实现对风网的解算,为矿井通

风系统的改造提供支持。

1

矿井概述及整改项分析

1.1

矿井概述

以某矿井为研究对象,该矿井最初设计的日开

采量为6

Mt

,目前该矿井已达到开采量为4 Mt

。该

矿井为高瓦斯矿,且其主采煤层相对较稳定,煤层厚

度在5 ~ 7.25 m

的范围内,煤层倾角保持在3° ~

11

°之间。本矿井共分为6

个采区,其中矿井南侧有

2个采区,矿井北侧有4个采区,与之对应的通风方

式为分区通风,包括有西、南、北三个风井。各风井的

技术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矿井通风风井参数汇总表

风井叶片角度

/(° )风量

/(m'mirT1)风压

/Pa供风范围

北风井45530.033 040.8北一、北二采区

南风井-15304.13880.0南五采区

西风井43426.852 410.5南一、南二采区

1.2

矿井通风系统整改项分析

基于对现场通风系统的调研分析,特将其需整

改项总结如下:

收稿日期:

2019-01-16

作者简介:张文彬(

1978— ),男,本科,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采

矿工程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矿井通风与安全。1

)该矿井年代相对久远,其支护方案相对欠缺,

导致巷道内风阻增大;掘进工作面等主要通风位置

其进风和回风路线过长,导致其所需的风量非常大;

随着近几年矿井朝着横向发展,导致其风阻增大;

2

) 由于综采工作面各个采区分布相对分散,且

通风构筑物不完善,故现场工作面存在漏风情况,从

而给工作面的风量分配带来了困难;

3) 西风井和北风井中所选用风机的叶片安装角

度及风压已达到其极限值。随着综采工作面的不断

扩张,井下某些采区存在供风紧张的情况。

如若不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则导致综采工作

面风量供应不足及工作面气流不畅,瓦斯浓度升高,

为工作面的开采带来了隐患。

2

矿井通风系统仿真评价

基于CAD

软件将该矿井通风系统的相关资料

转化为.DXF

格式的单线图,并将.DXF

格式的单线图

导入至Ventsim

软件中,将本矿井的通风系统结构图

呈现出来,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矿井通风系统模型

模型导入至Ventsim

软件后,根据前期调研的数

据对本矿通风系统中的各个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毕

后,基于Ventsim

软件对通风系统中的风流动方向、

风量等指标进彳于解算。解算结果如下页表2

所示。

分析表2

可得:基于Ventsim

软件对矿井通风系统

风量的解算与实测值误差较小,即可采用Ventsim

软件

对改造后的通风系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性。

3

矿井通风系统的改造方案及其对比分析

3.1

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方案分析

通过对本矿井整改项的分析,特提出对应的整.198.机械管理幵发

jxglkfhjh@126.com第34

表2矿井通风系统关键巷道风量解算值与实测值对比表

巷道名称解算值

/(m3*min_l)实测值

/(m3*min_l)误差值

/%

主风井248.19244.481.52

南侧进风大巷127.29117.828.04

南侧带式输送机大巷88.8380.0211.01

北风井西侧进风大巷70.6670.180.68

北风井

1号回风巷139.92136.422.56

北风井

2号回风巷

235.59233.800.77

西风井

1号回风巷140.73136.563.10

南风井

1号回风巷156.59159.531.84

东侧总回风巷101.31101.70.35

总回风斜巷98.1098.450.36

改措施:

1

) 选用锚网加固工作面坍塌的断面,从而减

小巷道的风阻,并在巷道拐弯处和突变处采用流

线型设计[3];

2

) 将工作面中废弃的巷道做封堵处理,以减小

工作面对风量的需求;

3) 当工作面满足生产需求时应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用风地点,采用“新风早进,污风早出”的原则,

尽量避免工作面的漏风情况[4]。

采用以上三点改进措施即可解决北风井供风不

足的问题。但对南风井而言,由于其风量需求过大,

仅凭单一的减小风阻、避免漏风等措施无法解决问

题,故需新增风路解决上述问题。现针对南风井供风

不足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将南侧带式输送机的巷道与煤仓上口

相连,并将其与带式输送机机头的回风巷连通。此

外,将清理巷道与辅助运输巷道交叉位置的风门拆

除。方案一如图2

所7K

图2方案一示意图

方案二:提升南风井风机的工况点,并为S

1206

回采工作面供风;将带式输送机下山处得260 m

位置的调节风窗的面积改小,并拆除煤仓下口附近

的调节风窗。南风井风机工况参数如下:风机叶片转

速为595 r

/min

;叶片安装角度调整为35°。

方案三:考虑到南侧煤仓尚未投入使用,故在方

案二的基础上,将南侧煤仓做临时进风立眼使用。3.2矿井通风改造方案对比分析

为验证上述所述三个方案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特基于Ventsim

软件对改造前后三种方案的风量及

风机进行解算。经仿真计算可得,改造前后风量及风

压解算对比结果如表3、表4所示。

3改造前与改造后三种方案风量解算对比表

m3/min

巷道名称改造前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南侧带式输送机大巷80.0230.844.3533.86

南侧进风大巷117.82111.60115.53101.49

南侧辅助运输大巷15.3316.610.52.43

南侧

1号回风大巷159.5354.164.0172.78

回采工作面

59.0260.360.2860.27

工作面91.7587.387.3387.33

切眼31.6533.882.0190.94

南侧煤仓下口回风巷22.0523.53.133.16

输送机机头回风巷24.064.410.4747.6

南侧输送机大巷煤仓下口16.827.38.8542.87

4改造前与改造后三种方案风机工况对比统计表

风机

位置风量解算值

/(m3_min_l)

风压解算值

/Pa

改造前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改造前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北风井530.03532.55534.58534.633 040.82 907.82 907.12 906.2

西风井426.85429.46367.15369.212 465.42 410.52 253.32 202.3

南风井304.13315.23404.90405.51880.0894.12 194.32 174.3

分析表3可知:就切眼风量而言,方案一下的解

算风量太低,不能满足实际生产所需83.3 mVmin

风量要求,故方案一不适用。

分析表4可知:基于方案二和方案三,西风井风

机的风量及风压值均明显降低;南风井风机的风量

及风压值均明显提高;北风井风机的风量及风压值

无明显变化。

分析方案二、三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南侧

煤仓是否作为回风立眼使用,二者在工程施工技术

难度及费用上相差不大。故从费用和施工角度而言,

两个方案无明显差异。但从安全管理角度而言,方案

二比方案三管理难度大,基于方案二需时刻关注工

作面的漏风情况,当向工作面供风的负压不足时,则

会出现回采工作面供风不足的情况[5]。

经综合分析,最终选择依据方案三对矿井通风

系统进行改造。

3.3矿井通风改造效果分析

本矿井采用方案三的措施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

改造,自改造后工作面的通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

中主要指标包括有效风量率、风量合格率以及风质

合格率等得到显著提高,具体数据如第219页表5

所示。 (

下转第219

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