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5—07—29
[基金项目]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海南医疗旅游创新发展模式与产业效率提升路径研究》(HNSK(ZC)15-
44),主持人为耿松涛。
[作者简介]耿松涛(1978—),男(满族),河北承德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
创新业态研究
。 2015年第8期理论观察No.8,2015
(总第110期)TheoreticObservationSerialNo.110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推进旅游业
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各种新兴业态快速涌现。其
中,医疗旅游作为医疗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新
型旅游形式,顺应了这种潮流并成为一个新的领域,迎来了
较好的发展时机。特别是2013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
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标志着我国第一家
以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低碳生态社区和国际组织聚集地为
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开发园区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医疗旅
游产业发展的有益探索。
医疗旅游将医院、疗养、保健有机结合,以医疗护理、康
复与修养等主题为服务,延伸传统医疗业与旅游业链,为病
患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吃、住、行、
游、娱、购”六因素的旅游格局,让消费者体验到新兴的、丰
富内涵的旅游形式。在很多国家,医疗旅游的发展推动着多
产业发展。在这种形式下,研究我国医疗旅游产业的经济、
社会、环境的效应,不只是积极效应同时研究消极效应,对
医疗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效应
医疗旅游融合医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将二者融为
一体,产生大于医疗效益与旅游效益之和的经济效益,即
1+1>2。通过技术、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互补、共享双方在医疗旅游产业中的资源,在互惠共生的模式下,医疗和旅游
产生有正作用力的影响,双方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直接消费动力
旅游的动力效应主要来源于“搬运市场”,搬运市场主
要指住宿、餐饮、购物、游乐、运动、养生、会议、展览等多样
化、综合性的终端消费带来的消费经济,带动目的地形成产
业集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据我国统计公报数据可
知,我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一直较
高,高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比重。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
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国内旅游收入30312
亿元,增长15.4%,旅游消费占比达12%,占GDP的比重达4%以上。据相关机构的预测,至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
第一大国内及出境旅游市场,旅游业增加值占比GDP的值
将达5%以上,从而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一个
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以上,该产业即成为支
柱产业;达到8%以上,该产业即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旅游业通过搬运能力,将一个地区的资源供给与市场
需求进行良好匹配,从而使得一些资源丰富但市场竞争力
不足的地区,充分体现其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从而在平衡经
济、消除贫困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我国直接依靠
乡村旅游获得收益的地区或村落的数量在2万个以上,直
接获得经济效益的农民百姓数量超过了2400万,使得将近产业融合背景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
分析及对策研究
耿松涛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口570228;2.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研究院,海口570228)
[摘要]随着医疗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入融合,医疗旅游正在全世界范围蓬勃发展,成为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分析医疗旅游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提出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医疗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关键词]医疗旅游产业;经济效应;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5)08—0087—03
87——1/10的农民摆脱了贫困。
(二)带动产业发展
医疗旅游以医疗和旅游活动为核心,突破传统旅游产
业的边界,把传统旅游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创新整合,拓展
原有产业及广泛交叉着许多行业。在为国家带来丰厚经济
收入的同时,会带动其他细分产业领域的发展。例如医疗旅
游中介服务机构、保险公司、医药制药企业、医疗器械制造
企业、医院组织、通信及网络服务机构、交通服务机构、宾馆
酒店、会议展览服务、法律咨询组织、旅游公司、纪念品制造
企业、旅游景点运营单位、翻译组织、科技、教育、环境、建筑
等领域,形成了多层次旅游产业链的网络体系。
世界旅游组织指出,旅游业每收入一元,即可带动其他
产业收入增加4元,医疗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性更强。依据
联合国统计署的测定数据显示,旅游业可拉动的产业数量
达110个,对住宿餐饮业的贡献率可达90%以上,对民航、
客运的贡献率达75%以上,对文娱产业的贡献率达50%以
上,对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达40%以上。医疗旅游产业对各
个产业的贡献度可依据此数据再增加。同时医疗旅游产业
的消费者平均一天消费360美元,是普通游客每天花销140美元的两倍以上,表明医疗旅游产业带来的收入效应
远远大于传统的旅游产业及医疗产业的收入效应。
(三)带动城镇化发展
土地财政、产业转型、房地产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推动
医疗旅游产业开发的新浪潮,与城镇化、区域发展全面结
合,突破传统旅游的思维限制,走出一条区域综合的开发模
式。通过医疗旅游的投资规模及方向反映出此现象,之前在
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上,几个亿、十个亿的投资项目已经可
以称为非常大的项目。但近两年的投资洽谈会中可发现,投
资额不断增长,几百亿、上千亿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也逐渐
显露。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系统数据可知,2014年全国旅
游项目投资总额达3万亿元,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
三、社会效应
医疗旅游产业对一个地区来讲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
效益,同时也可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尤其是民族特色的医
疗旅游产业,能有效展示一个地区的城市品牌想象,提升当
地的知名度。同时还可以加深各国政府之间、社会团体之间
的合作与联系,推动互访互通,带动地区的医疗卫生及旅游
事业及文化的综合发展及有效传播。
(一)积极影响效应
1.提高旅游城市知名度
国际上许多国家与城市因为开展医疗旅游产业而树立
了良好的口碑与品牌,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例如
我国的五大连池地区,在其发展中开展新的旅游项目,例如
温泉度假村等项目,非常重视温泉的医疗保健作用,将医疗
旅游与城市的发展完美结合。该地区可欣赏湖光山色的美
景、同时可对慢性病进行治疗,将医疗与旅游有机结合。促
进了当地的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优质的医疗效果也提升了
当地的城市知名度。城市知名度的提升可进一步提升医疗
旅游产业的发展,医疗旅游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带动城市经
济的增长及城市品牌知名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2.有利于拓展旅游产业
我国的传统旅游城市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凭借当地
的旅游资源形成的旅游规模,从而促进当地的经济收入,而
并没有将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有机结合。而医疗旅游是在
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对传统的旅游项目进行推广。
典型代表国家是韩国和新加坡。每年到韩国整容的患者,韩
国闻名世界的美容产业间接地促进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吸
引了很多的患者每年到韩国做美容整形项目。新加坡在原
来旅游业的基础上,推行体检业,此模式不仅为当地带来较
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促进了旅游业和医疗业的
发展。3.促进医疗服务业发展
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药品、医疗器械等的增加,生
物化学与制药技术的提高。以迪拜为例,其医疗器械和医疗
用品贸易总额达10亿美元,其中牙科设备、医疗与外科设
备、器械及等占比达11%,药品占30%,抗生素、医疗化验设
备占3%,其余为医疗设备、辅助设备、旅游产业(吃、住、行、
游、购、娱等行业)等。可见,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医疗
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旅游者在我国旅游时同时
进行口腔医疗治疗,这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公共医疗
卫生的重视。此外还有许多国外游客对我国的中医保健、中
医按摩、中医治疗、针灸等传统医学治疗充满兴趣,在旅途
过程中会光顾世界闻名的中医老店,例如同仁堂等,进行他
们感兴趣的保健项目。并在返回本国时,会购置大量的珍贵
保健品、中药材等。
(二)消极影响效应
1.影响目的地的医疗秩序
在医疗旅游模式兴起之前,客源地居民多在本地就医,
但随着大量居民外地求医,会造成本地居民对本地医疗技
术水平的不信任,对本地区医疗秩序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
且医疗旅游消费者对目的地的选择是呈现无序状态。随着
外来居民来本地求医,占用目的地的相关社会资源,本地居
民与外来医疗旅游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会激化当
地居民及医疗旅游者的矛盾,引起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及
消费者对目的地的不信任,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医疗旅游产
业的发展。以印度为例,印度的国际医疗旅游者中欧美患者
很少,原因在于印度恶劣的医疗卫生条件及贫穷的贫困的
国家综合实力等形象,影响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病人前往
印度求医的信心。同时,医疗旅游产业对目的地带来的负面
影响还体现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当而有可能使得当地居民
的利益受损。
2.目的地居民医疗成本增加
医疗旅游产业的有序发展,要求接待目的地具备基础
的医疗与旅游设施,因而对于当地政府来说,有必要改善机
场、道路、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等,并且会要求政府提供减
免税收及金融优惠等政策。为更好发展医疗旅游产业,政府
会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包括公共交通、网络、通讯、道路等基
础设施服务,并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政策,减少对教育、健
康等领域的投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福利。不同地区的
医疗旅游者到当地进行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当旅游人员到
达一定数量时,产品及服务的物价会随之上涨,这就造成了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