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农药和合理使用

化学农药和合理使用

可编辑

精品 化学农药和合理使用

一、农药的分类

化学结构: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用途分类: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特异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来源分类:可分为矿物农药、植物性农药、有机农药、微生物农药作用方式分类,杀虫剂杀死害虫通常有触杀、胃毒、熏蒸和内吸四种作用方式。剂型分类,可分为老剂型乳油、悬浮剂、水乳剂既浓乳剂和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水性化剂型及水分散粒剂等。

1. 杀虫剂

A 有机磷类 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膦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焦磷酸酯

B 氨基甲酸酯类 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二甲基氨基甲酸酯

C 有机氮类 脒类、沙蚕毒类、脲类

D 拟除虫菊酯类 光不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

E 有机氯类 F 有机氟类 G 无机杀虫剂 是以天然矿物质为原料的无机化合物

H 植物性杀虫剂 I 微生物杀虫剂 J 昆虫生长调节剂 K 昆虫行为调节剂

2. 杀菌剂

A 有机磷类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氨基磺酸类、硫代磺酸酯类、三氯甲硫基类

B 有机磷酸酯类C 有机砷类D 有机锡类E 有机硫类F 苯类

G 杂环类 苯并咪唑类、!噻英类、嘧啶类、三唑类、吗啉类、吩嗪类、吡唑类、哌嗪类、喹啉类、苯并噻唑类、呋喃类

H 无机杀菌剂I 微生物杀菌剂

3. 除草剂

A 酰胺类B 二硝基苯胺类C 氨基甲酸酯类D 脲类E 酚类F 二苯醚类G 三氮苯类

H 苯氧羧酸类I 有机磷类J 杂环类K 磺酰脲类L 咪唑啉酮类M 选择性除草剂

N 灭生性除草剂

4. 杀鼠剂

A 有机磷酸酯类B 杂环类C 脲类、硫脲类D 有机氟类E 无机有毒化合物

F 急性杀鼠剂G 抗血凝杀鼠剂

5. 植物性农药

植物性农药属生物农药范畴内的一个分支。它指利用植物所含的稳定的有效成分,按一定的方法对受体植物进行使用后,使其免遭或减轻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为害的植物源制剂。各种植物性农药通常不是单一的一种化合物,而是植物有机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有机物质,成分复杂多变,但一般都包含在生物碱、糖苷、有毒蛋白质、挥发性香精油、单宁、树脂、有机酸、酯、酮、可编辑

精品 萜等各类物质中。从广义上讲,富含这些高生理活性物质的植物均有可能被加工成农药制剂,其数量和物质类别丰富,是目前国内外备受人们重视的第三代农药的药源之一。

二、农药的危害:

大体分为2大危害,一个就是对环境的危害。第二就是对人体的危害。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500余种,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农药主要由三条途径进入人体内:一是偶然大量接触,如误食;二是长期接触一定量的农药,如农药厂的工人、周围居民和使用农药的农民;三是日常生活接触环境和食品、化妆品中的残留农药,后者是大量人群遭受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中大量的残留农药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作用,最终进入人体。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三致”危害。 1、急性中毒 农药经口、吸呼道或接触而大量进入人体内,在短时间内表现出的急性病理反应为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往往导致神经麻痹乃至死亡,甚至造成大面积死亡,成为最明显的农药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报告,全世界每年有300多万人农药中毒,其中20万人死亡。美国每年发生6.7万起农药中毒事故,在发展中国家情况更为严重。我国每年农药中毒事故达50万人次,死亡约10万多人。1995年9月24日中央电视台报导,广西宾阳县一所学校的学生因食用喷洒过剧毒农药的白菜,造成540人集体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的表现和原因 轻者表现为头痛、头昏、恶心、倦怠、腹痛等,重者出现痉挛、呼吸困难、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 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81.2%来自受污染的蔬菜,而硝酸盐是国内外公认的三大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 城市垃圾、污水和化学磷肥中的汞、砷、铅、镉等重金属元素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重要的致癌因子;

有机氯农药在人体脂肪中蓄积,诱导肝脏的酶类,是肝硬化肿大原因之一;习惯性头痛、头晕、乏力、多汗、抑郁、记忆力减退、脱发、体弱等均是有毒蔬菜的隐性作用,是引发各种癌症等疾病的预兆; 长期食用受污染蔬菜,是导致癌症、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胎儿畸形、死胎、早夭、早衰等疾病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人食用有害蔬菜后并不马上表现出症状,毒物在人体中富集,时间长了便会酿成严重后果。 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趋年轻化,这很大程度上与食用受污染蔬菜有关。

2、慢性危害 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可使农药在体内不断蓄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即慢性中毒,可影响神经系统,破坏肝脏功能,造成生理障碍,影响生殖系统,产生畸形怪胎,导致癌症。 三类主要农药的潜在危害 ①有机磷类农药,作为神经毒物,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震颤、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表现。 ②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一般毒性较大,有蓄集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③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氯农药。有机氯农药随食物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中,其次为肝、肾、脾、脑中。通过人乳传给胎儿引发下一代病变。 可编辑

精品 有机氯农药已被欧共体禁用30年,而联邦德国一所大学对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城市的262名儿童进行检查,其中17名新生儿体内脂肪中含有聚氯联苯,含量高达1.6毫克/千克脂肪。1975年美国研究机构从各州任意挑选出150所医院,采集乳汁样品1436份,经检测大多数都含有狄氏剂、环氧七氯等。1983年我国哈尔滨市医疗部门对70名30岁以下的哺乳期妇女调查,发现她们的乳汁中都含有六六六和DDT。

农药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短时间内虽不会引起人体出现明显急性中毒症状,但可产生慢性危害,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美国科学家已研究表明,DDT能干扰人体内激素的平衡,影响男性生育力。在加拿大的因内特,由于食用杀虫剂污染的鱼类及猎物,致使儿童和婴儿表现出免疫缺陷症,他们的耳膜炎和脑膜炎发病率是美国儿童的30倍。农药慢性危害虽不能直接危及人体生命,但可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致使其它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

3、致癌、致畸、致突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根据动物实验确证,18种广泛使用的农药具有明显的致癌性,还有16种显示潜在的致癌危险性。据估计,美国与农药有关的癌症患者数约占全国癌症患者总数的10%。越战期间,美军在越南喷洒了大量植物脱叶剂,致使不少接触过脱叶剂的美军士兵和越南平民得了癌症、遗传缺陷及其它疾病。据最近报导,越南因此已出现了5万名畸形儿童。1989~1990年,匈牙利西南部仅有456人的林雅村,在生下的15名活婴中,竟有11名为先天性畸性,占73.3%,其主要原因就是孕妇在妊娠期吃了经敌百虫处理过的鱼。

目前我国尽管颁布了5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也规定10类农药禁止在农业上使用,但在利益驱使下形同虚设,甚至愈演愈烈。其中二溴氯丙烷可引发男性不育,对动物有致癌、致突变作用。三环锡、特普丹对动物有致畸作用。二溴乙烷可使人、畜致畸、致突变。杀虫脒对人有潜在的致癌威胁,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三、农药中毒:

1什么是农药

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特指在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以及调节植物生长、除草等药剂。

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有机农药、无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此外,还有昆虫激素。根据加工剂型可分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乳剂、乳油、浓乳剂、乳膏、糊剂、胶体剂、熏烟剂、熏蒸剂、烟雾剂、油剂、颗粒剂、微粒剂等。大多数是液体或固体,少数是气体。

2有机氯农药中毒

症状

(1)急性中毒。嘴部麻木,感觉刺痛,厌食、流涎、磨齿、恶心、哎吐、腹泻、肌肉震颤、抽搐、麻痹、昏迷,最后死亡。

(2)慢性中毒。食欲不振,头痛、全身不适,有时眼结膜发炎、流泪、皮肤发紫、产生皮疹,特别是皮肤潮湿及多汗时易发生发炎。 可编辑

精品 类型

农药中毒类型

根据农药品种、进入人体的剂量、进入途径的不同,农药中毒的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仅仅引起局部损害,有的可能影响整个机体,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一般可分为轻、中、重三度。以中毒的快慢主要分为急性(包括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农药中毒途径

1.经皮吸收。通过皮肤接触农药而中毒,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中毒途径。

2.经呼吸道吸入。经呼吸道吸入农药而引起中毒,也是最快、最常见的中毒途径。

3.经口(消化道)摄入。症状严重,常见于误食、或者服毒自杀者。

4.直接使用了有毒的食品!农药残留可以引起中毒!

5.高温状态下,下田间喷撒农药,也极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平状及急救措施

由于不同农药的中毒作用机制不同,其中毒症状也有所不同,一般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呼吸障碍、心搏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脑水肿等,为了尽量减轻症状及死亡,必须及早、尽快、及时地采取急救措施。

1.去降农药污染源,防止农药继续进入人体内,是急救中道先采用的措施。

(1)经皮引起中毒者,应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裤,迅速用温水冲洗干净,或用肥皂水冲洗(敌百虫除外),或用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被污染的皮肤;若药液溅入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20次以上,然后滴入2%可的松和0.25%氯霉素眼药水,疼痛加剧者,可滴入1%—2%普鲁卡因溶液,严重立即送医院治疗。

(2)吸入引起中毒者,立即将中毒者带离施药现场,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并解开衣领、腰带,保护呼吸畅通,除去假牙,注意保保暖,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3)经口引起中毒者,在昏迷不清醒时不得引吐,如神志清醒者,应及早引吐、洗胃、导泄或对症使用解毒剂。

①引吐是排除毒物很重要的方法,方法如下:

——先给中毒者喝200—400毫升水,然后用干净手指或筷子等刺激咽喉部位引吐;

——用1%硫酸铜液每5分钟一匙,连用三次;

——用浓食盐水、肥皂引吐(但要注意敌百虫中毒者不宜用肥皂水或碱水、苏打水引吐或洗胃)。

——用中药胆矾3克、瓜蒂3克研成细末一次冲服;

——砷中毒者用鲜羊血引吐。

应注意,引吐必须在患者神智清醒时采用,当中毒者昏迷时,绝对不能采用,以免因呕汪物进入气管造成危险。呕吐物必须留下以备检查用。

②洗胃 在引吐后应早、快、彻底地进行洗胃,这是减少毒物在人体内存留的有效措施。洗胃前要去除假牙,根据不同的农药选用不同的洗胃液(表7—3)。应注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