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7.1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1.1 声环境现状调查 本铁路专用线主要经过织金县茶店乡和八步镇农村地区,受山区地形起伏的限制,众多房屋依山而建,线路两侧分布有零散居民房,以1~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为主,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通过现场踏勘调查,铁路两侧200m范围内(不包含隧道)共有声敏感点3处,为零散居民点,无学校、医院等声敏感点。具体敏感点分布及概况见表7.1-1 及图7.1-1、图7.1-2。 图7.1-1 噪声敏感点概况
序号 敏感 点名称 线路里 程位置 铁路专用线 敏感点概况 分布规模(户) 图号 位置 线路 形式 最近 距离 高差 30m
以内 30~60 m 60~200
m
1 万人坟 CK0+950 ~CK1+150 右侧 路堤 150 -5~0 万人坟居民点共有46户,160人,沿省道两侧分布,多为1~3层建筑 0 0 5户 图7.1-1
2 丫口上 CK2+700 ~ CK2+720 右侧 桥梁 170 -40~ -45 丫口上居民点共有15户,55人,多为1~2层建筑 0 0 8户 图7.1-2
3 大营上 CK3+200 左侧 桥梁 190 -95~ -100 大营上居民点共有54户,约189人,多为1~3层建筑 0 0 12户 图7.1-2
注:1、“距离”是指拆迁后的敏感点的主要建筑物至铁路外轨中心线的最近距离;2、“高差”是指地面与其的相对高差,以地面标高为±0.00m,“+” 表示轨面高出敏感点地面,“-” 表示轨面低于敏感点地面;3、“位置”是指敏感点位于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右侧或两侧。 7.1.2 现状监测与评价
(1)执行的标准和规范 声环境现状监测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 (2)测量实施方案 ①监测方案 根据铁路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本次评价共布设4个噪声监测点,见表7.1-2。 表7.1-2 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方案 编号 监测点位 备注 N1 万人坟居民点 敏感点背景值
N2 丫口上居民点 敏感点背景值
N3 大营上居民点 敏感点背景值
N4 拟建工业化工业站中心处 站场背景值
②监测仪器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采用LH105型声级计,所有参加测量的仪器由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每次测量前校准。 ③测量时间、方法及测量值 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环境噪声测量值和评价量。声环境现状监测,根据敏感点情况,昼、夜选择正常工作时间(或正常活动)、正常休息时间代表性时段连续测量10min 等效连续A声级;受公路噪声影响地段,连续测量20min等效连续A声级,以两次监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代表评价点处昼、夜环境噪声现状等效声级。 ④测点布设原则 选择距铁路最近处布设监测点,在建筑物外1.0m处进行监测。 (3)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 ①监测结果:现状监测结果见表7.1-3。 ②评价方法 采用直接对照法,将噪声监测结果(Leq值)直接与评价标准对照进行分析。以等效连续声级Leq作为噪声评价量。Leq值为声级的能量平均值,表示与该测量时段内测量的各个声级Li能量平均的一个稳定声级值。
③评价结果 声环境评价结果见表7.1-3。 表7.1-3声环境现状评价结果 单位dB 序号 监测时间 LMax 标准值 达标情况
N1 昼间 48.4 60 达标 夜间 40.9 50 达标
N2 昼间 46.3 60 达标 夜间 38.7 50 达标
N3 昼间 47.9 60 达标 夜间 38.7 50 达标
N4 昼间 45.7 60 达标 夜间 39.4 50 达标
目前织毕铁路正在建设过程中,铁路沿线测点噪声源主要是社会生活噪声(监测期间,织毕铁路未施工),各测点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分别为43.7~49.1dB、36.1~40.9 dB,各测点昼夜间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 7.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7.2.1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 (1)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重型调机等,是最主要的施工噪声源。根据以往大量的监测数据,常用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见表3.4-2。 (2)本段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拆除征地范围内既有建筑,主要为沿线居民建筑;同时修筑新的铁路建筑。在拆除和新建构筑物过程中,同样会产生施工噪声,有关建筑施工噪声源强见表3.4-3。 (3)大型临时施工设施是不可忽视的噪声源,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将向外辐射噪声,以敲击碰撞等间歇性噪声为主,兼有吊车、混凝土搅拌机、内动机具等设备噪声。 (4)隧道施工过程中,将产生爆破噪声、风机噪声等,其中隧道施工初期爆破噪声影响较大,在进行隧道内施工时,主要为风机噪声影响。爆破噪声属于脉冲噪声,为瞬时性强声源,源强可达110~130dB(A),据类比调查,施工过程中的爆破瞬间,距爆破点600m处的噪声值约60dB(A),爆破噪声影响范围可达1.5km。隧道施工通风机噪声为机械噪声,根据厂家提供资料,直径不同的风机噪声有所差异,但在距离风机10m处基本小于78dB(A)。 7.2.2 施工期声环境敏感点 在工程施工期,位于主体工程施工工点附近的居民区等将受施工噪声影响,工程施工期应关注的敏感点见表7.1-1。 7.2.3 施工机械距施工场界的控制距离 施工场所使用的机械与敏感点之间应尽可能满足一定的控制距离,满足施工场界等效声级限值的要求。各施工阶段的设备作业时需要一定的作业空间,施工机械操作运转时有一定的工作间距,因此噪声源强为点声源,噪声衰减公式如下: LP(r) = LP(r0) - 20lg(r/r0) 式中:LP(r)-距声源为r 处的声级,dB(A); LP(r0)-距声源为r0处的声级,dB(A)。 施工机械距施工场界的控制距离应根据多种机械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本次评价昼间分别按8、10、12h,夜间分别按1、2、3h,施工机械分别为1、2、3 台,通过公式计算出施工机械噪声控制距离,见表7.2-1。 7..2-1 典型施工机械控制距离估算表 施工机械 场界限值 作业时间(h) 使用1台 使用2台 使用3台 Ld Ln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推土机 70 55 8 1 32 158 45 223 55 274 10 2 35 223 50 316 61 387 12 3 39 274 55 387 67 474
破路机 70 55 8 1 22 112 32 158 39 194 10 2 25 158 35 224 43 274 12 3 27 194 39 274 47 335
装载机、破路机 70 55 8 1 18 89 25 126 31 154 10 2 20 126 28 178 34 218
12 3 22 154 31 218 38 266 平地机、压路机、发电机、混凝土搅拌机
70 55
8 1 28 79 40 112 49 137 10 2 31 112 45 158 55 194 12 3 34 137 49 194 60 237
7.2.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声源大小,另一方面还与周围敏感点的分布及与声源的距离有关。施工噪声对声环境的影响在敏感点附近比较突出;而在空旷的地区,由于施工场点周围敏感点分布较少,因而实际影响较小。 施工噪声干扰最为严重是桥梁、站场及路基施工,主要声源为推土机、载重汽车和压路机等。土石方调配、材料运输作业由于干扰源的流动性强,受其影响的人数较多,但这种影响多限于昼间,且具有不连续性,一般能被民众接受。施工常用施工机械按单台作业8小时的噪声一般在200m处可以衰减到55dB(A)以下,且由于区域内植被覆盖较好,对噪声衰减作用明显,由此估算施工噪声影响范围约200m。由于铁路沿线敏感点距施工区的距离约150~200m,昼间施工对其影响较小,而夜间施工影响相对较大。 7.2.5施工期噪声影响防护措施及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本工程在施工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标准;在开工之五日前向工程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本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在声环境敏感建筑集中区域,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因特殊需要必须作业的,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并将批准的夜间作业公告附近居民、学校。除此之外,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对施工期声环境影响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和建议: (1)混合料拌合场、制梁场等场地和噪声较大的机械如打桩机等应尽量布置在偏僻处,并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难以选择合理地点的,应采取封闭隔噪措施,并对机械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程。 (2)在线路穿越茶店乡路段应优化施工方案,采用低噪施工方法。对于噪声影响较大的爆破施工,施工单位应尽量控制爆破装药量,控制爆破噪声污染。 (3)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尽量不进行施工或安排低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声级高的施工机械(例如打桩机)在夜间(22:00~次日6:00)应停止施工。 (4)进行现场管理和监督,尤其是靠近居民区等的施工现场。临时便道要尽可能远离居民区。协调好车辆通行的时间,避免交通堵塞。夜间运输要采取减速缓行、禁止鸣笛等措施。 (5)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在施工招投标时,将降低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在合同中予以明确。 7.3 铁路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 7.3.1 预测方法 (1)预测方法 采用铁计函[2010]44号文件规定的模式法进行预测,预测量为昼、夜间等效连续A 声级。 (2)模式预测法的基本计算式 ①铁路噪声预测等效声级LAeq,p的基本预测计算式如式(7.3-1)所示:
1010lg10,,,0,,,01.0,1.0
,,1CLCLTififpitftpiifieqiipAeqttnL
(式7.3-1)
式中,T —规定的评价时间,单位为 s; ni—T时间内通过的第 i类列车列数; teq,i—第 i类列车通过的等效时间,单位为 s; Lp0,t,i—第 i类列车最大垂向指向性方向上的噪声辐射源强,单位为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