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条件和机械化水平差异很大以
及采用不同农艺耕作制度,加之秸秆还田技术适用的
作物种类多,因此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秸秆还田技术
内容。结合陕西省农业生产特点,将秸秆机械化还田
技术内容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一.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玉米、小麦、水稻、
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还
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或用犁(旋)
耕翻埋、整地后进行播种。
二. 根茬还田技术
主要适用于一年两熟区和一年一熟区,在作物收
获后,留有一定高度的作物根茬还田或采用秸秆粉碎
还田机将残留在地里的作物根茬进行直接粉碎还田。
三. 整秆还田技术
作物摘穗后将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直接采用高柱
犁将直立的作物秸秆不经粉碎直接翻埋入土或用编压
覆盖机将秸秆编压覆盖在地表。
四. 技术内容与技术要求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蒸
发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
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
的耕作法。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
到只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
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
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施肥播种、化学除草。其
主要作业是地表作物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
播种、用化学药剂进行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五. 秸秆还田的优点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 , 提高土壤肥
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
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
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
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
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
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
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
皆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秸秆还田
就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