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
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家庭教育的一切环节中,
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
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
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
关键词:情感教育 主动性 体验 家庭教育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例子能说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有时,孩子在考试时,
总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平时成绩很好,但正式考试就发挥不好,反
而平时学习不好的孩子在考试时会发挥很好,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情商在
起作用,因为他们心理素质不一样、坚韧程度不一样、承受压力的程度不一
样。前者被担心、恐惧、忧愁等围绕在心里,影响他的发挥。所以,这说明,
智力还要靠非智力因素来调遣,我们必须要注意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在多年
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有其独特的功能,在教育领域中,情感教育的功能正被许多心理学
家在研究,这些功能对家庭教育有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有
以下三大功能:
一、情感教育的动力功能
这里是指对学生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达尔文认为,人类
祖先在捕猎、搏斗和防御时,发生愤怒的情绪反应,有助于增强体力,战胜
猎物或敌手。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充也说过:“有水火之难,惶恐恐惧,举徙
器物,精诚至矣,素举一石,倍举二石。”由此可见,情感的动力功能不容
忽视。
二、情感教育的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是指在教育实践中矫正人的行为活动。前联教育心理学家查波
洛热茨说,家庭情感教育对学生新的社会性动机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三、情感教育的感染功能
这里指家庭成员的情感具有对孩子情感产生影响的效能。人的情绪往往
受身旁人、事影响。例如一个人走入欢乐的人群中,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
而兴奋振作起来。而当你看到一部悲剧电影时,你会为主人公的坎坷命运而
泪湿青衫。孩子的情绪最容易受父母的感染,他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爱父母
之所爱,恨父母之所恨。因此,父母若能把握情感教育的这一功能,将获益
匪浅。
我们在正确应用情感教育的功能时还要注意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位
母亲介绍她的教子经验时说,儿子两岁时,四川老家送来一筐孩子最爱吃的
橘子,我就天天让孩子给大家分橘子——最大的给爸爸,第二天再将大的给
妈妈,最小的给自己,日复一日地坚持让他这样做,当橘子快吃完时,儿子
提出将剩下的三个橘子留给自己,但我不同意,仍坚持分食,只见儿子一面
分,一面看着我们,希望我们不要真的吃下去,但我们俩达成默契
——“吃!”尽管我将橘子一瓣一瓣地往肚里吞,说实话橘子什么味道我都
不知道。这位家长从日常生活中最小的琐事——不吃独食入手教育孩子,让
他心中有他人。那么,我们平时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要注意理性定位
1、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道德感。道德感包括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等。
其中,责任感是最崇高的情感。责任感包括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和社会
责任感。没有事业责任感的人,就会无所作为;没有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
感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胡作非为。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
的责任感、正义感、荣誉感。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教育孩子讲究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诸如孝敬老人、尊老爱幼、保护环境、爱护公物,愿
意为集体出力,愿意服务于社会。
2、要培养孩子的理智感。人没有理智,就如同汽车没有铩,迟早要肇事。
因此,要培养孩子的理智感,不动辄生气,不动辄发火,要有韧性。在处世
方面,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理解人、谅解人、欣赏人、
赞美人。
3、要培养孩子的美感。高尔基指出:“未来的伦理学是美学。”为了美,
人们可以忍着痛苦美容,为了美,人们可以缩食忌口。即使品德较差的青少
年,也照样追求美。
二、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不可轻视必要的仪式和形式
简单的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而必要的仪式和形式,可以在孩子的心目
中打下烙印。宗教无不重视仪式。教义、偶像和形式,是宗教的三大特点。
我国香港、台湾人至今还保留着磕头的习俗。
三、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要注意树立民主思想,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的
关系
有90%的中学生有心理话不愿意向家长倾诉。作为家长,如果能与孩子
交朋友,能与孩子心平气和地商量问题,那么,你就会及时发现孩子的心事,
就会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试。孩子就不会走极端。
传统的应试教育常常把那些听话、学习好的孩子视为宠儿,而对那些身
上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孩子视为不受欢迎的学生,忽视了对他们的帮助。实施
素质教育,就不能放弃、忽视对部分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以我的教学经验来
看,情感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武器。我新接管的大班上有这样一
位学生,个性强,难管理,被老师们称为“大侠”。所谓“大侠”,就是“独
往独来”的意思,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的这种性格
呢?我通过了解,知道原来她母亲常年在国外工作,父亲性格比较孤僻,孩
子从小由姥姥和保姆带大。姥姥觉得她从小母亲不在身边,怪可怜的,所以
凡事都依着她,养成了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习惯。在幼儿园的时候,她和
小朋友们玩不到一块,经常打架,常常受到幼儿园老师的批评,甚至把她单
独放在一个屋子里面,这样更对她的心理形成压力,脾气急躁,逆反心理强。
这些问题也带进了学校。在目前城市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像这个
学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这样的学生,我认为
只是在心理素质上还不够适应学校、社会,但决不能被认为是“坏学生”。
要帮助她改掉这些缺点,首先要从提高她的心理素质入手。而心理素质的提
高,需要通过实施情感教育的手段来完成。于是我以平等的身份与她谈话,
鼓励她对班级同学和自己的表现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我再分析她身
上的优点和缺点,就容易被接受了。事实证明,真挚、坦诚的谈话,是与学
生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手段。最后,这位同学已经能够在班会上勇
敢接受同学们的意见,并且之后在关心班级、帮助同学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
变化,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
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观察、记忆
和思维等活动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展开,而情绪低落时则反之。因此,家庭应
该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饶有趣味地学,
在快乐中体验着收获知识的幸福。这一点比较难做到。针对刚入学的学生的
特有天性,我们每一位家长及老师要对孩子们满信心。只要我们的方法得法,
只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一定能取得好成效。人之初,是性本善的,因此,
孩子有坏毛病,要看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并及时调整。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
角度来看孩子。其次,尊重孩子爱玩的特点,寓教于游戏中。喜欢玩耍和游
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把教育融于游戏中,这样,
孩子非常容易接受教育。我们更要关注于孩子的兴趣,不要关注于孩子的弱
点,要重新审视孩子的游戏,挖掘它其中的教育价值。让孩子在做游戏过程
中,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特点,让他们制作适宜的玩具。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指导着认知学习.实
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
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让我们认识到,
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
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
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
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
学生,如:我们是数学天才,我们有学数学有天赋;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创意
性的问题用“精彩、精辟、有创建”等语言加以鼓励。这种情感的注入,在
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的教学策略方面也有所体现:有的后进生认为学不会可
以不学、提供一些课外读物或安排我们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享有
做不做数学作业都可以的特权。
对此我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首先教会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合作,学
会交流,这是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尊重他人,
既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又善于表达和交流,是当代社会中求得生
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合作的有效性
往往取决于合理分工、有团队精神、民主决策等,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能力需要提供适宜的机会、环境,满足主体展示自我的愿望。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涵是在不断丰富的。最早强调的
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后来又加入美育和劳技教育。学生接受知识、掌握
科学、探索真谛的过程并非坦途,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这里,光靠意志
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情感上的激励。只有情、意相加,以情增意,
才能使学生在追求真理的崎岖山路上一往无前,才能使学生在攀登的历程中
不仅感受到艰辛和困夺,也有体会到欢乐和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