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幼儿园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验,现代幼儿教育呼唤体验教育,体验强调的是个体的
亲身经历,强调的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参与活动和生活积累,因为只有亲历亲为,才能形
成一定的经验。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关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种种体验,充分发挥幼
儿自我发展的能动作用,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积极的自我体验;让幼儿通过实践来认识、
体验周围事物与自己生活的关系,使幼儿在体验的基础上来构建知识、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
提升经验,让幼儿更多的体验生活、体验自然、体验社会,从而养成自信、合作等良好品质,
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有力推进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挥,最终让幼儿感悟到体验的
快乐,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教学实施立足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兴趣是尝试体验的先导,因此教师在活动前,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一些
具有鲜明特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知识,使他们主动地融入情境之中,并
有效地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在生活中我们将一切视点放在幼儿身上,倾听幼儿的心声,
揣摩幼儿的需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形成师幼互动,共同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让
幼儿在体验活动中习得知识,积累经验。
(一)追随幼儿兴趣和经验,构建主题
纵观我园三个年龄段的主题内容,无不显示出浓浓的生活气息,教师在不断的摸索与实
践中,充分结合自己所教班级幼儿已有经验和生活实际,生成许多受幼儿欢迎的主题活动,
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如小班主题“我的家”,以幼儿熟悉的“家”为载体,通过主题系列
活动,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家的温暖;中班主题“我来替您捶捶背”,是以重阳节为主线展开
的,借助这一主题的实施,幼儿们充分体验到了关心祖辈的快乐;又如大班主题活动“神七
升空”,这是一个完全来自于幼儿兴趣的主题,实施过程中,组织幼儿和家人一起收集有关“神
七升空”资料和制作“神七”的活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想了解“神七”的愿望,这样不但扩展
了幼儿学习的空间,更体验到“神七升空”的自豪感,这些主题都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
儿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充分利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唤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提升、重组
已有的经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发展。
(二)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生成主题
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体感动着世界上的人们,同时也
成为幼儿关注的“热点”,大班组老师及时捕捉了到这一信息,生成了《“汶川”牵动我们的心》
的主题活动,活动丰富多彩,有教师与幼儿共同剪报收集“地震图片”的;有“我说地震”的安
全教育活动;有观看地震录象……通过一个个活动,幼儿对汶川的地震有了更深了解,并自
发地萌生了“那里的人们需要我们帮助”的想法,于是,“我为汶川设计家园”的艺术活动便产
生了,从而使生成的主题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深入,同时,注意在主题网络中留出一定的空
间,让教师和幼儿根据实际的突发事件等生成相关的主题。有效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语言、
社会性等方面协调、快乐地发展。
二、教学实践注重体验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专门设计的情境脉络中渗透了教师的教育意图,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景,
帮助幼儿积累知识、提升经验,形成一个专门的体验式的教学环境。
(一)在户外自然情境中习得体验式的认知方式
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自然界中富有生机的花草树木,丰富多样的虫鱼鸟兽,变化无穷
的风霜雨雪,这些自然现象和动植物世界都是幼儿体验自然、感知生命的最佳素材。我们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用幼儿园周围的街心花园这一自然情境,让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小班的幼儿认识花草
时,可以直接带幼儿到草地上与小花草交朋友。幼儿通过直观的观察后进行讨论,从而开始
关心起小草、小花的成长,他们会说:“小花为什么你是红的、小草变黄了……”,有的幼儿
甚至对小草说:“小草你为什么长得没有小树高?、小草你吃什么呀?”幼儿从对小草的关心
和爱护中认识、观察小草,形成了一种体验式的认知方式,更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
(二)在社会交往体验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带幼儿走出幼儿园,融入社区,与成人接触,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供这样的机会
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如带大班的幼儿去逛超市时,只允许他们带10元钱,要求他们遇到什么问题不能找老师
帮忙。幼儿遇到的难题当然很多,找不出自己购买的物品,买多少才不会超过10元钱,大家
都想买同一物品而物品存货不多时怎么办等一些问题需要幼儿们自己解决,在解决这一系列
问题时,也可能出现其他问题。幼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做事的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了。
(三)在集体活动体验中学习共同生活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在实践中,教师主动将幼儿的学习、
发展与一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有关“自我保护”、“关爱”、“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活动
内容,除了集体教学活动以外,更多地将之渗透于幼儿的课间、散步、用餐等幼儿的日常生
活之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相关经验,尽情享受体验课程的乐趣。
进行探究性活动时,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互助,共同分享经验,这样既拓宽了大家
的知识面,更发挥了群体力量,让幼儿获得分享智慧的快乐。又如:活动中幼儿会因为伙伴
不遵守游戏规则而发生很多议论;活动时伙伴弄坏了玩具时,幼儿会各有各的态度,责怪的,
同情的都有,这时候我们便把幼儿的情绪引导成为一种集体共同的挫折,让幼儿讨论如何解
决。鼓励幼儿主动向他人表示友好,让幼儿感受集体的力量,产生了共同生活的责任感,这
样他们懂得了理解他人的欢乐与痛苦,懂得了宽容,在班级里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小社会,在体验活动开展的每个主题中,幼儿与幼儿,包括幼儿与
教师间,会产生广泛的互动和合作。如外出活动前期小组计划书的制订、活动中期大组信息
收集交流后的统计、活动后期的各类游戏及创作活动,都需要幼儿通过合作完成。幼儿在交
流、商讨、合作中自然地体验了同伴的友谊,体验了互助与竞争,体验了群体的力量与成功
的快乐。这种社会交往意识、社会角色规范和社会合作行为,在幼儿亲身合作的过程中时时
地感受着,并不断地发展着。
(四)在区域互动体验中学会思考
区域活动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调整,也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
途径。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操作和探索中,认识周围的生活环
境和客观事物。所以,我们适时将区域活动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提出了“幼儿主题活动与
区域活动互动”策略。各班级和年级组对“如何将区域活动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进
行深入研讨,并设计了“幼儿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互动”记录表。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教
师根据主题内容创设相应区域,投放一定材料,让孩子在集体活动后有机会进行个性化的学
习,既巩固已有的学习经验,又让幼儿切身体验了课程的自主性,也为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提
供了很好的机会,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快乐、均衡地发展。
在互动中老师和幼儿成为了朋友,相互交流,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引导幼儿探索、发
现、解决问题、在互动中学习友好相处、合作的规则,幼儿和幼儿之间关系更融洽,他们在
活动中自由分配、承担任务,他们有的选择表演,有的选择设计,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形成了热烈的幼幼互动局面,气氛活跃。
三、教学过程关注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幼儿体验成功
由于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对于教师设计的同一体验环节。幼儿却可能经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了不同的体验过程,或者说有的幼儿有所体验而有的幼儿却没能体验,教师应注意尽力保证
全体幼儿的体验.否则将使后续的教育缺乏针对性。如在“看谁垒得高”的体验活动中,幼儿
用积木搭高楼,为了避免一些能力弱的幼儿没有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要求搭两层楼,如果你觉得还能搭就可以再搭上去,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有成就感。同时
教师就应在了解幼儿能力的前提下给予不同幼儿不同层次的任务,保证幼儿体验过程的有效
性。避免“轻而易举(没有困难)”或“力所不及(困难太大)”两种极端情况。
在探索实践中,体验活动为幼儿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体验活动充实了幼
儿的生活,扩大了幼儿活动领域,密切了幼儿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爱好,
发展了幼儿的个性品质与特长,促进了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
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
体验活动充分注重了幼儿的感受,感觉,感知,而老师也转变为孩子“学习”中的大伙伴,合
作者。只有当幼儿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到体验活动中,“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一种束缚,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实现教育
目标才不会是空洞乏力的,幼儿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才切合实际。所以,在今后
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去寻找适合幼儿学习的新途径,让孩子们在蔚蓝
的天空自由翱翔,让他们自己去领略人生的乐趣,感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