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二) 一、中国VSAT卫星通信发展历程 1972年初,中国通信部门为了保障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的新闻电视转播与通信联络,与美国卫星通信公司合作,在北京首都机场组建了一个临时性的卫星地球站,卫星通信设备由美方提供,卫星地球站的建设和管理由中国通信部门负责。尼克松总统访华之后,正式在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卫星地球站,即上海卫星地球站。
1973年,经国家批准,邮电部从国外购置了两套大型卫星地球站系统设备,在北京组建了两个卫星地球站。这样由上海和北京卫星地球站承担着当时繁重的国际通信任务。以后我国又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在一些重要部门,如石油等部门先后组建了专用卫星通信网。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卫星地球站设备逐渐趋向小型化,卫星地球站的天线口径由几十米缩小到十几米或几米。由此VSAT(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卫星通信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很多部门都组建了VSAT卫星通信专用网。当时,邮电通信部门组建的VSAT国家骨干通信网,主要是承担边远地区(如西藏、新疆等)的通信保障任务或作为有线通信备用,以及作为应急通信设施。
中国VSAT卫星通信系统于20世纪90年代初投入使用,当时主要是作为有线通信设施的备用或补充,用于生产指挥调度以及内部通信联络。通信方式以话音为主,也有一部分窄带数据业务。
1993年8月国务院颁发55号文件,明确规定把国内VSAT卫星通信业务作为向社会放开经营的9项电信业务之一,向社会开放经营,并对此项业务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对该业务的使用管理和市场经营行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此国内VSAT卫星通信业务真正进入了中国电信业务市场,并为发展中国的电信业务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电信基础网络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光通信网络的发展与普及,国内VSAT通信业务中话音通信的作用减小,市场萎缩,加之VSAT通信经营成本较高,致使许多企业经营状不佳,国内VSAT通信业务市场发展比较艰难。信息产业部针对当时的市场情况进行了宏观调控,1998年和1999年两年中暂停审批新的经营单位。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和VSAT通信宽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解决宽带接入等问题,国内VSAT经营企业也正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和业务拓展。因此,信息产业部于2000年恢复了VSAT经营企业的审批,近几年陆续发展了一批新的VSAT经营企业,同时也有一些老的VSAT经营企业退出了VSAT通信领域,一种有进有出的市场管理机制在VSAT通信领域得到充分的体现。 截至2003年底,中国从事国内VSAT卫星通信业务的经营企业有42家,其中有两家因业务终止,没有参加年检,经营资格将被注销,这样还剩40家。在40家VSAT经营企业中,VSAT网络已正式投入运营的有35家,其余5家正处在建网期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卫星远程应用、宽带数据广播、宽带数据通信等符合卫星通信技术特点和优势的新业务不断涌现,给VSAT卫星通信业务经营企业提供了市场发展的良好机遇。从2000年开始国内VSAT卫星通信市场需求逐趋旺盛,很多经营单位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定位,及时调整了企业的业务发展策略,使企业经营效益不断提高。目前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的竞争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但是距离规范与成熟的市场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从资金来源,业务拓展还是经营机制上,VSAT经营企业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中国VSAT经营企业在市场发展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1)紧跟市场的发展,以市场为驱动。在地面网络不够普及而通话需求较大、需要其他通信方式补充时,VSAT经营企业重点发展话音通信;在数据业务快速发展的时候,VSAT经营企业及时地调整战略,转向提供数据业务;在宽带热起来,人们渴望高速宽带上网的时候,VSAT经营企业又不失时机地推出新系统,满足用户宽带接入的需求;单向宽带数据广播业务由于其运营成本低,并能充分发挥VSAT的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之,从卫星通信发展的历史上来看,VSAT卫星通信经营企业始终密切关注业务市场发展,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2)依托特定行业,利用行业优势发展业务。卫星通信在我国发展的初期,由于经营成本比较高,VSAT卫星通信业务最先开展干那些对资费水平不敏感的用户(如政府部门、石油和地质勘探及开发部门、探险队、豪华场所等)和需求强烈的用户(如金融、保险、商贸、旅游、运输、渔业、航空等),目前,这部分用户仍占有整个业务市场的绝大部分。
(3)远程应用已成为目前VSAT的重点应用。远程应用服务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市场运作,中国VSAT经营企业逐渐认识到远程应用服务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在目前已投入运营的35个VSAT经营企业中,把远程应用作为目前或者未来发展重点的已超过70%。
(4)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运营成本不断降低,通信质量不断提高。 (5)VSAT卫星通信业务更新换代比较快,VSAT经营企业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业务,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VSAT卫星通信的特点与优势 根据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的特点,VSAT卫星通信的特点与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大,通信成本与距离无关。由于利用空间技术,卫星通信可以很容易实现全国偏远地区、山区和海洋的全覆盖。另外,VSAT的通信成本主要由卫星转发器租费、主站系统设备折旧和软硬件设备的运行费用及人员工资等组成,与通信距离无关。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来说,更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具有一点对多点的通信能力。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VSAT可以通过卫星广播,可以同时向多个小站发送信息,实现广播功能;二是指通过VSAT系统,可以进行信息收集,把多个地点的信息集中到一个地方,便于统计和分析。一点对多点能力是VSAT的重要优势,使它能在一些特定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通讯、教育培训、金融证券、文化娱乐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可非对称传输,易于与地面固定通信网相融合。VSAT卫星通信可以实现上行、下行速率的不对称管理,针对目前网络接入的特点,用户访问网络的上行速率要求一般比较小,而下行下载文件资料的速率要求比较高,利用VSAT卫星通信的非对称性,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满足了市场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的VSAT卫星通信还可以与地面互联网结合起来组成“天地合一”传输网,达到不对称传输的目的,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
(4)灵活性好。VSAT卫星网的灵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其组网灵活,VSAT小站天线口径很小,结构简单,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安装起来十分方便;二是指多种业务可在一个网内并存,对一个VSAT系统来说支持的业务种类、分配的频带和服务质量的等级均可以动态调整,有很大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5)直接面向用户。VSAT系统的业务终端直接安装在用户端,中间不需其他网络的转接,网络结构简单,能够适应各种用户的通信需求,潜在的用户群体大。
(6)VSAT系统容量大。一个VSAT卫星网内的小站数量可多达数千个甚至上万个。这个特点决定了当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好,小站用户数量比较多时,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中国VAST卫星通信的应用状况 VSAT卫星通信业务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通信业务,由于其覆盖范围大、灵活性强、独立性好、具有一点对多点的通信能力等,历来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在中国,VSAT卫星通信,过去在公众通信方面,主要是作为国家有线通信网的备用和补充;在专用通信方面,主要是作为部门或系统内部的专用通信,而且主要用于话音通信,应用范围很窄。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卫星系统设备价格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下降,VSAT卫星通信业务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政府、金融、证券、教育、医疗、广电、地质、石油化工、交通和物流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目前中国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领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远程应用服务 远程应用服务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市场运作,VSAT经营企业逐渐认识到远程应用服务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因为远程应用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卫星通信的优势:其二,可以发挥卫星通信一点对多点的独特优势;其二,可以发挥卫星通信通信不受距离限制,建站组网灵活、其三,随着卫星小站数量的增加,经营成本可以下降,有利于发展大量的用户,开展规模经营;另外,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出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问题,特别是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利用卫星通信的方式可以快速地满足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远程教育目前被认为是具有旺盛需求和巨大潜力的产业。在高等教育领域,目前全国有68所高等院校获准开展远程教育,而2005年全国高校将全部建立校园网,网络教育注册学生将达500万;在基础教育领域,根据“校校通”工程的要求,将在5~1O年内实现全国90%的中小学校上网;全国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需求极大,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等成人教育市场前景广阔。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超过2.5亿人在上学或者需要学习和培训,现有的教学体系远不能满足人们划教育的需求。利用VSAT卫星通信具有广播的特性,可以实现一点到多点传输,同时摆脱了地域的限制,在采用双向传输链路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实时互动教学。
VSAT卫星通信在教育与职业培训方面的广泛应用,有效利用了国内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育与培训问题,为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