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的夫妻冲突分析
摘要:夫妻关系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小家庭的和谐稳定是
构成大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夫妻两人在家庭活动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发生意
见不合,进而产生冲突并伴随着心理博弈。夫妻博弈可分为夫妻关系和谐的合作
博弈与夫妻冲突的非合作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夫妻冲突的本质是非合作博弈
的结果与表现。构建和谐的夫妻关系,有效消解夫妻冲突,关键在于重建均衡的
夫妻博弈模型,增进夫妻之间的情感沟通,达成夫妻之间的价值共识,促进家庭
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夫妻博弈 夫妻关系 夫妻冲突 家庭关系
博弈论也叫对策论,其含义可以表述为:一些个人、团队或其他组织,面对
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
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中各自取得
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1]一个完整的博弈包括博弈的参加者、博弈信息、行为
或策略、博弈的次序和博弈各方的收益五项内容。博弈的定义隐含了这样一个基
本假设:在冲突或竞争的情况下,每一个参加者具有充分的理性,都力图谋自身
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博弈的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博弈主体都是依据自己的
偏好和掌握的信息与规则来追求确定的外部目标。然而,博弈参与人不是孤立地
作出决策,一方的决定会受对方影响以及影响对方。换言之,一方的选择有可能
加惠于也有可能加害于另一方。有鉴于此,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测均
衡[2],即通过对各参与人行动与决策结果的分析来预测他们的最优策略组合也称
为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参与人均得到最好的结果,所以,任何一方都
不会主动偏离均衡状态,即使偏离了也会想方设法回到均衡的轨道上来。就此而
言,博弈论是深刻理解人们各种互动行为的基础,它已经成为人们分析与解决事
物矛盾、冲突与合作等因素的一种有效工具。
[1] 张振华.博弈论视野中的素质教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
[2]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6.
一、夫妻关系的博弈分析
夫妻关系作为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架构,它的和谐稳定奠定了社会和谐
稳定的基础。现实的活动中,夫妻关系既有和谐、融洽的一面,也存在冲突、矛
盾的一面。尤其是当前社会正处于变革与转型时期,夫妻冲突现象更是越来越常
见,冲突程度也不断加剧,这也导致近些年我国离婚率持续走高,根据国家民政
部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1049.9万对夫妻结婚,而离婚的夫妻则有226.9万对。
每5对佳侣新婚燕尔之时,就有一对夫妻分道扬镳。这种越来越复杂的夫妻冲突
要求我们务必作出恰当的回应。从博弈角度分析夫妻冲突,本文认为,夫妻冲突
本质上是夫妻非合作博弈的结果与表现,在此基础上,笔者就如何建立理性、和
谐的夫妻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他们都对婚姻
寄予了特定的期望,而家庭生活成为他们博弈的载体和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夫
妻为了在家庭事务中坚持并实现自己的主张,可能会不断进行着心里上的对比和
抗衡,这成为夫妻冲突发生的根源。
这些冲突反映了夫妻的心理博弈关系,这种博弈关系的立足点可能源自物质
层面的相反主张,例如:家庭财产的购置和处置,家庭经济的收支和分配,子女
教育和父母赡养的安排等。也可能来源于认知层面的对立态度,例如:妻子要看
电视剧而与此同时丈夫希望看足球比赛;妻子坚持浴室的磁砖用灰色的材质,而
丈夫坚持用白色。总而言之,夫妻冲突是双方力求在家庭关系中寻求自身主张最
大化实现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通过运用相关博弈原理与方法对夫妻冲
突现象进行分析,以找到有利于缓和双方关系之解,实现双方由矛盾向合作的转
变。面对冲突,夫妻博弈的策略选择可以通过表1 的博弈矩阵表示。
在上述矩阵中,丈夫和妻子是博弈的参与者。夫妻发生冲突时,丈夫和妻子
均有两种策略选择,“对抗”与“不对抗”;表中的数字表示的是在该策略下博弈
双方所获得的好处(收益),数字越大好处(收益) 也就越大,正、负数分别表
示参与人获取的利益和损失。
以博弈理论看,这个矩阵表明了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为便于分析,我们假
定夫妻冲突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发生的:家庭生活中,丈夫与妻子就一个问题的观
点发生争执。第一种情况代表妻子压制、丈夫对抗策略。冲突中的夫妻双方采取
不合作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均只关心个人的利益是否得以维护,希望通过压制
对方的利益来达到自己利益,双方处于不可协调的冲突状态,夫妻关系呈现紧张
状态。双方都确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力图控制家庭秩序,进行正面的冲突,
如争辩或顶撞等,甚至可能发生肢体上的对抗。因此,这种策略将导致两败俱伤
的结果,夫妻感情产生裂痕,双方收益均为负。第二种情况代表丈夫妥协策略。
丈夫因担心继续与妻子对抗导致情感破裂,并会对双方的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
响,从而选择克制自己的情绪,采取妥协的方法“不对抗”,以牺牲自己的利益
来满足妻子的主张,家庭冲突得以缓和。双方这种互动的结果是:夫妻之间虽避
免了紧张、对抗的局面,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种暂时的稳定关系。第三种情况
与第二种情况类似,我们可以假设是妻子担心继续与丈夫对抗导致家庭不和谐,
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家中老人的情绪,因而采取了“不对抗”的妥协策略,
缓和家庭矛盾,同样是获得了暂时的稳定关系。
第四种情况代表夫妻妥协并沟通策略。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夫妻
中一方表达自己的主张,并希望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另外一方善意
地指出对方的不足,表达对爱人的尊重,并表示乐于接受对方的观点,但希望意
见中能够吸取自己的建议。夫妻同时选择了合作策略,在坚持自己立场的情况下
尽可能去满足对方的利益。这一结果建立在双方都具有以下共识的基础上:具有
长远眼光,信任对方,坚持平等,彼此尊重,相信每个人的观点都有合理性,双
方都不愿牺牲任何一方的利益,因此能够互相包容与理解,消除暂时的误解和冲
突。在这种共识下,夫妻双方能够坐下来对话沟通,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以
寻求合作的契机,达到双方主张实现的最大满足。双方博弈的结果是:家庭在和
谐的氛围中顺利进行,夫妻关系融洽,丈夫收益为5,妻子收益为5。
这种场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例如夫妻在今晚看电视的选择上发生争执,丈
夫主张看欧洲杯决赛,妻子主张看一部都市爱情剧的大结局,表二所示。双方都
有两种策略选择,一是“对抗,要不看大家都不看”,二是“妥协,陪着看对方
喜欢的节目”。在第一种情况中,丈夫和妻子都采取对抗策略,导致的结果是今
晚大家都没看成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还因为赌气严重影响了心情,双方收益为
-5。第二种情况好似妻子选择对抗,丈夫妥协,丈夫索然无味地看完了电视剧,
收益为-3,妻子兴趣盎然收益为5。第三种情况是丈夫选择对抗,妻子妥协,收
益情况类似第二种。第四种是,双方经过沟通和协商,商议决定先看电视剧,然
后转而收看欧洲杯决赛的下半场比赛。虽然双方的主张都没有得到彻底实现,丈
夫损失了比赛的上半场,妻子损失了电视剧的结局谜底,但最终双方达成了妥协,
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案,收益皆为3。
在上述夫妻博弈矩阵中,前三种策略属于非合作博弈,结果表现为夫妻冲突,
第四种策略是夫妻合作博弈的行为,结果表现为夫妻关系的和谐。
二、博弈精神下的夫妻关系构建
1944年美国学者诺依曼和摩尔根斯坦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的出版,使
博弈论在经济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博弈已经渐渐地进入人
们的生活,变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理论。生活中很多问题我们可以用博弈的观
点去分析、判断和解决,博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夫妻关系实际上是
两个人感性的博弈的过程,博奕中有时是甜蜜的合作;有时是残酷的折磨;有时
是追逐逃跑;有时是一拍两散。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
庭有着各自的不幸。”实在是符合博奕理论,在爱情上纳什均衡就会圆满,偏离
这个均衡痛苦和折磨就会缠绕于心。和谐的夫妻关系一直是所有人的追求,婚姻
的魅力也许就在于博奕,在博奕中相互了解,在博奕中走进对方的心。
对于夫妻冲突的上述博弈分析表明,若要化解夫妻冲突,使夫妻关系变得和谐融
洽,关键在于沟通,形成共识,并得出妥协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夫妻平等
相处、互相尊重和互信合作的均衡策略组合,让夫妻都能最终感受到这一策略给
自己带来了最大的利益或好处。夫妻关系中,需要博弈精神,在达成夫妻间的价
值共识的基础上,实现夫妻关系真正的融洽和谐,达成夫妻间的共识,从而在家
庭中营造一种爱与理解的氛围。
主要文献参考
[1] 张振华.博弈论视野中的素质教育[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9).
[2]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