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阴离子聚合原理及合成工艺

阴离子聚合原理及合成工艺


引发剂
烷基钾 烷基钠 烷基锂 烷基镁 烷基铝
金属电负性
金属-碳键的 极性
0.8
0.9
1.0
有离子性 有离子性
极性 共价键
1.21.3
1.5
极性弱 极性更弱
引发活性
活泼 引发剂
活泼 引发剂
中活性 引发剂
不能直接 引发
不能引发
8.1.4 阴离子聚合的工艺及影响因素
1、聚合工艺
(1) 引发剂遇水发生反应; (2)
交叉引发
- - Li+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Li +
CH CH2
- - Li+ CHCH2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CH2CH Li +
第二次增长
- - Li+ CHCH2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CH2CH Li +
CH CH2
- - Li+ CHCH2 q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CH2CH p Li +
SBS 的重要用途
橡胶
• 代替硫化橡胶和聚氯乙烯制作的弹性鞋底,色彩美观, 质软耐磨、穿着舒适不臭脚,可回收再利用,成本适中。
胶黏剂
• 冶金粉末成型剂,木材粘结胶,胶带用胶,密封胶,一 般强力胶,万能胶,不干胶等。
R M + H2C CH X
R CH2 CH M X
聚合
R M 主要有:
金属氨基化合物(MtNH2)、醇盐(RO-)、酚盐 (PhO-)、有机金属化合物(MtR)、格利雅试剂 (RMgX)等。
(i)金属氨基化合物:
金属氨基化合物一般认为是通过自由负离子方式引发 聚合反应:
以KNH2为例
2K + NH3 KNH2
CH2CH CHCH2 m
CH2 CH p _ 1CH2 CH2
C6H5
C6H5
SBS
SBS
SBS为线形三嵌段共聚物
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链段,分子量约为1万 ~1.5万;
聚丁二烯链段,分子量约为5万 ~10万。
SBS合成路线方法
单体顺序加料法、 偶合法、
双锂引发法
单体顺序加料法
NH2- + H2C CH X
2KNH2 + H2 K+ + NH2-
H2N CH2 CH X
(ii)醇盐、酚盐:
醇(酚)盐一般先让金属与醇(酚)反应制得 醇(酚)盐,然后再加入聚合体系引发聚合反应。 如:
2 Na + 2 CH3OH → 2 CH3ONa + H2
CH3O-Na+ + H2C CH X
高分子活

性链引发
阳离子聚合机理


增长另一

单体聚合
配位聚合机理
工业上合 成嵌段共
的 合
自由基聚合机理
聚物最重 要的方法


两种聚合物端基之间的缩合反应机理

8.2.1 SBS热塑性弹性体
在常温常显示橡胶的 弹性,高温下又能够塑化 成型的材料。
室温下苯乙烯链 段处于玻璃态,起 到物理交联点的作 用,而二烯链段处 于高弹态,因此材 料表现出橡胶的弹 性。因为是线形高 分子结构,因此升 高到一定温度,可 进行热塑性加工。
聚合方法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 淤浆法
√ 溶液法
×
×
2、影响因素 (1)) 溶剂 作用:排除聚合热和提供必要的反应介质。
溶剂
正己烷 苯
二氧六环 乙醚
介电常数
2.2 2.2 2.2 4.3
电子给予 指数
2 5 19.2
溶剂
介电常数
四氢呋喃
7.6
丙酮
20.7
硝基苯
34.5
二甲基甲酰胺
H3CO CH2 CH - Na+ X
(iii)有机金属化合物:
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最常用的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多为碱金属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丁基锂),Ca和Ba 的有机金属化合物也具引发活性,但不常用。
BuLi + H2C CH X
Bu CH2 CH -Li+ X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活性与其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越小,活性越高。
BS
SB Si BS + 4 LiCl
BS

2CH2 CHCH CH2 + Li R Li
- - 发 Li+ CH2CH CHCH2 R CH2CH CHCH2 Li +
第一次增长
- - Li+ CH2CH CHCH2 R CH2CH CHCH2 Li +
CH2 CHCH CH2
- - Li+ CH2CH CHCH2 mR CH2CH CHCH2 n Li +
(如Na、K等)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络合物 (如萘钠等)
有机金属化合物 (如BuLi等)
R3P、R3N、ROH、 H2O等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从链引发机理上可分为两大类:
(1)电子转移类
如碱金属、碱金属与不饱和或芳香化合物的复合物。 由于碱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 单体或其他物质,生成负离子,引发聚合,这类引发反应 称为电子转移引发。
橙红
R CH2 CH n C6H5
_ CH2CH CHCH2 m _ 1 CH2CH CHCH2 Li +
+ p CH2 CH C6H5
无色
R CH2 CH n C6H5
CH2CH CHCH2 m
+ H2O
CH2
CH p _ 1CH2
_ CH
Li +
C6H5
C6H5
橙红
SB - SBS -
R CH2 CH n C6H5
(4)缔合现象 研究发现,烷基锂在非极性溶剂如苯、甲苯、己烷中存在
不同程度的缔合作用,而只有处于单分子状态的烷基锂才具有 引发活性,缔合的烷基锂必须解缔合后才能引发聚合。
C4H9Li)n 缔烷合烃
C4H9Li 单非体溶极剂性C4H9(LCi4H9Li)n 烷烃
C4H9Li 单体
4H9Li M 解缔
RLi + n CH2 CH C6H5
_ R CH2 CH n _ 1 CH2 CH Li +
C6H5
C6H5
+ m CH2 CH CH CH2
R CH2 CH n C6H5
_ CH2CH CHCH2 m _ 1 CH2CH CHCH2 Li +
+ p CH2 CH C6H5
R CH2 CH n C6H5
SBS
苯乙烯

链段




二烯链段
SBS 弹性体的作用原理模型
SBS 弹性体聚合原理: SBS 是一个三嵌段共聚物。烷基锂引发,经三段嵌段聚合,
然后加终止剂终止反应。
RLi + n CH2 CH C6H5
_ R CH2 CH n _ 1 CH2 CH Li +
C6H5
C6H5
S-
+ m CH2 CH CH CH2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 加入另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M1 A + M2
M1M2 M2 A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St-B、St-B-St 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
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 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C(4C(HC49H4MH9L9LLi)iin)n 烷烷烃烃 C4CHC4H94LH9iL9Li iM单单体体 CC4H4CH9L49HLi i9M Li
聚合 CC4H4H9L9Li i MM
CC4H4H9M9MLLi i
8.1.5 阴离子聚合的工业应用
1、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 为GPC提供标准样品(高度单分散的聚苯乙烯)。
4、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可获得 星型聚合物。
Mn A + SiCl4
Mn Mn Si Mn
Mn
8.2 阴离子嵌段共聚合制备SBS热塑性弹性体
交叉渗透 交联
改性工艺
接枝共聚 改性工艺
聚合物 改性工艺
机械共混 改性工艺
其它 改性工艺
嵌段共聚 改性工艺

阴离子聚合机理

8.1 阴离子聚合原理
8.1.1 阴离子聚合反应
定义
借阴离子引发剂使单体形成阴离子 引发中心(阴离子活性种),通过连锁 反应机理进行链增长,形成的增长链端 基带有负电荷的聚合反应。
3
阴离子聚合反应属于连锁机理,包括链的引发、增长 、转移、终止四步基元反应。
解离
LiC4H9
Li
C4H9 非常快
Li
- Na+ 苯乙烯
绿色
Na+ - HC CH2 CH2 CH - Na+
H2C CH - Na+ +
红色
引发聚合
电子间接向 单体转移引发
红色
实施聚合反应时,先将金属钠与萘 在惰性溶剂中反应生成萘钠,然后再加 入聚合体系引发聚合反应,若采用极性 溶剂,则属均相引发体系,提高了碱金 属的利用率。
(2)阴离子加成引发 催化剂离解产生的负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聚合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