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指导意见
大力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积极倡导健康养殖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为切实推
进全省畜禽健康养殖方式,促进畜禽规模养殖又好又快发展,特
制定本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
一、规划布局
1、养殖规模
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与畜牧业的关联度,生态环境对畜禽生产的承载力,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以及防疫、加工、流通、市场交易等社会化服务程度,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畜禽养殖规模。
生猪年出栏200头以上,肉禽年出栏1万只以上,
蛋禽存栏5000只以上,肉牛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
以上,羊存栏100只以上,种兔存栏200只以上。
2、场址选择
畜禽养殖场不得建在禁养区内,距铁路、交通要道、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其它畜禽场等1000米以上,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污染严重的厂矿1500米以上。
应选择地势平坦高燥、背风向阳、空气流通良好、排废排水方便,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地方建场;丘陵地区应选择阳坡,坡度﹤20°为宜。
环境要求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388)。
有满足生产需要的水源和电源,交通相对便利,且
处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3、场区布局
养殖场整体布局应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和动物防疫要求,按功
能合理布置办公与生活区、生产区和附属配套区。
办公与生活区
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及地势较高处,生产区按夏季主导风
向设在办公与生活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附属配套区建在常年主
导风向的下风向及地势较低处。
各区之间界限分明,联系方便,
用围墙、绿化带等隔开。
生产区内清洁道和污染道严格分开,人
员、畜禽和物品等采取单一流向。
场区四周应建有围墙及防疫沟,
大门出入口设值班室、消毒池、车辆消毒通道等。
4、生产设施
畜禽舍建筑朝向一般采用朝南偏东或偏西15°~30°,建筑
材料采用轻钢或砖混结构,做到保温隔热。
畜禽舍面积依据不同
畜种不同阶段需要而定。
配有必需的养殖基础设施设备,畜禽舍
内的调温、调湿、通风、除尘、光照、饮水、喂料、清污等设施齐全,操作方便、整洁、实用。
并视条件配备玩具、音乐播放等设施,改
善动物福利。
二、饲养管理
1、品种选择
应从所在地地理和气候条件、饲料资源、饲养设施条件、养
殖水平、市场需求出发,选用能发挥最佳生产水平和获得最佳效
益的畜禽品种。
一般情况下,中小型猪场可利用地方母猪品种进
行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猪;大型猪场宜开展三元杂交生产二洋
一土、洋三元商品猪。
蛋禽和速生型肉禽宜选用配套系;优质肉
禽以地方禽种为主,配套系为辅;奶牛选用中国荷斯坦奶牛、娟姗牛;肉牛选用利木赞、西门塔尔、夏洛来作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山
羊选用波尔山羊作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兔宜选用安哥拉毛兔、新
西兰肉兔、美系獭兔。
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引种,种畜禽应具有系谱、免疫标识和检疫合格证等。
2、饲养方式
商品畜禽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
规模场只饲养单一畜(禽)种,不得饲养犬、猫等其它动物。
猪场实行自繁自养,提倡人工授精,一般采用小单元饲养技术,即依其每周产仔窝数和断奶均龄,设
立相对独立的若干个小单元产仔舍和与之相配套的小单元保育舍;条件好的采用多点饲养技术,即将不同生产阶段的猪群放在
不同地点的猪舍饲养。
蛋鸡采用笼养和网上平养相结合,蛋鸭采
用网上与地面平养相结合,肉鸡(肉鸭)采用网上平养和放牧补饲
相结合,奶牛、山羊、肉鹅采用舍饲与牧饲结合,兔采用笼养。
依据畜禽生产目标和生理阶段科学配制日粮,更换饲料要有适当的
过渡适应期。
大力推广人工授精等技术,改变传统落后的繁殖方式。
3、管理原则
畜禽规模养殖场应有岗位责任、防疫消毒、档案管理等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建立规范的档案
和生产记录。
并根据有关规定向县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申办养殖备案。
饲养密度要适宜,保证畜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种畜禽
和育成期畜禽要保证运动量。
日常注意观察畜禽健康状态,保持
畜禽舍内外及周边的环境卫生。
饲养员相对固定岗位,不串岗,
饲养管理人员定期体检,凭健康合格证上岗。
三、疫病控制
1、消毒灭源
畜禽养殖场应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养殖场大门口设专职消
毒人员,负责出入人员、车辆的消毒工作。
消毒池应每周两次更
换消毒药液,保持有效浓度。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工
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衣、换鞋、洗手、紫外线消毒,种畜禽
场还应设淋浴间。
畜禽凭有效检疫合格证明和免疫标识进(出)场,引种时需隔离观察10~15天确认健康方可入场。
定期对周围环
境、畜禽舍内外、用具、设备等进行清洁、消毒,垫料应及时更换,定期更换消毒药品,并进行带畜(禽)消毒。
同时做好灭鼠、灭蚊蝇
和防野兽、野鸟工作。
每批畜禽出栏后,应及时对圈舍进行彻底
清洗消毒,并空闲10~15天。
2、免疫保护
养殖场应领取《动物防疫合格证》。
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生长
阶段、当地疫病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对牲畜口蹄疫、猪瘟、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实施强
制免疫。
其它疫病应在当地动物防疫机构指导下实施计划免疫。
疫苗必须来自具有《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并妥善保存,免疫的剂量和方法应符合规定;规范操作程序,佩戴统一的
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定期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同时定期做
好畜禽药物驱虫工作。
3、疫病处置
畜禽养殖场应配备有执业兽医资格的技术人员,设有兽医诊
疗室。
加强对畜禽健康状况的观察,发现畜禽患病,应立即将病
畜禽隔离,进行临床观察治疗,认真记录发病时间及症状、治疗
方案、疗程、用药种类、疗效等情况并保存。
发现病情蔓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由动物防疫部门采样检验、组
织会诊。
一旦确诊为疑似重大动物疫病,应主动配合动物防疫监
督机构依法处置疫情。
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按农业部《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试行)》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乱抛乱弃、宰杀、食用、出售。
四、质量安全
建立畜牧投入品购入与使用台账,实施质量可溯源制度,保
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饮用水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NY5027),以深井水和自来水为宜。
二是饲料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
禁止饲喂霉变、结块及有异味的饲料;制药工业副产品不应作为饲料原料;反刍动物禁止饲喂以哺
乳动物为原料的动物性饲料产品。
三是饲料添加剂应为农业部《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所规定的品种,并按照规范使用,严禁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品。
四是使用的兽药(含生物制品)必须保证质量,且来自合法的供应渠道,并按照兽药标签
规定的用法和用量使用。
同时严格遵守休药期规定,无特别说明
的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
五、环境保护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原则,实施减排、沼气发酵、有机肥加工、林牧和农牧结合,实现达标排放。
一是应配备与饲养规模相匹配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粪尿实行干湿分离。
粪便采用自然堆积发酵和沼气发酵方式,也可以采用机械强
“ 化法进行快速高温—有氧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
二是畜禽规模养
殖场的排水系统要实行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场区内外
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应采取暗沟布设。
对污水采用发酵方式处理,
排放时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是通过在饲料中
使用合成氨基酸、植酸酶、益生素、有机微量元素、除臭剂等营养
调控降低畜禽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量。
六、组织方式
提高组织化程度,规范运营,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是畜禽养殖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要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
市场等优势,发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
营模式的引导和集聚作用,与农户建立“五统一、一保证” 的经
营制度。
即,统一种苗供应、统一饲料供应、统一防疫注射、统一
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保证农户饲养畜禽有稳定的收益。
放
大龙头效应,带动畜牧规模养殖发展。
二要创新发展思路,多形
式、多渠道地发展互助、合作、共嬴的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因地
制宜发展“六统一分”的畜禽养殖小区,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
一饲养管理、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分户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