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和汽车的普及, 交通拥挤加剧,交通事故频发, 交通环境恶化, 交通问题已成为国家困扰的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 是解决以上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基本特征为信息化, 其核心技术 为智能化,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交通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基础, 没有交通信息化就无法实现智能化; 交通智能化是交通信息化的推进 和延伸,交通智能化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促进交通信息 化的发展。
1、高速公路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概念
1.1 高速公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所组成 的整个信息革命的发展过程, 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信息技术和 信息资源的总体水平。 信息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包括六个基本要素: 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传输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 人才以及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高速公路管理的信息化是交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含义 可以理解为:在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运营及交通管理方面 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采集、处理及服务的系统化, 并共享其资源, 从而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1.2 高速公路智能化 高速公路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等多个要素的、复杂的、
动态的大系统,智能化的高速公路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1.2.1 智能交通系统简述
(1 )智能交通系统概念(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是以先进的交通信息系统为基础,将信息采集技术、数据通信业务、 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 使人、车、路密切的配合,和谐的统一,从而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 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
( 2) 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领域: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智能交通系 统的服务领域为七个方面:①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②先进的 交通管理系统;③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④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⑤ 货运管理系统 ;⑥电子收费系统;⑦紧急救援系统。
( 3)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内容:①交通管理与规划;②电子收费; ③出行者信息服务;④车辆安全与辅助驾驶;⑤紧急事件和安全;⑥ 运营管理;⑦综合运输
1.2.2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含义 高速公路智能化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 电子控 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高速公路的建设与管理, 从而 加强车辆、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种安全、高效 的运输系统。 与传统的高速公路管理相比, 智能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充 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 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
在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的各个环节, 如何为高速公路的建设者、 管理者 和出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是智能化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基本构成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的处理与综合、 决策决定、决策的执行、决策的评价与改进五部分。
1.2.3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基本要素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信息化和综合化:①能完 整、实时的采集和发布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 ②交通参 与者、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道路管理设施间能实时和高效的进行 信息交换;③高速公路智能化是将原先分散的各个子系统有机的组成 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现有交通系统的管理水平、控制能力,并提高 了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 减轻了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而且发展了 交通运输行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水平,革新了交通运输观念。
1.2.4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主要功能
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是智能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智能化 的高速公路系统的功能也必然与智能运输系统的功能相一致。 智能交 通系统的八个功能域为交通管理与规划、电子收费、出行者信息、紧 急事件管理和安全、运营管理、综合运输、车辆安全辅助驾驶与自动 公路等,这就决定了智能化高速公路系统的主要功能必然被这八个功 能域所函盖, 结合现有高速公路的业务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形成高速 公路智能化六个主要功能:交通监控、紧急事件与安全管理、收费管 理、出行者信息服务、先进的设施建设与维护管理及数据管理等。
1.2.5 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对象
鉴于以上高速公路智能化的主要功能, 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可归纳 为以下几方面:高速公路通信平台;高速公路管理共用信息平台;高 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智能化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智能化养 护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联动紧急救援系统; 高速公路公众信息服务系 统;高速公路智能化路政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管理共用信息平台 ”是高速公路智能化系统的信息纽 带,它是沟通各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与其他智能化系统以及外部系 统间的桥梁;而高速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是某条高速公路自身业务整合 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高速公路智能化涉及众多行业,其主要服务对象是道路使用者、 设施建设与管理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公共安全管理部门、运输管理 部门及各类相关团体(如:消防部门、急救中心等) ,高速公路智能 化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并在参与的不同行业间进行协 调。
2、 高速公路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状况
2.1 国外发展状况 美、欧、日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智能 交通系统开发应用最好的国家。 下面从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实施条 件以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几方面介绍国外的发展状况。
2.1.1 发展的基础条件
智能交通系统应用主要集中在美国、 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 区,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实施智能交通系统前, 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但交通基础设施效率普遍比较低。为了解决新的交通需求和交通问 题,继续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无论从投资、环境和资源上都是 不利的。在这种情况下,
才考虑采用智能化手段提高现有交通基础设 施的效率,以满足新的交通需求。 2.1.2 规划模式
为发展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 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先期的规划和标 准制定工作, 通过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确定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 发展方向、内容和目标等。
美国集中了国内各种力量, 成立了 ITS领导和协调机构,于 1991 年拟订了 20年发展计划;1995年3月,运输部正式出版了《国家 ITS 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 ITS 的 7大领域和 29 个用户服务功能。
日本组成了全国统一的 ITS 开发组织, 1996年制定了 “推进 ITS 总体构想”,推出了为期长达 20年的发展计划, 包含了智能交通子系 统部分应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及系统和产品的研究开发。
欧盟 19个成员国为共同推进 ITS 发展,于1985年成立欧洲道路 运输信息技术实施组织,实施智能道路和车载设备的研究发展计划; 1986 年欧洲民间联合制定了欧洲高效安全交通系统计划,在政府介 入下, 1995 年启动了该计划。
2.1.3 建设模式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建设,依据各自国家 基本国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建设重点。
美国注重安全设施的建设。 目前,美国在智能化交通领域独树一 帜,根据本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特点和实际需要, 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 车队管理、公交出行信息、 电子收费和交通需求管理等四大系统及多 个子系统和技术规范标准。 其中建设发展较快的分别是: 车辆安全系 统 (占 51%)、电子收费 (占 37%)、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 (占 28%)、实 时自动定位系统
(占 20%)、商业车辆管理系统 (占 14%)。“9·1恐1”怖 事件引发了美国政府和交通界人士的反思, 认为 ITS 应该而且能够有 效预防恐怖袭击, 加强基础设施和出行者的安全, 并可以用于评价灾 难的程度和加快交通的恢复,实现快速疏散和隔离。因此,美国 ITS 今后的建设趋势之一就是研究 ITS 在美国安全体系中维护地面交通 安全的作用,重点将集中在安全防御、用户服务、系统性能和交通安 全管理方面。 日本注重 ITS 诱导设施的建设。日本组织了以丰田公司为首 25 家公司联合研究开发自动公路系统。 近几年, 日本还开发了全国公路 电子地图系统, 打开了车辆电子导航市场, 已经有近 400 万套车内导 航系统在市场上应用。 目前,日本的 ITS 建设主要集中在交通信息提 供、电子收费、公共交通、商业车辆管理以及紧急车辆优先等方面。
欧洲注重 ITS 基础平台的构建。欧洲在 ITS 建设方面的进展, 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 日前正在进行远程信息处理技术的全面应用开 发工作,计划在全欧洲范围内建立专门的交通无线数据通信网, ITS 的主要功能如交通管理、 导航和电子收费等都围绕远程信息处理技术 和全欧无线数据通信网来实现。目前,在开发先进的旅行信息系统、 车辆控制系统、商业车辆运行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等方面。
2.1.4 运营模式
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前期和后期运营目标不同。 欧、美等国 家和地区在 ITS 项目运营初期侧重于技术和系统开发, 随着技术的成 熟和系统的不断完善, 逐渐重视系统对用户的优质服务和系统性能的 优化,由基础设施建设和车辆生产, 逐步转向通过交通设施和车辆性 能的完善,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服务质量。
(1)注重 ITS 整体化信息网络的建设。美国 ITS 高效运营目标的 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国性、整体化的交通运输信息网络。这 个信息网络需要收集的信息包括: 交通基础设施的自然状态、 使用与 维护档案、环境状况、天气条件等信息。
(2)全面协调运营,形成一个整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合理解决 了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转换、 绕行和换乘引起的时间改变、 不同地区之 间的服务标准问题。 交通信息网络提供的服务还包括在线地图、 行驶 向导、公路沿线可变信息标牌和信息亭、 出行计划安排和行程中的实 时出行计划改变等。
2.1.5 管理模式 发达国家依据各自国家基本国情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管理侧重点。 美国交通管理注重安全应急和效率。 在 ITS 管理方面的一个重要 目标是减少撞车交通事故。 事故自动定位信息系统能通过无线电话和 其它通讯设施传送信息 ; 交通事故应变路线软件能够用来搜寻最适 宜的救援中心,并为其救护人员赶赴现场规划最佳路线 ; 路线引导软 件功能包括最佳路线识别、 优先调用平交口信号等, 能有效地引导救 护车辆快速地到达事故现场; 在救护现场, 声像通讯设施能将抢救实 况直接转送到医疗中心, 以便医疗中心在伤员到达之前作好抢救手术 的准备工作。
日本 ITS 管理注重信息采集和利用。 日本交通信息采集多种手 段相结合,数量和分布多而广。 例如,车辆检测器基本遍布主要街道, 实时采集控制地区的路面交通信息, 并到交通控制中心进行处理。 中 心计算机对采集的信息自动处理,得出当前交通流量、速度、路段堵 塞程度,估算通行时间,选择一个预定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使整个道 路系统达到最大通行能力。
经过处理后的信息在交通控制中心显示屏 上实时显示,包括关键路段、路口
CCTV 图像、交通状况统计、分 析、评价的数据。 通过遍布在全市道路范围内的显示板,发布可视化 文字或图形的交通信息 ; 通过多个广播电台和路侧广播进行路况播 报;通过装有道路交通信息通讯系统 VICS 的车载终端查询文本、图 形或地图形式的交通信息;通过可接入 Internet 的手机查询实时交通 信息。这些交通信息发布可以对交通进行诱导, 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
高了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交通事故也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