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醋酸甘油酯合成工艺研究

三醋酸甘油酯合成工艺研究

第25卷第4期 17 

n 三醋酸甘油酯合成工艺研究 1 门 \/ r \ 高建荣茹德兴‘万根梅 L l、 一, ,,, (浙江工业大学化工睾 杭州市310014) 了 2 L 0 rra f 摘要 本文根据增塑荆三醋酸甘油酯的合成原理,研究了由甘油、醋酸、醋酐等 为原料的二步法合成三甘酯工艺,给出了较佳工艺参数、催化 和脱书剂。结果产 品纯度迭99 ,收率迟90 。 关键词二芒参数,催化剂, 

1 前 言 脱水剂,三醋酸甘油酯 

三醋酸甘油酯又称三甘酯或三甘精,是 种无色无臭的液体,属无毒型食品级增塑 剂。主要用于香烟滤嘴的胶粘增塑剂,还可 用作食品添加剂、定香剂、杀菌剂、印染助 荆等。三甘酯是醋酸的三元醇酯,由甘油酯 化制备三甘酯,由于甘油结构中伯、仲位羟 基的酯化能力强弱不同,产品中台有一定量 的单、双酯。如何提高酯化的完成度是工艺 研究的重点[“ ]。 本文在分析台成工艺原理的基础上,用 正交优化实验对二步法催化目 化合成工艺进 行了研究[“ 。],筛选和评估了崔化剂,脱水 剂、工艺参数。结果得到三甘酯的收率选 90 。 

2 实验与分析 

2.1原料与仪器 丙三醇、乙酸,乙酐 硫酸、对甲苯磺酸、 甲苯、乙酸乙酯,氯化锌等均为化学纯试剂。 G( 9A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7650红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 2.2合成方法 2·2·1酯化反应l:在500ml四日烧 乏 , 

瓶中,加入一定摩尔配比的甘油和醋酸、催 化剂,加热至沸腾,使自然脱水,馏出共沸 物冷凝冷却后进入自动分水装置分层,承屡 收集计量,酸层自动回流入釜。控制反应强 度在160~180℃之问,根捶脱水量及反应温 度确定反应终点。此反应时间约5~7 h 2.2.2酯化反应2:在上述反应完成 后的烧瓶中加入一定摩尔比的乙酐,继续加 热,全回流反应若干小时控制反应温度< 200 ̄C,然后分馏脱除醋酸,根据反应温度及 脱酸量确定反应终点。 2。2.3产品精制:反应冷却后,先用 10%左右Na:C0。溶液中和至pH为7。倒 入分液漏斗分去水层。酯层倒入250 ml三口 烧瓶申,真空蒸馏,收集压力53332 Pa。温 度140~l42℃下的蹿分即为产品三醋酸甘油 酯。 2.3分析测试方法 酸值的测定:参见GB 1668-81; 闪点的测定:参见GB 1671-81; 酯含量的测定:参见GB 1665-81及文 献[7] 5 结果与讨论 

3.1 合戚反应局i理殛结构分折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 

CH£--OOCCHs CH—oH + CH—ooCCH3 CHj--OOCCH3 H—oH +2H:O I CH2--OOCCH 

产品的红外光谱如图l。 襄2 正变试验结果 

~\ \ 

u、:E q一。J】!∞l6。0 I‘∞1*a l0。0 d∞ 匪1缸舜分斩光 3.1.1图谱分析:在1700 ̄1750 Cm-l 间有强的C=0吸收峰。在I190 ̄1270 cm-】 0 fj 间有强的一C—O—C吸收蜂。在3400 ̄3600 cm 处的一OH吸收峰很弱,合成产物中单 双酯微量。 3.2工艺参散的优化分析 3·2.1正交试验:影响反应的主要因 素有:反应温度T、反应物摩尔配比R(甘 油:乙酸;乙酐)、催化剂C、脱水剂B,反应 时 t等。在实验确认产品和初选工艺条件 范围确定各因素,水平如襄1。 衰1 日素水平i寰 £反应旃配比 臆木剂 反应时闻 催他l掘 柬平 ’R(mo1) B t(h) C 1 1,2.5,1 甲 革 l1~12 对甲革礴破 2 1,2.5|1.25 乙破乙醇 12~13 磙 破 3 1j2.5t1.5 环己烷 13 ̄14 氯化锌 

选用L。(3 )正受表进行实验,以产物 的收率(Y )作为综合分数,实验结果见表 2。 由表2中极差判断,在所选水平范围内 对产品收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C>R>B> 1 9 9 4 

枉 # 篓验母 。R B t C Y 1 3 33.g{ 2 1 78.‘{ 3 3 2 3 691《 1 2 77.‘l 2 3 76.7: 3 1 48.8 1 3 1 44.7 2 3 2 31.2 3 3 3 80.1· K, l55.07 181.36 171.98 “4.9 一 KI 1船.37 2o2.93 177.81 l31.86 一 K- 207.O7 165.12 199.62 100.65 一 K, 51.09 60 45 57.32 81 63 一 Kt 62 12 67.6‘ 59.27 ‘3.95 一 K} 60.92 55.0‘ 66.54 63.55 一 楹盖R 17.03 12.6O 0.22 37.£8 一 永平 R B。 ta 一 t。实验结果9号收率最高,故C。、 、 Ba、t。为较佳的工艺参数。但从表2计算结 果分析,可能的较佳工艺参数组合为R 、 B t。、C ,为此作各因素的水平趋势图2。 

盈2 鲁田素的水平趋势田 图2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 R,、B t。、C 。其中健化剂和反应物的工 艺配比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按较佳工艺参数 组合 , 、t。、C.作重复试验结果如表3。 o ∞ 啦 H H一(己明.阱.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4期 浙江化工 

表5重复试验结果 

— —l oI1)615■ 一 】7 。。 J 0 11。 l。3623 。 l 0_”。 l0” 4 0 D D274 J 0¨36 J 0,3785 99 275 I 91 7 98.58g l 9Ⅱ8 98 791 l 9D 2 99 464 J 0 3 从裘3看,三甘酯的含量迭99.464%,收率 达92.3%: 3.2.2工艺参数分析 (a)催化剂:表2极差分析表明催化剂 对反h 1影响较大。三甘酯的合成分酸性、 非酸性催化涪。实验分别用酸性催化剂与非 酸性催化剂及传统的硫酸催化剂。结果表明 催化剂对甲苯磺酸有良好的催化作用,能促 进单甘酯、双甘酯的合成,酯化完成度达60 7O 。产物的色泽也比较好。用量为丙三 醇的0.5%。各项工艺产品指标均优于硫酸和 氯化锌催化剂。 (b)脱水剂:三甘酯为食品级增塑剂, 对毒性要求较高,故传统的脱水剂苯,甲苯 等应用受到限制。实验采用无毒脱水剂乙酸 乙酯和环已烷。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具良好 的脱水效果,脱水率达99%。.用量小且可循 环回用,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c)工艺配比与反应时间是合成三甘 酯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决定产品的单耗和 l9 

能量消耗。实验采用乙酸和酸酐过量的方 -式,过量的酸及乙酰化生成的乙酸通过共满 分馏回收循环。加快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反 应时间,同时保证了酯化完成度,产品的收 率和纯度达到较高曲永平。 

4 结 论 

4.1三甘酯套成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 愿料配比为甘油:乙酸;乙酸酐:1:2·5; 1.5j反应} 闻为13 ̄14 h;反应温度为160 180℃。 4.2脱水剂乙酸乙酯具有良好的脱水 效杂,用量为两三醇的¥5 ̄45 (W)。回收 率大于95%。 4.3对甲苯磺酸具良好的催化作用,其 用量为丙三醇的O.5 (W)。 

参考文献 C1]吕世光.塑料助剂手册.鞋工业出版社,1988; [2]U.S.P.4,548,808(1984), [3]J.P.861,2 7,6船‘ [4]贾戈仙、橱家盛.精细石油化工1982 g(2)I35I 5 U S.P.4,381,4D7(19 ̄)I 6 D.E P 3,004,66D(1981), C 7]英国国家标准 ;一1 9g7 术车较毕业生 (收稿日期:1994—02—15) 

二氧化碳的高速电解法 

据g日本经济新闻 报道.东京大学和电源开发 公司开发出高速电解二氧化碳获得一氧化碳和乙烯 的新技术。 二氧化碳一旦被施加负压,会还原生成一氧化 碟和乙烯,但=氧化碳本身不导电,溶于水的量也 存在陨斜,故用作二氧化碳的固定技术没有实用意 义。东京大学的教授用甲醇取代水而溶解二氧化碳 并利用高压增大溶解量,当压力增至4O个大气压时. 二氧化碳对甲醇能以1 2:的:比例溶解。当压力为60 个大气压时,溶液中分,子的04 为二氧化碳,得 到 甲醇的二氧化碳溶液 。 这样制得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溶液在电懈时,已 确认所加电流的90 以上用于二氧化碳的;丕原反 应,在电极面的反应速度高达O.5安/平方厘米以上. 由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和乙烯的反应速度为以前 方法的1OO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