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出现了不同的人际交往问题和不良倾向。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甚至成为了一门学问。为了健康、愉快地生活,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个性的完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断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有必须学会与他人良好相处。因此,构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应是我们每一位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对于我们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促进我们的人际交往显得更加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大学校园生活是充满阳光、充满青春、充满生命力的地方。然而,最近在我们身边发生连续的“校园悲剧”,让大学校园里的青春协奏曲戛然而止。
2013年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黄洋因饮用寝室饮水机内含有毒化合物的水,在抢救15天后毒发身亡。在对此事的讨论尚未平息时,4月17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又发生血案,该校两名同宿舍学生发生口角,其中一人在冲突中被刺伤,抢救无效身亡。两条年轻的生命在最灿烂的季节突然陨落,让每一个人心生叹息。从18年前轰动一时的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到2004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扬州大学秋水仙碱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事件„„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漠视直刺人心。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去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据有关数据统计, 大学生每天除了睡眠外, 其余时间中的70%左右用于人际交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尤其在当代外部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探索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构建与引导大学生合理的人际交往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政治、文化的不断更新,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所以,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也发生很多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2 (一) 交往方式不断多样化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 传统的交往方式主要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书信、参加文娱体育活动、郊游、联欢玩耍、吃喝、探亲访友、各种朋友同学聚会、社团活动等。但是,当代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融入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因此,短信、手机、微博、QQ、MSN、固话、电子邮件等网络形式等方式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交往的主要方式。
(二) 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化
大学生平时的交往范围和对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朋友、同学是他们最主要的交往对象。但是,由于手机、网络等媒介的介入,使得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大打破了时空限制,交往范围不再局限于班级、院系范围内, 交往的范围还伸向校园之外。在高等院校集中的大城市,校际之间的交往十分频繁。从具体交往的对象来看,其不仅注重与新老同学的交往;同时注意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与企业家、科技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
(三) 交往内容不断广泛化
以往大学生的交往主要在学校里, 交往内容以交流感情、探讨知识为主。而当今,大学生交往的内容则日益广泛。就日常具体交往内容而言则包括爱好兴趣、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情感、政治思想、对他人的看法、人生哲学、学习经验、恋爱观点、各种信息、文体生活、社会风气等。交往内容的不断扩充,使学生们日益扩大了与社会的接触面。再加上交往方式的多样,使得大学生们能够通过实习、调研、参观、等多种社会实践方式吸收社会信息,不断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四) 交往界限不断模糊化
异性大学生之间交往界限在过去是非常清晰的。而当今的大学生认为异性间的友谊是存在的,应该大胆追求的。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来自多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对与异性交往的认同度更高,交往意识更强,热衷于通过各种方式恋爱或结交异性朋友。在现今的大学里,学生们谈恋爱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以至于“考研、上网、谈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时尚。
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问题表现
有关调查表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占50%以上。由原来的恋爱烦恼占据的首位过渡到人际交往的烦恼。经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困惑、不适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缺少知心朋友。这类大学生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自感缺乏 3 能互吐衷肠、肝胆相照、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为此,有时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案例:有一个同学A,在开学时她和同学处的很好。但是时间久了每个人渐渐开始疏远她了。原来是A的性格比较奇怪,时冷时热。所以同学A基本上没有知心朋友。而且她本人对什么事情都很较真。每一件事,她让别人认同她,只要发生争执她就会立刻板着一张脸和你据理力争,当两人开始争执,次数多了俩人关系就不好了。而且她会将情事态严重化,本来没有什么大的事情,从她口中得知就会很严重。
2、与个别人难以相交。这类大学生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与个别人交往不良,他们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与自己关系比较近的人,由于与这些人相处不好,常会影响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案例:某高校一个宿舍四个同学本来相处的很好,但后来因为每天的卫生打扫她们之间出现了问题。有两个同学比较爱干净,她们两人每天都会早起一点来打扫卫生,还有两个人比较贪睡,等到宿舍内务整理好后她们再起床和另外两人一起去上课。所以,那两个个经常打扫卫生的同学就不乐意了。于是后来宿舍排了一张值日表,每俩人一组负责当天的卫生。她们两人当场就反对了起来,觉得按以前的方法挺好的谁有时间就谁打扫。最后经过协商她们终于同意了值日表。但是问题有来了。当那对勤奋的同学要早起打扫卫生时,她们又嫌那对同学起的太早打扰了她们的休息,要求她们不准那么早起。矛盾终于爆发了。两对人就这么吵了起来。
3、与别人交往平淡。这类大学生能与他人交往,但总感到与人相处的质量不高,缺乏影响力,没有关系比较密切的朋友,大多数属于点头之交,没有人值得他牵挂,也没有人会想念他,他们难以保持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类同学多会感到空虚、迷茫、失落。
案例:某高校10级一个学生,因同学关系不好,倍感孤独、压抑,最后离校出走。在离学校较近的几个中小城市闯荡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学校,在校园中与接到通知后星夜赶到学校的陈某父母不期而遇,此时,悲喜交加的陈某父子面对的,除了学校因陈某不假离校、旷课50多个学时而给予的勒令退学处分和校方师生的同情之外,谁也无力给予陈某更多的安慰。
4、感到交往有困难。这类大学生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人意,很少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往往感到苦恼,很希望改变社交状况。
案例:大一年级女生小张,她在家里一直养尊处优,家务活全部由父母包办,自理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使她觉得不安。她开始独来独往,渐渐地,她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全寝室同学都看不起她,打开水也要她去,扫地也叫她,她觉得自己成了别人“差使”的对象,越发闷闷不乐,上课也毫无兴趣,成绩一落千丈。 4 5、社交恐惧症。这类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特别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不得不交往时则紧张、恐怖、心跳加快、面红耳赤,难以自制,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总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
案例:杨某是某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成绩优秀,但她近年来感到异常苦恼。杨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怪毛病就是害羞。一年多来,她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
(二)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倾向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但是在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却存在一些不良倾向与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型。这种不良倾向的人是“我”字优先,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别人。在与别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就高谈阔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不高兴时,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根本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
2、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在心理上人为地建立屏障,故意把自我封闭起来;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愿意与他人交往,但由于性格原因却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这样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孤僻,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在我们队里也存在着这样的学员,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不喜欢与他人接触,做什么都一个人,很难融合到大集体中,产生一种极不和谐的情况。
3、社会功利型。任何人在交往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目的、想法,都有使自己通过交往得到提高,进步的愿望,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过多过重地考虑交往中的个人愿望,利益是否能够实现和达成,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就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腐蚀拉拢,是个人交往带上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
4、猜疑妒忌型。猜疑心理一般表现是,以一种假想目标为出发点进行封闭性思考,对人缺乏信任和乱猜忌。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嫉妒心,一定的妒忌心,可以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而一旦这种嫉妒心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影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关系。在我们平时的交往中嫉妒心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的成绩、进步不予承认甚至 5 贬低;自己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沾沾自喜,但同时又焦虑不安,对他人过分提防,害怕他人赶上自己。如若自己不能够很好的调节心态,发展到极端就会产生同归于尽的心理。
5、江湖义气型。有些同学热衷于江湖义气,对所谓的江湖好汉崇拜得五体投地,与其他同学称兄道弟,拜把子,管它什么学校纪率,国家法率,集体利益,不惜为哥们两肋插刀,大有豪气冲天的用着风范。而实际上,这是对大学校园真正有益关系的玷污,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维护个人和小团体私利的宗派团伙意识,与真正兄弟姐妹友谊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平时交往中,我们一定不能搞小团体,小圈子,应当坚持团结合作,珍惜互相之间的情谊,这样才能拥有最真诚和亲密的朋友。
四、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仅是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的客观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人际交往中技巧就人际交往的润滑油,掌握了人际交往中技巧,就可在交往生活中如鱼得水,收入自如,在与同学的交往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确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主要指的是双方的人格要平等。它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的尊严两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只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2、诚信原则。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要以诚相待,信守诺言。一方面是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相互真诚,襟怀坦荡。另一方面是言必信,行必果,承诺的事情尽量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所以作为学生,让我们诚信待人,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
3、宽容原则。在与人相处时,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交往过程中,要对别人有宽容之心。不能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独一人。从上面的几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我们学会一点点的宽容之心,都不会有人际交往的困扰。所以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4、正直原则。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决不能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