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班化学教学分析及措施

高三班化学教学分析及措施

1
高三(7)班化学教学分析及措施
一、教学现状:
上学期基本结束第一轮复习(除实验专题外,市教研室要求开设的5个化学实验拟
在新学期复习中安排),本学期至市一模前完成化学实验教学。从前阶段教学情况来看,
7班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较好,但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上课不会
听讲,不会主动做笔记,课后不能及时复习;对讲过的知识只是机器的记忆,不假思索
地重复,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总结,记忆内容相互混淆无条理;
对所学内容不能形成系统、清晰的知识结构。平时做题时读题不清、审题不细,接受、
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较差,普遍存在不规范答题: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化学用
语使用错误,化学专用名词错误等)和答题不规范(文字表述不到位、不严密、不完整,
答案放错位置等)。
二、教学安排
高三化学第二学期进度表
周次 时间 内 容 复习资料
1、2 2.13—2.26 化学实验(世纪金榜)
以《金榜一号–二轮

专题复习与测试》为
主,《2011高考备考
指南》为辅;一定专
题复习后进行测验,
测试题目由教师对
08-10广东高考题
及上海、江苏、海南、
山东四地考题进行
整合改编。

3、4 2.27—3.12 第一轮综合复习
5 3.13—3.19 一模测试,分析讲评;第二轮复习:基本概念
6 3.20—3.26 基本概念
7、8 3.27—4.9 基本理论
9、10 4.10—4.23 元素化合物,二模,分析讲评
11、12 4.24—5.7 有机化学
13 5.8—5.14 化学实验
14、15、
16
5.15—6.4 回归课本,综合套题训练

三、教学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合理分配时间,适当有所侧重。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初步安排在3月12日 “一
模”前完成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
迁移,使培养学科综合能力。一模后3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第二轮专题复习,在这教学
过程中要保证每周有一份训练题,且有分析有讲评,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得到进一步巩
固,审题、解题、作答能力能进一步得到提高。5月中旬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
“二模”后大约保证每周有一份综合套题,查漏补缺,有分析有讲评,使学生应试心理
和应试技巧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最后10天为回归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为保证学生
应知应会的知识不会遗忘,使学生成绩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复习过程中时间不能平均,
2

必须适当向重点章节倾斜,如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化学实验等章节;
4、教学分层,查缺补漏。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
要培优又要辅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和重点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
的进步。同时在二轮复习中要注意查缺补漏。
第一阶段(开学至3月中):进行第一轮全面复习,以落实最基础的知识及其最常
见的应用为第一目标,基本完成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有效地用好课内的每一分钟,课时目标要更清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课堂上把动
脑的机会还给学生,理综背景下更要强调堂上落实;精选中等难度、有代表性的高考试
题或改编的高考题作为课堂教学和训练的主要素材,作业、小测要高度配套;教辅资料
的选用或部分选用遵循难度适中原则和广东方向原则;复习节奏要控制好,以免后期草
草收兵。中间还要穿插几个综合性实验的教学,应在计划中预先作出安排。
第二阶段(4月份):专题题组训练,以提升审题能力和优化思维为主要目标。
对历年广东试题进行研究后从能力取向角度梳理出若干类,每一类按例题、拓展练
习和巩固练习编制题组,立意明确后取材则不限于广东试题,但学生熟悉的高考题需要
进行改编以增加陌生度。
第三阶段(5月份):综合训练和回归教材、回归高考原题、自我反思,以调整应试
状态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标。
试题还是以教师自行挑选组卷为好,应整理过往的测试适当将其中重要但又易错的
题目此时进行回炉,后期则建议直接用典型的广东高考原题进行组卷,每年的试题中都
可以找到不少之前试题的影子。对于程度一般的学生,回归教材需要教师先读、学生后
读、师生同读才会有实效。
(二)熟悉《考试大纲》,建网络确专题。

1、《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还要深入研
究,明确“考什么”和“怎么考”;研究教材和大纲,以使自己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
复习。精选高考真题,把握高考改革动向,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专题可为知识块专题、缺漏专
题、热点专题、高考题型专题。涉及高考热点和难点,专题可选得细一点。专题复习努
力做到:基础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题型化,题型知识能力化,即实
现从能力提升→回归基础的过程。在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应用意识、综
合意识、信息转化意识,指导学生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知识内容进行综合整理,自主构
建知识网络。
3

(三)选好模拟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1.精选题。要选择性地使用外来资料和试题,避免重复和难题偏题的误导,选用正
规的资料和近3年高考试题。特别要重视上海、江苏、海南、山东四地的高考题。
2.强化周末综合练习。此用意在于:(1)提高解题速度;(2)提高学生的阅读、
审题能力;(3)及时纠正学生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化学术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强
化答题的规范性(4)学生通过研究评分标准,使得自己的答案组织得尽可能正确而又
简洁;(5)让学生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3.错题要纠错。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
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如错
题本等,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
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失分点,增加得分点。
4.重视化学实验和化工流程题的训练。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高
考实验题的设计有的就是课本上的常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有些是由
其发展、变形、派生出来的内容。而从高考实验题失分较多的现象可以看出,在平时的
实验中只是照方抓药,未能理解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做?还可以怎样做等问题。
因此要认真领悟实验三大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注重对获得实验结
果的过程分析,对各种实验方案能明确其优缺点,并能提出改进见解。这样才能拓宽实
验思路,提高解决综合实验的能力。
(四)积极参加教研,加强兄弟院校的交流
要利用好市、区提供的教研机会,在教研中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考经验,深入钻
研教研材料,能结合教学实际运用教研信息。加强兄弟院校的备考交流,比如与65中
的交流。
(五)加强集体备课
坚持每周集体备课3次,切实抓好集体备课这一环节;在备课中加强关键问题、内
容的沟通与研究;通过集体备课,总体上做到统一进度、统一重点、统一试题。
(六)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1.加强学法指导。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次模拟考试。3.树立明确的目标。4.引导
学生制定复习计划。5.做好心理辅导.

1、复习的整体计划和阶段计划应让学生充分了解,保证学生任务的计划性和规律
4

性。需要学生做什么要事先设计和通报,不要总是临时给任务,容易打乱学生的学习计
划,既不受欢迎也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2、用针对性强、用时合理的课后作业争取学生的长期支持。既不占用其他学科的
时间也绝不被其他学科占用,所以功课有必要细致到点明哪些题需要完成。
3、坚持作业、测试的及时反馈和规范管理。作业、测试的反馈越早效果越好。极
重要的题型应精选一些以书面作业方式书写解题过程、分析思路等,这是对教学重点内
容的质量把关,也是纠正学生表达不规范的措施。大大小小的测试很多,有的可以尝试
让学生参与阅卷评卷,但要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学生能从中有收获。
4、应试技巧的渗透、答题速度的培养、规范性养成以及保温工作应贯穿全年。为
了保持复习的效果,降低遗忘率,一轮复习的全过程应合理安排保温性质的训练。全部
使用简单题和中等题,但要能代表复习过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可与每周的小测结合,同
时兼顾训练解题速度。
5、用更多的沟通和关怀赢得人心,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理综背景下,学生
不得不面对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的平衡,对于整体消极的学生或者性格随意的学生,
谁能首先主动去沟通和关心,就有可能激发这类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我们应该努力让
这类学生感受到三科里面化学老师最关心他。

二)目前看审题不仅是能力问题而主要是思想问题,须加强教育,全面扭转不良的答题策略和
思维习惯。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审题的时间和机会,老师用提问的方式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审题,逐
步提高审题能力。
(三)后期试题讲评课的比重更大,讲评要重视试题背景分析和目标分析,着重讲思维,问题
的解决尽可能回归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并注重反馈和落实。
(四)引导学生树立“把题做懂”的复习观,提高训练的效果。
(五)要尽早抓答题规范性问题,理综考试难度有限对规范性要求很严格。

发言稿:围绕前段时间工作情况汇报和下阶段工作设想与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