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发高附加值竹木产品

开发高附加值竹木产品

开发高附加值竹木产品 高附加值竹木产品是国内林工产业经济的重要研究课题。粗放型的简单加工,已经不能创造高额利润。加之,加工技术简单,上马项目投放成本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很多粗放型的加工企业利润越来越薄,甚至生存都成了问题。 现在,国内的林工产业资源越来越紧张,加之国家长远经济规划,明确限制林业资源的使用范围,使林工产业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下,我们林工产业的经营者应该改变经营思路,把每一份资源细细的生产出能产生十倍利润的产品。 在益阳,就有这么一家企业“中宇爱斯柯(益阳)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是2002年成立的中日合资企业。专门生产竹业精加工产品。如:竹皮,一次性竹包装盒,食品包装盒等,出口日本和韩国。其生产的包装材料可完全替代发泡塑料和纸材,是一种低成本,高档次的食品包装产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很受国外客商喜爱。被湖南省政府部门评为科技创新奖。 在桃江,还有一些企业努力发掘竹业的深层价值,他们把竹业加工的剩下的下脚料制成竹沥液,竹醋,以及竹酒等等保健用品;还与湖南长沙的星港床垫公司合作开发具有深层次保健作用的竹炭床垫,销售红极一时,成为了今年的桃江竹文化节的重头戏。 我认为,开发高附加值的竹木产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经营策略,重视新产品研发。 实际上,我们很多国内大型的林工产业都没有专门的研发力量,产品几年还是一个款式,一个产品。很多企业产品同质化,唯一能拿出手的竞争工具就是价格,这势必会把自己的产品销售逼上绝路。在浙江安吉,几乎每一家竹业加工企业都有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用户市场。这与当地的林工产业引导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价格竞争不是他们的选择,每一件产品都有足够的利润,厂家在这里赚钱很容易,而产品开发也就投放充足,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安吉,竹产业几乎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2.树立品牌意识,获取持续的高端利润。 我的2004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竹木业发展需要品牌战略”的文章,获得很多同行业人士的共识。国内林工产业加工企业数量不小,但真正有自主品牌的,在工商局注册了商标的很少很少。在桃江,竹业加工的品牌只有20多个,但加工企业不下千家,这个比例不得不让我们认为,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还是有着浓厚的小农意识的经营者。事实上,注册一个商标用不了多少钱,但由此产生的利润却远不止十倍。只有有品牌的企业才能赚到产品的高端利润。以桃江县春秋竹艺厂为例,他的产品自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每年的产品都被来自浙江的经销商定走,不需要考虑销售的问题,在各大省会城市的大型超市,春龙牌保健竹凉席被人们用来送礼和自用。同样的生产成本,春龙牌的出厂价要160元/床,而在桃江没有品牌的产品每床只要80不到,利润可想而知。 3.重视网络营销,一定要有走出去的意识。 说到营销,我不得不提那些传统的摆铺面,赚吆喝的销售方式。我在2004年三月份到桃江调查,与桃江一位做凉席的企业老板吃过一顿饭。他说他在常德花了1万多块钱一年,租下了一个铺面销售竹凉席,一天能卖三十多凉席席。我要他在“中国竹木业网”上注册一个免费的用户,发布他的凉席产品,说不定有外贸订单!他说那没有用,不见货谁会买你的东西。而他的邻厂的一位老板与我打了电话后,请我帮他注册一个免费用户,发布了产品。后来,他的一个品牌的凉席能在各种搜索引擎里面很快找到,并且能链接到“中国竹木业网”上打开图片。一年后2005年这个请我申请免费用户的老板已经注册自己的商标,2005年一年的生产量已经在2005年元月份订完,而2005年他做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在网站上的投广投入达到了七千多。林工加工企业大部分是手工的,很多企业仍然是一种小农意识,销售方面没有一种较超前的观念,这阻碍了产品的销售。与沿海地区的企业相比,内地企业在营销方面显然落后很多。在百度里搜索竹地板就会发现,排在前面的几乎全部是沿海企业。现在,象“中国竹木业网”这样的行业网站已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那些先做网络营销方面的企业尝到了甜头,给没有做网络营销的企业一个范例作用,事实上2005年在“中国竹木业网”上做付费的用户数量已经有大幅增长。 4.加强产品包装开发,增加更多的附加值。 产品包装是产品的外表,在实现产品一定的功能后,用户最关注的是产品的外包装。事实上,产品的外包装能引起用户对产品的档次的思考。因此,我们很多产品要注重产品的包装款式开发,这也会给企业带来意外的利润。在桃江县春龙竹艺厂,产品包装一直是保重质量后的第二大重要事情,产品的包装有不同的档次来符合不同的市场顾客。 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利润获取水平,是现阶段林工产业经营者需要思考的头等大事。

竹木加工产品 科技含量高了 附加值多了 长期以来,我市竹木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低,只能初加工成粗糙的初级产品,农民只能卖原木、原竹,企业则卖竹片、木板给外地企业做原材料,价格低,既浪费大量原材料,经济效益又低下,企业和农民都赚不了几个钱。特别严重的是,过度砍伐,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武夷山的可持续发展。 竹木加工企业是我市工业重要支柱。但竹木生产周期长,资源总是有限。竹木加工业发展壮大面临着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源的紧缺。资源从哪里来?产业拓展的空间在哪里?近些年,武夷山非常注重引导企业,在提高科技含量上巧做文章,走产品精深加工之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一方面引进上档次企业,生产终端产品(或高端产品)。精湛的加工技术、优秀的管理经验让新厂很快步入正轨,并且成为当地的骨干企业。一方面鼓励、帮扶原有企业走科技兴企路子,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经济效益,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竹木产品。如今笋竹加工企业已有百余家,其中产值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多家。市里则在木、竹、笋三类加工领域分别确定几家规模大企业,作为竹木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鼓励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拉长产业链,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产品深加工后的附加值都提升15至20倍,木材利用率很高。在家葳、力马、阳光等企业,1立方米木材购买成本500多元,通过加工,最后产值可达10000元,附加值提升了近20倍。家葳竹业现在能生产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欧美与日、韩等地。 在木材加工方面,我市重点鼓励、扶持发展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层积板、竹木复合板、指接材等产品;在竹材加工方面,重点鼓励、扶持发展竹地板、竹集成材、旋切板、竹纤维、竹炭系列产品。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逐步减少木材原料的直接外销,木材就地加工率达到80%以上,实现加工增值。积极推动木竹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切实解决资源充分合理利用问题。近年来,武夷山市充分调动竹木每一个部位的资源优势,竹木资源在一些企业家手中不仅玩出了“花”,而且被“榨干用尽”。目前全市竹木加工已形成近10个系列、近千个品种的开发生产规模,相当部分产品外销,真是“一枝翠竹出国门,万顷竹海犹嫌少。”深加工后,竹梢、木犀都变废为宝,值钱了。通过科技研究和引进新技术,使原来毫不起眼的一根小毛竹,身份陡然倍增。

品种多 身价涨 竹木加工产业“二次提升”见成效

近年来,我市竹木加工产业紧紧围绕打造“中国竹木加工大市”的目标,实施“二次提升”战略已初见成效,产品品种不断增多,产品附加值日益提升,每立方米商品材均价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0多元。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粗放型的产业集聚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加大技改力度、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众多企业主的共识。与往年相比,今年竹木加工产业的技改项目多、单个技改项目投资大。今年,全市竹木加工企业共有50多个技改项目,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10多个。慧丰木业投资2000多万元,引进国内领先水平的装饰线条脱脂技术,产品出口美国等国家,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三倍;市林德木业投资建设国家专利产品——多屋面细木工板生产线,每张板的附加值增加了20多元。

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是我市竹木加工产业“二次提升”的又一成效。阳明科技公司在做好竹炭主业的基础上,投资300多万元,在我市率先开发集成材,产品出口日本,每立方米价格近3000元,附加值比细木工板增加一倍。市名门装饰材料厂开发高档次的装饰实木门;德生木业投资开发实用复合地板;志康生物制炭厂在原机制炭生产线的基础上,着手开发附加值较高的木醋液。差异化发展增加了产品品种,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 竹加工是我市竹木加工产业的“短腿”,在实施“二次提升”战略过程中,我市一些企业也注重“短腿”的弥补,不断投资竹产品加工。今年来,我市新增竹产品生产企业近20家,新增产值1亿多元。 一系列的技改投入,不断提升了我市竹木产品的附加值,今年1至7份,竹木深加工产值已占全市竹木产业产值的30%,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

加快竹木加工、机械制造等专业市场建设拓展闽北产业链的建议 闽北地处福建北部,是福建省最大的设区市,也是海峡西岸产业转移的重要腹地。闽北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竹木加工,机械制造与加工、精细化工等七大产业,并且在竹木加工产业、机械制造与加工等产业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竹木加工企业2006年完成产值52.68亿元,2007年可以突破70亿元,机械制造与加工产业依托铝业、电线电缆等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南平铝业今年产值突破30亿元,全集团产值可以达到50亿元,加快优势产业市场建设,依托市场发展产业链,应该是南平产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在目前,南平市这两大优势产业并没有发挥出其应该发挥的作用,主要原因: 1、没有绝对的产业优势,自主创新动力不足:在两大产业中,竹木加工在南平其优势并不明显,临近地区三明等地方在竹木加工产业上也有比较大的优势,并有可能成为福建的重要竹木加工集散地。机械制造与加工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目前这些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总体感觉还是以成品和半成品供应和出口为主,没有形成其优势产业应该形成市场优势、产业优势,产业链没有得到延伸。 2、产业产品销售单一,没有一个专业的批发市场:南平有很多优势资源产业,但多数都是靠企业单打独斗跑市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充分得到其应该得到的回报,很多企业尤其是竹木加工企业利润率很低,虽然产值很高,利税却不高,企业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相比较,在发达地方,很多产业以及产业链都是依托市场来形成的。如安溪的中国茶都,每年形成的产值在100亿元以上,浙江在市场建设上有很多值得南平学习的地方,南平在这两大产业上今后的发展空间有很大部分要依靠市场来进行。 3、产业优势无法变成延伸到产业链,很多下游企业目前还无法进入:竹木加工产品其本身附加值并不是很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中主要是通过加工下游产品得到体现,电线电缆产品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但也是缺乏下游产品,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产业链条还无法形成,产业规模无法真正做大。 目前南平已经具备了许多建立市场的条件。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突破,福银高速南平连接线、浦南高速、武邵高速、宁武高速等基础设施正在建设或列入规划,“十一五”期间,南平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等建设方面将会有较大的突破,这为南平建设产业专业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机遇。2、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并且是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转移主要地区。依托现有的产业发展,尽早谋划产业专业市场已经迫在眉睫,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策划: 1、从现有的产业基础定位,南平两大产业发展区域不同,市场设立应该也不同。竹木加工企业下游产业链较多,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工业发展空间,可以选择在将口到兴田的产业集中区内,面积按照发展需要来定,首期必须要有500亩左右,周围留足产业发展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