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效蒸发装置设计说明书

三效蒸发装置设计说明书

. . .页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三效蒸发装置设计

班 级: 高073(杏) 姓 名: 彪 指导老师: 朱 国 华 . .

.页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三效标准(外加热)式蒸发器的设计 原始数据: 1、 处理量(kg/h): 3500 2、 初始温度(C): 20 3、 初始浓度(%): 10 4、 完成液浓度(%): 45 工艺特点: 1、 并流操作; 2、 进料温度; 3、 抽出额外蒸汽量: E1=0;E2=0; 4、 加热蒸汽压强(kg/cm2绝压) 6 5、 末效真空度(mmHg 表压) 620 设计容: 1、 蒸发器的工艺计算和结构设计 2、 混合冷凝器的设计或选型 3、 预热器的设计或选型 4、 泵的设计或选型 设计要求: 1、 画一详细(最好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2、 编写一份规的设计说明书 . .

.页脚 目录 第一章 蒸发装置的设计…………………………………………………………( 1 )

第一节 设计方案简介…………………………………………………………( 2 ) 第二章 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 4 )

第三章 工艺计算及主体结构计算………………………………………………( 5 )

第一节 多效蒸发的工艺计算…………………………………………………( 5 ) 第二节 蒸发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计算……………………………………………… ( 14 )

第四章 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 19 )

第五章 主要设备强度计算及校核………………………………………………( 22 )

第六章 设计一览表及总结………………………………………………………( 23 )

参考文献……………………………………………………………………………………( 25 ) . .

.页脚 第一章 蒸发装置的设计 本章符号说明 英文字母 希腊字母 c — 比热容,kJ/(㎏·℃); — 对流传热系数,W/(m2·℃);

d — 管径, m; — 温度差损失,℃;

D — 直径, m; — 有限差值;

D — 加热蒸汽消耗量, kg/h; —

误差;

e — 单位蒸汽消耗量, kg/kg; — 热损失系数;

f — 校正系数; — 阻力系数;

F — 进料量, kg/h; — 导热系数,W/(m·℃);

g — 重力加速度, m/s2; — 黏度,Pa·s;

h — 高度, m; — 密度,kg/ m3;

H — 高度, m; — 总和; k — 杜林线的斜率; — 系数。

K — 总传热系数, W/(m2·℃);

下标

L — 液面高度,m; 1、2、3 — 效数的序号;

L — 淋水板间距, m; 0 — 进料量;

n — 效数; A — 仅考虑溶液蒸汽压降低;

n — 管数; i — 侧的;

n — 第n效,效数序号; K — 冷凝器的;

p — 压强, Pa; L — 溶液的;

q — 热通量, W/ m2; m — 平均;

Q — 传热速度, W; o — 外侧的;

r — 汽化热, kJ/㎏; p — 压强;

R — 热阻, m2·℃/W; s — 污垢的;

S — 传热面积, m2; s — 秒;

t — 溶液的沸点, ℃; V — 蒸汽的;

t — 管心距, m; W — 水的;

T — 蒸汽的温度, ℃; w— 壁面的。

u — 流速, m/s; 上标

U — 蒸发强度, kg/( m2·h); △′— 二次蒸汽的;

V — 体积流量, m3/s; △′— 因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 W — 蒸发量, kg/h; △″— 因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 W — 质量流量, kg/s;

x — 溶液的质量分数







 . .

.页脚 第一节 设计方案简介 蒸发操作是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将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溶化,目的主要是获得浓缩的溶液,有时也为得到纯净的溶剂。蒸发装置的设计任务是:确定蒸发的操作条件、蒸发器的形式及蒸发流程;进行工艺计算,确定蒸发器的传热面积及结构尺寸。 一、 蒸发器的类型与选择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新型蒸发器不断出现。在工业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单程型两大类。循环型的蒸发器中有中央循环管式、悬筐式、外加热式、列文式及强制循环式等,单程型的蒸发器有升膜式、降膜式、升—降膜式及刮板式等。本次实验主要探讨外加热式循环蒸发器,其结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如表1-1所示。 表1-1 外加热蒸发器的结构特点与性能 形式 结构特点 优点 缺点

外加热式 料液在加热管中沸腾形成汽液两相流,与管中未沸腾的料液间产生密度差,从而产生溶液的循环。由于循环管在加热室外部,使溶液循环具有较大的推动力 1、 便于清洗和更换,同时降低了蒸发器总高度 2、 循环速度大,加热面积不受限制,可达数百甚至上千平方米,并可设置多个加热器 加热管较长,有效温度差要求较大,限制了多效使用

随着医药、生物、食品等工业的飞速发展,蒸发设备及蒸发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其发展趋势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发新型、高效蒸发器 新型、高效蒸发器的研究开发有如下途径: 1、研制设备更加紧凑,提高液体速度,增加液膜湍动,缩短料液在设备中停留时间胡高效、节能型蒸发器。2、通过改进加热表面形状来提高加热效果。3、在蒸发器中插入不同形式的湍流元件,可使沸腾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提高50%以上。4、不同结构蒸发器的组合,如长管降膜——短管自然循环组合式蒸发器,不但提高了传热速率,而且减缓胃结垢速率。 (二)蒸发与其他单元操作相结合 将蒸发与其他化工单元操作结合,构成集成式的工艺流程,如蒸发干燥、蒸发分馏、蒸发结晶等。其中最具代表性胡是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及奥斯陆型蒸发结晶器,可在一个系统同时完成加热、蒸发及结晶等过程。 (三)蒸发器传热的强化及防除垢技术 蒸发器传热的强化及防除垢技术是科研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之一。目前研究成果有:1、在蒸发器插入多种形式的湍流元件,通过改变加热表面形状或其他增加液膜湍动措施来强化传热,并减缓结垢;2、通过改变料液性质来提高传热效果,如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使总传热系数成倍提高;加入适当阻垢剂,则可抑制结垢;3、气——液——固三相流化床蒸发器在蒸发中的防除垢及强化传热效果十分显著,具有高效、多功能、易操作等一系列优点。 面对种类繁多的蒸发器,选用时主要应考虑如下原则: (1) 要有较高的传热系数,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 . .页脚 (2) 生产能力较大。 (3) 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 (4) 能适应所蒸发物料的工艺特性。 蒸发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常常使一些传热系数高的蒸发器在使用上受到限制。因此,在选型时,能否适应所蒸发物料的工艺特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蒸发物料的工艺特性包括粘度、热敏性、结垢、有无结晶析出、发泡性及腐蚀性等。 (1) 对于粘度大的物料不适宜选择自然循环型,选用强制循环型或降膜式蒸发器为宜。通常,自然循环型适用的粘度围为0.01~0.1Pa.s。 (2) 对于热敏性物料应选用停留时间短的各种膜式蒸发器设备,且常用真空操作以降低料液的沸点和受热程度。 (3) 对易结垢的料液,宜选取管流速大的强制循环蒸发器。 (4) 有结晶析出的物料,一般应采用管外沸腾型蒸发器,如强制循环式、外加热式等。 (5) 对易发泡的物料,可采用升膜式蒸发器,高速的二次蒸汽具有破泡作用;强制循环式及外加热式具有较大的料液速度,能抑制气泡生长,可采用。对发泡严重的物料,可加入微量的消泡剂。 (6) 对处理腐蚀性物料的蒸发器,应选用耐腐蚀的材料,如不透性石墨及合金材料等。 二、多效蒸发的效数与流程 (一)效数的确定 利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热能,即通过蒸发过程中二次蒸汽的再利用,以减少生蒸汽的消耗,从而提高了蒸发装置的经济性。表1-2为不同效数蒸发装置的蒸汽消耗量,其中实际蒸汽消耗量包括蒸发装置的各项热量损失。 表1-2 不同效数蒸发装置的蒸汽消耗量 理论蒸汽消耗量 实际蒸汽消耗量 蒸发1kg水 所需蒸汽量 Kg蒸汽/kg水 1kg蒸气 蒸发水量 Kg水/kg蒸汽 蒸发1kg水 所需蒸汽量 Kg蒸汽/kg水 1kg蒸气 蒸发水量 Kg水/kg蒸汽 本装置若再增加一效可节约蒸汽 % 单效 1 1 1.1 0.91 93

二效 0.5 2 0.57 1.754 30 三效 0.33 3 0.4 2.5 25 四效 0.25 4 0.3 3.33 10 五效 0.2 5 0.27 3.7 7 由上表看出,随效数增多,蒸汽节约越多,但不是效数越多越好,多效蒸发的效数受经济和技术因素的限制。 经济上的限制是指效数超过一定值时经济上不合理。在多效蒸发器中,随着效数的增加,总蒸发量相同时所需的生蒸汽量减少,使操作费用降低,但效数越多,设备费用越多。而且随着效数的增加,所节约的生蒸汽量越来越少。从表1-2中可明显看出,从单效改为双效生蒸汽节约93%,但由四效改为五效仅节约生蒸汽10%。所以不能无限制地增加效数,最适宜的效数应使设备费和操作费总和为最小。 技术上的限制效数过多,蒸发操作将难以进行。一般工业生产中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