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序言拿到了《世界古代史》(下)的教材,就在思考这门课要给大家讲些什么,应该如何给大家来说叙说这段为人熟知,又较为陌生的历史。
后来有了一个初步的设计,总体上分为序言、西欧、北欧和东欧、东亚、南亚、美洲和非洲几个部分,而在其中设想着四个专题(课堂读书活动),分别是(1)全球史著作之中古部分研读(2 )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相关著作选读;(3)帝国、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交往与碰撞主题;(4 )世界远距离贸易史资料选读。
如果从具体内容的角度,自己采取了拿来主义,所以需要把自己的哥们胡耀辉老师也写在这里,毕竟好多东西都是人家的,包括大部分讲述的内容和参考书目。
讲述内容(暂定)第一章世界中古史序言授课时间:2 课时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进一步认识中世纪史对世界古代史的重要贡献。
一、世界“中古史”或中世纪的概念二、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此处为课程共同读书活动部分,这里仅作引导)(一)封建主义(二)封建化(三)历史起源(四)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五)封建地租三、世界中古史的特点及地位(一)世界中古史的特点(二)世界中古史的历史地位四、中世纪的开端与结束五、所谓历史的中心第二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授课时间:12 课时教材分析:西欧是教材分析阐述圭寸建制度产生和发展的重点内容。
本章分析了西欧封建制度产生的因素以及各国封建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的与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欧洲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基本过程及特征,认识西欧的封建制度是在民族大迁徙浪潮的冲击下,在罗马因素、日耳曼和基督教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
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境内,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法兰克国家长期统治西欧的历史后果。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形态演变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西欧封建制的确立;封君封臣制;封建庄园制;教会与文化第一节日耳曼人的迁徙一、日耳曼人的古代历史(一)恺撒的《高卢战记》与塔西陀的《日耳曼尼亚志》所反映的日耳曼社会(二)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初步交往(三)日耳曼人迁徙的社会背景二、日耳曼人迁徙的基本进程三、日耳曼人迁徙的历史后果(一)诸日耳曼人国家的结局(二)深层影响第二节法兰克王国一、墨洛温王朝(一)法兰克人国家的建立(二)克洛维死后的混乱政局(三)查里•马特的采邑改革二、加洛林王朝三、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进程第三节西欧的封建制度一、农奴制二、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关系)三、骑士制度第四节劳役制庄园与行会城市一、劳役制庄园二、行会城市第五节十字军东征一、历史渊源与社会背景二、基本进程三、历史影响第六节西欧诸国一、英国二、法国三、德国四、意大利五、西班牙六、西欧文明小结第三章中世纪的东欧授课时间:8 课时教材分析:本章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和拜占庭封建制度的发展状况,另外介绍了古代罗斯国家的形成及斯拉夫人的起源和建国,展现出东欧独特的历史发展道路,揭示出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发展的特殊性和不平衡性。
教学目的与要点:通过对拜占庭和俄罗斯地区封建制的发展的了解,认识东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拜占庭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拜占庭封建制的形成、拜占庭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基辅罗斯地区封建制度的形成;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第一节中古时期的拜占廷帝国一、罗马帝国分裂初期的拜占廷社会二、查士丁尼时代(527-565 年)三、封建化的历史道路四、拜占廷帝国的衰落第二节俄罗斯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一、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历史二、基辅公国三、莫斯科公国第四章中古时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文明授课时间:8 课时教材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阿拉伯统一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以及辉煌灿烂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发展、演变情况。
教学目的与要点:学习本章要求学生对伊斯兰教有明确的认识,对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状况有基本了解,认识伊斯兰教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而对当今的伊斯兰世界有基本的认识。
在长达10个世纪之久的中世纪历史中,伊斯兰教地区始终处于极为动荡的历史变迁之中,国家兴亡、民族斗争、阶级斗争、宗教斗争诸种矛盾错综复杂,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代。
教学重点和难点:伊斯兰教的产生;阿拉伯帝国的统治制度;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伊斯兰教的发展和演变;伊斯兰教派别的产生以及由此而出现的民族、宗教问题。
第一节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起源一、古代中东的地理环境与历史传统二、查希里叶时代的阿拉伯社会三、穆罕默德在麦加四、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第二节哈里发国家一、哈里发国家的扩张二、哈里发国家的变迁三、通向帝国的道路第三节伊斯兰教的发展一、哈瓦立及派的兴衰二、什叶派的演变三、逊尼派思想体系的确立第四节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荣一、社会氛围二、主要成就三、历史地位第五节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早期历史二、奥斯曼土耳其人国家的建立三、奥斯曼土耳其人的扩张四、帝国政治及经济制度的特点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世界历史地位第五章中古时期的印度文明授课时间:4 课时教材分析:教材简要介绍了印度封建国家的产生及其发展状况。
教学目的与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印度封建国家的发展状况;了解印度教的兴起、种姓制度的发展演变、佛教的传播。
教学重点:印度封建制的形成印度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德里苏丹国的政治制度印度教与种姓制的关系第一节中古时期次大陆北部的主要王朝一、笈多王朝(320 年—540 年)二、戒日帝国(540 —7 世纪)三、拉其普特时期(7-12 世纪)四、德里苏丹国家(1206 -1526 年)第二节印度教的兴起一、佛教的衰微与印度教的兴起二、教义及仪式三、印度教的四大派别第三节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第四节莫卧儿帝国的兴衰一、帝国的建立与巩固二、帝国的强盛三、帝国的衰落第六章中古时期的朝鲜和日本学时:6 学时教材分析:教材简要介绍了朝鲜早期历史、朝鲜封建国家的产生及其发展状况;日本封建国家的产生及其发展状况。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朝鲜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日本封建国家的发展状况及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渊源,认识天皇制对于日本历史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高丽时代朝鲜的社会特征;高句丽的由来及影响;大化革新及其影响;幕府政治的形成;日本封建制的形成及其特点。
第一节朝鲜一、自然环境二、早期历史三、新罗时代(4 世纪——935 年)四、高丽时代(918 ——1392 年)五、李朝(1392 —1910 年)第二节日本一、早期历史二、大化改新三、从班田制到庄园制四、从天皇制到幕府政治第七章非洲和美洲学时:4 学时教材分析:中古非洲社会(北非地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古美洲社会(玛雅、印加、阿兹特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需要了解中古非洲社会、中古美洲社会的基本情况、重要事件和历史影响。
以上就是课程的主要内容情况,四次专题讨论课,需要大家写好读书笔记并进行课堂讲述。
课程参考书目1 、教材《世界古代史》编写组:《世界古代史》(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参考书(1 )林耀华著:《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年版。
(2 )周启迪著:《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3)米辰峰著:《世界古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4)李植枬著:《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5)[美]摩尔根著:《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6)[苏]柯斯文著:《原始文化史纲》,人民出版社,1955 年版。
(7)[英]柴尔德著:《远古文化史》(周进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年版。
(8)[法]列维•布留尔著:《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9)刘文鹏著:《古代埃及史》,商务印书馆,2000 年版。
(10)朱威烈、汉尼希等编:《人类文明的木乃伊-古埃及文化求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 )巴里•克姆普著:《解剖古埃及》,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2)蒲慕州著:《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13)费克里著:《埃及古代史》,商务印书馆,1956 年版。
(14)[苏]阿甫基耶夫撰:《古代东方史》,三联出版社,1956 年版。
(15 )[苏]司徒卢威著:《古代的东方》,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 年版。
(16 )日知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初集》——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三联书店出版社,1975 年版。
(17)周启迪著:《古代埃及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年版。
(18)陈小红、毛锐著:《失落的文明——巴比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年版。
(19 )沐涛、季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年版。
(20 )华严明:《文明的故事》系列丛书,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21 )[以色列]阿巴•埃班著:《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2)[英]塞顿•劳埃德著:《美索不达米亚考古》(杨建华译),文物出版社,1990 年版。
(23)哈里特•克劳福德:《神秘的苏美尔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24)拱玉书著:《西亚考古史》,文物出版社,2002 年版。
(25)朱维之主编:《希伯来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年版。
(26)刘文鹏著:《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27)卢苇编著:《波斯帝国》,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
(28)涂厚善编著:《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64 年版。
(29)、马珊姆著:《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 年版。
(30)吴泽著:《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31 )R .塔帕尔:《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年版。
(32)崔连仲主编:《古代印度吠陀和列国时代史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98 年版。
(33)[荷兰]马珊姆著:《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4)[印]D. D.高善必著:《古代印度文化与文明史纲》,商务印书馆,1998 年版。
(35)[捷克]赫罗兹尼著:《小亚细亚、印度和克里特上古史》,北京三联书店,1958 年版。
(36)马宗达著:《高级印度史》,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37)施治生主编:《古代王权与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
(38)刘学灵著:《东方社会政治形态史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 年版。
(39)(40)童书业著:《古代东方史纲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