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目:试论述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题目:试论述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1/7

题目:试论述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

答:传统经济主要指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主要依靠人力、物资资源和资本等这样一些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为特征。因此是以物质、资本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形式。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有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

世界经合组织(OECD)认为: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即知识或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可以把知识作为资本来发展经济。知识经济也有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利用知识,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使用高技术,以替代稀缺资源。

人类社会总是在对上一个时代的继承和否定过程中获得不断的发展和日益进步的。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有着与旧经济时代明显不同的新特征。表1列出了两种经济的主要对比。

表1 知识产权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比

主导要素 财产形式 经济规律 竞争对象 投资重点

传统经济 土地、劳动力、设备、各类资本等 对土地、劳动力、设备、资本的占有,有形垄断 有形资源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传统经济理论 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各类资本等 机器、设备、生产线等有形资产,追求规模效益

知识经济 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各类资本等 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的占有,无形垄断 知识的溢散功能与其边际收益递增规律,新经济理论 知识产权及其市场竞争的垄断地位 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信誉与品牌等无形资产

对比结论 本质不同 本质不同 本质不同 本质不同 本质不同

下面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1)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既然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或消费)之上的经济,容纳了新技术革命中一切科学知识和新技术等经济增长因素并以此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加。它必定有着比传统经济更加丰富的内涵,诸如信息社会、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大科学高技术社会、后工业化社会、脑力产业社会、循环经济等等,无一不包括其中。

(2)时间界定

从农业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转变的“分水岭”是18世纪中叶,在此之前农业经济大约维系了数千年。工业经济时代大约可分为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2/7

到19世纪下半叶,为蒸汽动力时代;后一阶段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中叶,为电力电气时代。整个工业经济时代的时间跨度为300多年。

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的时间大约可定位于20世纪中叶,40年代至60年代为新经济时代的萌芽期。70年代以来新经济时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直到21世纪上半叶将走向成熟期。

(3)科学技术背景

农业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落后,主要靠天吃饭。工业经济时代第一阶段的科学理论与技术背景是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以纺织技术的突破为起点,以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以冶炼技术和机器制造为代表,奠定了近代机械化大生产基础,形成了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导的工业技术体系;第二阶段主要以电磁理论的建立为依托,以电力技术广泛应用为标志,电力取代蒸汽动力,形成了电力工业技术体系,使人类由“机械化”时代飞跃为“电气化”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基础更深厚,背景更广阔,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立,大力促进了其它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为起点,以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所支撑起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代表,固体物理、理论化学、有机合成、冶金学和陶瓷学的新成就而产生的新材料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上建立起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能源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新能源,空间科学的研究成果使人类的触角进入地球以外更为广阔的太空,为人类寻找新资源和新的生存空间等等,这些构成了新时代的科学技术背景。

(4)标志性产业的形成

农业经济时代的标志性产业是种植业、畜牧业尽管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但仍然规模较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家庭养殖为主的附带经营。工业经济时代以机器制造及制造业为标志性产业。

知识经济时代标志性产业是信息产业、脑力产业或知识产业,特别是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一方面,工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新时代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新时代的科学技术知识被植入传统产业,以及若干新兴产业的产生,形成了高知识密集型和高技术产业支撑起新的时代。

(5)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力量

农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农民或农民阶层,劳动者主要是运用自己的3/7

体力和手工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知识阶层是游离于社会财富创造活动之外的悠闲的文人墨客。工业经济时代,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是工人或工人阶层,知识阶层是社会生产的指导者或组织者。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与知识高度结合。知识化的劳动者运用知识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支撑着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出数倍于体力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这一时代的农民已成为掌握农业高技术的专家,工人也已被知识化为高技术工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全部自动化生产情况下,脑力劳动者已发展成为庞大的阶层,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

(6)劳动资料的变革

在农业经济时代,主要以手工工具进行生产和社会财富的创造。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资料发展为以工具机、传动机和动力机为主的机器体系,使人的体力得到延伸,功能得到放大,从而大大增强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电子计算机技术被植入机器体系,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生产线的建立,机器人在工厂里甚至在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广泛地被应用,生产高度自动化已成为普遍现象。计算机辅助设计为发展核心,使人脑智能延伸和功能放大。

(7)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展

农业经济时代的劳动对象极其狭窄,主要是天然资源,其中以土地为最基本的劳动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经济时代的来临,化学、冶金学等理论及其工艺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大规模利用金属材料、树脂、橡胶、塑料和化学纤维等新型材料。在200多年的工业发展中,使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了数十倍。

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特别是现代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天然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利用,而且开发出大量新的人造材料、合成材料。空间技术推动人类探索和利用其它星球上的资源。微观物理学、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为人类深入到原子、电子、纳米等微观层次,使得劳动对象的范围得到巨大扩展,在质量上有飞跃性提高。

(8)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农业经济的首要生产要素是土地,离开土地便无法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经济的第一生产要素是货币资本,拥有了货币资本就拥有了机器、厂房、设备、原料和材料,甚至劳动力,可以“钱生钱”式地带来财富。

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属知识(主要是科学与技术知识)。知识作为新时代的战略性资源所发挥的日益扩大的作用将推动社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无形资本代4/7

替传统的有形资本,知识资本、智慧资本成为超越土地、货币等要素资本而成为新经济的第一资本,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

(9)生产组织形式和过程的变迁

在农业经济时代,生产组织形式是自发的单家独户的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冬藏,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在工业经济时代,机器化大规模试验与实验,认识客观物质属性并加以应用的推广,制造机器、运用机器改造物质世界,使封闭的个体生产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严密完善的组织分工。

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使开放式的社会化大生产再次转化为开放式的家庭生产模式,工厂或车间高度自动化、无人化,产品生产模式将从规模生产向个性化产品生产转变,生产工艺越来越智能化。人们利用计算机终端可以在家里办公、指挥生产,工矿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生产、销售和开发,医疗可以进行精确的远程手术,网络教育逐渐成熟、完善并普及,农业管理用网络调节灌溉水量、指挥施肥和操作除草机器,运用网络指导农民生产活动,甚至可以通过太阳能的储藏与释放来调节农作物的采光量,生产过程和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10)经济的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是普通的水利设施,如土石筑起的池塘、水渠和早期的运河;交通设施主要是土筑的道路和畜力带动的木制运输车辆,以及借助河流运用木制船舶运输;信息传递或通信设施主要是畜力或烽火台网络。工业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则是由大规模的电力枢纽与网络、纵横交错的交通体系、无间隙覆盖的通达世界各地的通讯系统等各种动力网络构所筑成的。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化建设带动众多产业以快速度发展,网络技术在工农业、交通、电信、商业、新闻、教育、金融、科研、出版、娱乐、家庭生活等各领域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应用。数据化通信网络将成为新时代的最重要基础设施。

(11)动力和能源结构重整

农业经济时代的动力体系是人力和畜力以及简单地借用风力和水力,以自然界的薪草为主要能源。工业经济时代的第一次飞跃是蒸汽动力取代了人力和畜力,第二次飞跃是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形成新的动力体系,构筑起以石油、铁路、发动机为核心的动力文明,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从而使人类的体力得以延伸。

在知识经济时代产生了新的动力文明,人类靠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微处理器为依托,产生了信息动力体系,使人类的智力得到延伸。在能源方面也将发生彻底革命,煤炭的5/7

气化和液化技术进一步变革,核能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庆用,太阳能的开发将成为新能源的主要形式。另外,还将大规模利用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能等。

(12)再生产方式的转换

农业经济时代,人类长期维持着经验积累和简单再生产,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相当缓慢。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社会财富或物品得到了快速的增加,生产规模得到迅速扩大,然而,最终却导致产品过剩和资本过剩。

知识经济时代则是知识积累和创新再生产。创新成为这一时代的主题和首要任务,一切物质产品都被创造性地再生产出来,一切精神产品都包含着全新的内涵。传统部门被创造性开发,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知识和技术呈指数化增长,因创新而产生出全新的产品、企业和新产业,再生产过程始终伴随着创新。

(13)分配方式的革命

农业经济时代,分配的主要依据是土地,拥有土地就拥有财富和分配权,占有全部的剩余劳动或劳动成果。工业经济时代,资本是主要分配依据,谁掌握资本谁就掌握分配的主动权,凭借着资本的大小,来瓜分社会财富,瓜分剩余劳动成果。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首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分配的依据,拥有知识才能掌握分配权,社会财富分配的主要形式,剩余劳动成果由知识拥有者和创造者来进行分配。社会财富向知识密集型部门集中,知识阶层的收入飞速上升,将成为社会最富有的阶层。

(14)交换方式虚拟化

农业经济时代的交换,主要采取集市贸易的形式,各生产者独立从事生产,定时在固定的市场上成交。工业经济时代,交换方式发生了变革,机器化大生产推动全国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交换突破了区域界限和时间限制,形成了更为广泛的商品交换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和数字化技术,商品交换突破了时间、空间、方式的限制,网络营销、网络购物、网上交易等新形式成为交换的主要方式,产生了电子货币、电子单据、无纸贸易等。计算机和网上服务使商业信息的传递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只需点击鼠标,任何一个商人都可以与一个拥有无数潜在用户的惊人市场联系在一起。电子商务中的MIS、POS、EDT、EOS、VAN等可以为交换者解决近乎所有手续问题。

(15)产品形式知识化

农业经济时代的主要产品形式是靠自然大环境作用生息成长的农作物和畜牧业产品,多以最初级的自然形态存在未被深加工。工业经济时代,机器对农业产品进行深加工,使其品种和形态更加多样化,而且对非生物的自然资源进行改造,创造出丰富多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