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红: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综述与展望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综述与展望
葛 红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
再制造是指把废旧产品恢复到像原产品一样
的技术性能和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流程,其所再
制造的产品在性能、质量和保修期上与原有新品
一致。目前国内开展再制造试点的内燃机零部件
产品范围主要有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起动 机、转向器等几类产品,实际上仅内燃机上的可
再制造产品就多达30余种
1 中国发展内燃机再制造产 业的紧
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内燃机制造大国.内燃机
工业是国家重要基础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 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 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及船舶动力以及国防装
备等相关产业的主导动力。 “十一五”期间,内
燃机产量年平均增长8—10%,社会保有量巨大已
逾3亿台。2012年内燃机产量逾7760万台,总功率
逾14.5亿千瓦。 随着中国内燃机产量和保有量快速增长,推 进内燃机再制造,具备基础和条件,也是内燃机
行业的发展方向。实施内燃机再制造,有利于培
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及建设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再制造在欧美发达国家已有六七十年的发展
历史,有较完善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先进的 再制造技术及工艺装备。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
知度比较高,部分产品已列入政府采购范畴。国
内外内燃机产业的实践表明,失效内燃机的缸体、
缸盖、曲轴、连杆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增压器、发
电机、起动机、燃油泵、水泵、机油泵等主要配
套件,多数为局部失效,通过成形、修复等再制 造关键工艺技术,在不改变形状和本体材质的情
况下恢复其尺寸、精度和性能,与传统废金属回
收利用处置方式相比,再制造能够能回收失效产 品所蕴含附加值的70%左右;与原始制造相比,再
制造可节约能源消耗80%、节约材料70%以上,降
低制造成本30—50%,还可以增加3~5倍就业岗位; 内燃机再制造是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符合
国家“十二五”的发展政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但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再制造产业
而言,规模还比较小,尚处于蹒跚起步阶段,公
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识还需要从国家的高度进行 引导。
“十二五”是我国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时期.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
点的重要方面。发展内燃机再制造,将会有力推
动我国内燃机产业进一步转变生产方式,从“大 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单向型直线生
产模式向“资源一产品一失效一再制造”的循环型产
业模式转变,有利于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
新换代,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实施 内燃机再制造是当前内燃机工业面临的一项艰巨
而紧迫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
略意义。
2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特征
和基本模式
目前。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已具备一定的基
础,具体表现在:一是试点企业能够重视并认真 落实实施方案;二是试点企业内燃机再制造技术
水平较先进,尤其体现在中国特色的内燃机再制
造关键技术等方面:三是试点企业的内燃机再制
造生产能力具备一定规模,生产线建设快、起点
高;四是试点企业具备一定的旧件回收网络和销
售渠道,并依靠产业链拓展内燃机再制造市场;
五是试点企业品牌认知度高、公信力强,产品的 回收和销售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六是部分
企业再制造生产已形成批量,取得了经济效益和 , 见 一点一{{视一一端w一高}i 她
内燃机与配件 2013年第5期
社会效益,对内燃机再制造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内燃机再制造已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再制造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内燃机再制造企
业的规模不是很大,2007年在国家第一批14家内 燃机再制造试点企业中,其中有9家内燃机再制造
企业,主要体现在汽车发动机及其零部件领域。
经过几年试点,内燃机再制造试点企业取得了实
效。目前内燃机再制造已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模 式:一是“生产厂商服务型,二是大修企业升级
型,三是制造基地链条型”。
在国家第一批9家内燃机再制造试点企业中。
例如:上海幸福瑞贝德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目前再 制造发动机累计生产近30000台:潍柴动力再制造
有限公司目前再制造发动机累计生产20000多台: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与卡特彼勒合
资成立了玉柴再制造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规划 年产再制造发动机2万台能力,目前再制造发动机
累计生产近5000台;柏科(常熟)电机有限公司
年再制造汽车电机20多万台。目前再制造电机累
计生产480万台
3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急需解决
的技术和体系建设问题
目前,虽然再制造技术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
或者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方法而获得:但是我国内
燃机再制造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仍十分薄弱。
一是旧件清洗技术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首先对于深层和细小空穴的清理技
术,它会严重影响再制造产品的寿命:目前清洗
技术仍然以酸洗为主,清洗液属于严重污染物, 其危害和处理成本都比较大。二是再制造加工技
术和性能提升技术需要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和
产品性能升级,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装备和资
金。三是再制造专用装备需要大力发展。应组织
研发无损拆解、绿色清洗、快速检测、寿命评估
等专用装备,丰富完善适用于不同产品类型的再
制造成形加工装备及专用材料,提升内燃机及其
零部件再制造过程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提 高再制造技术装备水平、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的
稳定性。
内燃机再制造产业支撑体系建设还存在几个
问题:一是体系建设需要加快。目前再制造行业 的旧件回收体系、生产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
和环境保护体系均不完备,有些甚至还是空白. 限制了内燃机再制造行业向更大规模发展 二是
相关产业链需要完善。生产企业关键零件多数由
自己制造,而相关配套件除了有少量合作企业进
行再制造外,大部分以换件为主,再制造率尚低。
应加强产业链企业间的相互合作,扩大内燃机再 制造产业的覆盖面。三是再制造产品的品牌需要
培育。品牌就是市场上消费者对于再制造产品的
认知度和认可度,由于中国人在传统上就具有
“旧不如新”的观念,如何让用户认同和认可再制
造产品.是内燃机再制造行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
每一个再制造企业所肩负的责任。
4 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需要
更多国家政策的扶持
根据国办发[2013]12号关于“加强内燃机
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文件要求,中内协将全面
贯彻落实文件对内燃机再制造提出的具体要求.
并将按照内燃机再制造推进计划(待下发)的要
求,分解任务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及进度安排.
制定内燃机再制造示范推广工程实施方案。到
“十二五”末,内燃机工业再制造生产能力、企业
规模、技术装备水平都得到显著提升。以整机再
制造带动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使整个内燃机再制 造产业链得到协调发展;建立一批乘用汽车、中
重型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发电设备、 船舶动力、石油机械、铁路机车及国防装备等内
燃机再制造示范工程;建立内燃机的关键零部件 和关键配套件再制造示范工程;初步建立全行业
旧件逆向物流体系,一批核心企业建立旧件回收
网络系统;再制造成形及检测等共性关键技术在 行业内广泛使用,内燃机再制造工艺、技术及装
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内燃机再制造实现一定的
规模化和规范化发展。
在内燃机再制造发展过程中,首先行业需要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针对再制造行业的
特点制订新的税收政策体系,避免企业重复纳税;
二是对购置再制造产品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政策 补贴:三是循环经济专项资金要将再制造技术研
发、示范和推广项目作为支持重点,推动再制造
产业发展;四是加强回收体系管理,应加大政策
扶持和鼓励力度,解决由于政策造成的再制造企 葛 红:中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发展综述与展望 37
业旧件回收不足的问题,缓解再制造企业“吃不
饱”的难题:五是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一定的方
式积极引领、试点探索推进再制造产业健康快速
发展。
此外,由于目前再制造市场尚不规范.政府
应授权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作用:一是应积极
推动内燃机再制造产品认定,推进《再制造单位
质量技术控制规范》的有效实施,对再制造产品
的质量进行管理及跟踪,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和
消费者利益。二是行业要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尽
快制定再制造产品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建立
起内燃机再制造行业的标准体系,推动行业发展,
维护行业形象。三是行业应加强对再制造企业的
排放和环境管理。
再制造产品由于原料的特殊性,在其回收,
运输和清洗过程中都有可能对环境产生破坏。因 此需要建立监管措施,对再制造原料的回收、运
输、拆解和清洗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依据所建
立的标准体系对再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
境和排放问题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证再制造产 品的绿色属性。
最后,行业协会应加强组织领导作用。在国 家政策的要求和支持下,行业协会应组织行业企
业和科研院所建立内燃机再制造的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建立内燃机再制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共同
研究并落实国家政策和要求,积极协调推进内燃
机再制造科技攻关、示范工程、产品认定、标准
制定、国际交流等工作,实现内燃机再制造产业 的科学健康和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葛红,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专 家委员会专家。高级工程师
第1 2届中国(上海)国际动力设备发电机组
展览会圆满闭幕
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上海跨国采购中心、
新中贸德瑞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的第12届中 国(上海)国际动力设备发电机组展览会于2013年4
月1013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闭幕。 中国(上海)国际动力设备及发电机组展览会 已举办12届,以其独特魅力吸引八方来客。
主办单位介绍。本届展会在继续秉承专业性的
同时,进一步推动展品多元化、展商、观众国际化,
以海外拓展为工作重心,加强东南亚、中东、北非等 电力需求强劲、新能源发展热点市场的开发与拓 展,关注新兴国际市场动向,围绕应急发电、分布式
发电、风电、智能电网和输配电领 域,强化海外专业观众邀约,并与
全球独立电力生产商协会 (IPPF)、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可
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组织fE. CREEE)、泰国电器与机械承包 商协会、香港电气承包商协会、
新加坡可持续能源协会(SEAS)、 韩国电气工程师协会(KEEA)、大 阪工商业联合会、越南电力行业 协会等以终端用户为导向的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
系组织有关买家组团到场参观、采购。
本届展会是“中国(上海)国际动力设备及发电 机组展览会、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暨研讨 会、中国国际电力电工技术设备展览会、中国国际
智能电网设备及技术展览会联合后的首次举办。通 过主办单位巧妙布局,动力设备发电机组、风力发
电、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等涵盖“能源生产、储运、
利用与再生”的环节完整解决方案与最技术、产品 集中呈现在统一平台中,为国内外电能生产、电能
用户带来诸多新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