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M灌区农田灌溉规划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基本资料 .......................................... 1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 1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 1

二.地形地貌 ................................................................................... 1

三.水文 ............................................................................................ 1

四.气象 ............................................................................................ 1

五.土壤 ............................................................................................ 1

六.水文地质 ................................................................................... 2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 2

一.工农业生产情况 ....................................................................... 2

二.自然灾害 ................................................................................... 2

三.现有水利工程情况 ................................................................... 3

四.灌区开发要求 ........................................................................... 3

第三节 灌溉排水设计依据的资料 .................................................. 3

第四节 灌水率设计资料 .................................................................. 4

第五节 排水模数计算资料 .............................................................. 4

第六节 田间水利用系数 .................................................................. 5

第二章 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 ................................ 6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 6

第二节 有效降雨量 .......................................................................... 6

第三节 计算定额 .............................................................................. 6

第四节 灌水率................................................................................... 7

第三章 设计面雨量的确定 ................................. 13

第四章 灌溉渠道流量的计算 ............................... 14

一.计算农渠的设计流量 ................................................................. 14

二.计算斗渠的设计流量 ................................................................. 14

三.计算支渠的设计流量 ................................................................. 15

第五章 干渠渠道断面设计 ................................. 17

第六章 渠道纵断面设计 ................................... 22

第七章 土方量计算 ....................................... 23

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第一章 基本资料

第一节 自然地理条件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M灌区位于我国北方某地。灌区范围西起铁路,东至精深公路,南临c河,北连F河。总面积82km2,约合12.3万亩。M灌区地形图见附录Ⅰ。

二.地形地貌

灌区属山前冲积扇平原,地形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坡度一般在1/1500之间。灌区东北部有一条古河床遗迹,地面上仅残留沙丘。草桥关附近有一常年积水的湖泊——草泥洼。

三.水文

C河及F河皆发源于西部山区,出山后向东穿过铁路即进入平原。二河出山口处建有X水库及Y水库,并于C河沿岸修筑了堤防,基本上可控制一般洪水。经二库调节后,除汛期外,河水位均低于地面,地表水及地下水皆可自流排入二河。

四.气象

M灌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气温以7月份最高,在25℃以上;1月份最低,在- 2℃左右。无霜期220天。春季常有旱风,尤以五六月份的干热风危害最大,风向偏南,风力可达六七级;冬季多西北风,风力最大可达八九级。多年平均降水量517. 2mm,多集中在七八两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8%,冬春雨量极少,多年平均蒸发量1357mm。干燥度2.62。

五.土壤

灌区内土壤大部为中壤土,肥力中等,灌区东部有小部分盐渍化现象。经测定:灌区土壤0~80cm平均容重1.51t/m3,空隙率41. 3%(占土体的%),田间

2 持水率为空隙体积的75%。

六.水文地质

灌区不透水层顶板埋深为20m,含水层渗透系数K=3m/d,灌溉季节深层渗漏的灌溉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ε=lmm/d。地下水等水位线大致与地面等高线平行,地下水流向大致为东北方向。在古河床、九里牌与四十里铺以西,地下水埋深在2~3m之间,矿化度小于lg/L;以东埋深在1~2m之间,有时小于1m或接近地表,矿化度在1~3g/L之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在汛期是降雨,旱季是灌溉;地下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为降雨(灌溉)——蒸发型,主要是垂直运动。

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

一.工农业生产情况

灌区是以粮棉为主的农业地区,主要作物有小麦(种植比占60%)、棉花(占20%)、春玉米(占20%)及夏玉米(占60%)。复种指数1.6。

灌区内各村镇的乡镇企业比较发达,有纺织、成衣、粮油加工、陶瓷、酿酒、罐头等轻工业;铁路沿线及西部山区有机械制造、水泥、化肥、塑料制品、农药、冶炼和煤炭等重工业。

西部山区盛产石料,C河河滩盛产砂及卵石。

灌区内人口较稠密,劳动力充足,建筑业熟练的技术工人较多。

二.自然灾害

本地区解放前为一多灾低产地区,洪、涝、旱、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困难,贫苦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艰苦岁月。解放后,特别是在全流域进行治理之后,由于y和X两座水库及堤防的作用,一般洪水得到了控制,不致成灾。各地亦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旱涝灾害已趋缓和。据解放后40年统计和调查,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如下:

旱灾:在灌区内普遍存在,以春旱为主,秋旱次之,成灾率在50%~70%左右。

涝灾:在靠近铁路的灌区西部一带,极少发生;申部地区涝灾较轻,成灾率在30%~50%之间;东部古河床、九里牌至四十里铺一线以东,涝灾较重,成灾率在40%~70%左右。

盐渍化:灌区东部古河床、九里牌至四十里铺一线以东零星分布有1万亩轻

3 盐渍土,表层土壤含盐量在0. 226~0.4%,作物减产10%。

三.现有水利工程情况

在C河及F河修建的y水库及X水库皆为防洪、灌溉、发电及水产等多目标综合利用水库,水库兴利调节按灌溉、发电要求计算,故水库下泄流量可以满足灌溉要求。水库的水质良好,下泄之水无泥沙,水温适中,含盐量小于0.001%。y水库放水洞最低水位(干渠渠首设计水位)为68m。灌区内机井较多。

四.灌区开发要求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流域规划,拟将本灌区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棉生产基地。

按照流域规划的统一安排,灌溉水源的分配方案是:X水库提供F河以西以北的灌溉水源;y水库提供M灌区的灌溉水源。地下水主要供各地国有工业、乡镇企业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及铁路以西高地的农田灌溉用水。灌区内的机井主要供人畜饮用及零星菜地的灌溉,除特殊情况外,不用来灌溉大田。

灌区开发以灌溉为主,同时解决涝渍问题;对于盐渍化土壤采取排水改良措施,不考虑冲洗改良。

表1-1 冬小麦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深度及需水模系数

生育阶段 起止日期 计划湿润层深度(m) 需水模系数的累计值(%)

幼苗期

分蘖期

越冬期

返青期

拔节期

抽穗开花期

乳熟期

黄熟期 10.1~11.5

11.6~12.5

12.6~3.1

3.2~4.10

4.11~5.1

5.2~5.17

5.18~6.4

6.5~6.16 0.6

0.6

0.6

0.6~0.8

0.8

0.8

0.8

0.8 3.5

11.0

14.0

24.0

55.0

68.0

86.0

100.0

第三节 灌溉排水设计依据的资料

(1)典型年(中早年)冬小麦灌溉制度设计资料。冬小麦生育期从10月1日至次年6月16日。根据试验资料分析,当冬小麦计划产量为300kg/亩时,相应的需水系数K=1.0m3/kg。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及需水模系数如表设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