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国外对地观测卫星发展综述

2018年国外对地观测卫星发展综述

Reviews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9·2

48★专题综述

2018年国外对地观测卫星

发展综述

龚燃 刘韬(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2018年,国外天基对地观测领域有19个国家/地区共进行了31次发射,成功将123颗卫星送入轨道,

发射数量在全年卫星发射总数中占据显著优势,是发展最为迅速的应用卫星,凸显了国外对天基对地观

测的旺盛需求。从发射主体来看,主要发射活动集中在美国,共发射了86颗,欧洲发射了12颗,俄罗

斯发射了6颗,日本发射了5颗。从卫星用途来看,大部分为商用卫星,占发射总数的70%。

截至2018年底,国外共有601颗对地观测卫星在轨运行,约占全球在轨卫星总数的33%,共有超

过30个国家和机构运营对地观测卫星系统。其中,美国对地观测卫星数量最多,约占66%,商用对地

观测卫星数量最多,约占57%,光学对地观测卫星数量最多,共计400颗,约占67%。

1 美国

2018年,美国仍是对地观测卫星发展最为活跃

的国家,一方面,继续保持着军用、民用对地观测卫

星系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微小型商业对地观测

卫星领域发展活跃,推动微纳卫星业务领域不断拓展,

微小卫星对地成像和气象监测等应用领域逐步成熟。

完善与增强天基侦察监视能力,积极谋求创新发展形成新代差

“未来成像体系-雷达”(FIA-Radar)卫星星座得到扩充。2018年1月12日,美国国家侦察

局(NRO)成功发射FIA-Radar卫星系列第5颗卫

星NROL-47,又称黄玉-5(TOPAZ-5),前

4颗卫星已分别于2010年9月、2012年4月、2013

年12月和2016年2月发射。该系列5颗卫星由波音

公司(Boeing)研制,用于接替1988-2005年发

射的“长曲棍球”(Lacrosse)雷达成像侦察卫星。

TOPAZ-5卫星运行在高1100km、倾角123°的

逆行圆轨道上,与之前发射的TOPAZ卫星高度和倾

角明显不同。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总第482期

49积极发展军民微纳对地观测卫星星座。2018年

12月3日,美国成功发射“军事作战空间使能效果”

(SeeMe)卫星,该卫星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发展的低轨小型低成本卫星,由雷神公

司(Raytheon)研制,将为战场作战人员提供更强

大的态势感知能力。DARPA原计划由24颗小卫星

构成星座,但于2015年取消,最终仅有1颗卫星完

成研制,该卫星的实际成像能力还有待DARPA进

行后续公布。虽然DARPA停止了对SeeMe项目的

支持,但仍然将微纳卫星对地观测技术作为发展重

点,包括后续提出“雷达网”、“小卫星传感器”项

目,重点突破可使用于微小卫星的光电/红外遥感

器、展开式天线和星间通信技术等。同时,DARPA

于2018年启动“黑杰克”(Blackjack)低轨星座

项目,旨在充分利用美国商业低成本卫星平台,在

500~130km的轨道高度构建约60~200颗规模的

微卫星星座,并自主运行30天,实现全球连续覆盖,

并与商业星座协同工作,增强系统抗毁能力。

部署新型环境监测卫星,提升地球观测能力

最新一颗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发射入轨。

2018年3月1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成功发射新一代气象卫星系列中的第2颗

卫星—地球静止环境业务卫星-S(GOES-S/

GOES-17)。卫星测试轨位为89.5°(W),2018

年底开始业务运行。GOES-S卫星与之前发射的首

颗GOES-R卫星并无太大差异,仅进行了一些小

的调整,包括对热包层进行微调以确保星上设备保持

在最佳温度,以及对磁场仪的星上位置进行了更改。

GOES-R卫星星载先进基线成像仪(ABI)目前

每15min拍摄1次全景图像,GOES-S卫星将测试

ABI每10min拍摄1次全景图像的能力。GOES-S

卫星将观测美国西部、阿拉斯加、夏威夷以及太平

洋至新西兰地区。配合之前发射的GOES-R(观

测美国东海岸、加勒比海、大西洋至非洲),将能完整观测西半球大部分地区。该系列的另外2颗卫

星GOES-T和GOES-U正在研发中,将分别于

2020年和2024年发射。

发射与德国合作的新一代重力探测双星,首次

测试激光测距干涉仪。2018年5月22日,由美国国

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

(GFZ)合作研制的2颗“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后继

星”(GRACE-FO)成功发射。发射后不到3周,

GRACE-FO双星就成功完成星载卫星激光测距干涉

仪(LRI)测试,验证了微波测距系统的性能,并监

测到了地球质量分布引起的地球重力场变化。该测

距仪是GRACE-FO卫星的技术试验设备,已与主测

距设备—微波测距仪进行同时测量,2个测距仪数

据具有较高吻合度。GRACE-FO是目前全球唯一在GOES-S卫星示意图

GRACE-FO卫星飞行示意图Reviews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 · 2019·2

50★专题综述

轨运行的先进重力探测卫星星座,主要目标是延续

GRACE任务,获取高精度的地球重力场数据,实现

每30天更新一次全球重力场模型;次要目标是验证

LRI在改进星间测距精度方面的有效性和能力,继续

进行无线电掩星测量,为气象服务提供温度或湿度的

垂直分布图。

发射监测地球冰川的卫星。2018年9月15

日,NASA成功发射冰、云和陆地高程卫星-2

(ICESat-2),以测量覆盖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

陆地冰川年均高度变化。卫星搭载了新型的激光高度

计—“改进的先进地形激光测高系统”(ATLAS),

可发射6束绿色激光,发射频率为10000次/s,产生

的数据量为ICESat卫星的250倍,高度测量精度可达

1cm,同时具有10kHz的高脉冲重复率,可在沿轨方

向以70cm间隔进行密集采样。ICESat-2卫星每年

将沿同一路径测量极地地区的冰层高度4次,提供季

节性和年度冰层高度变化监测,延续NASA连续15年

的极地冰层厚度数据。ICESat-2卫星与GRACE-FO

卫星相结合,可更准确量化南极冰盖变化。

商业对地观测卫星稳定运行,更多公司开始发射与规划新型商业星座

国外商业微纳卫星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经历了过

去数年中从概念提出到大规模部署的发展,开始进入

稳定运行阶段。美国行星公司(Planet)的“鸽群”

(Flock)星座目前已完成系统部署,星座规模约由ICESat-2卫星飞行示意图150颗卫星组成,“天空卫星”(Skysat)星座已有

10余颗工作星在轨工作;斯派尔公司(Spire)的“狐

猴”(Lemur)卫星星座已经完成第二代型号更替;

黑天全球公司(BlackSky Global)自2018年底开

始发射首批工作卫星,计划2019年完成全部60颗卫

星的发射部署。

除了行星公司、斯派尔公司、地理光学公司

(GeoOptics)等常规部署后续星座,越来越多的初

创公司开始发射自己的商业对地观测卫星星座,美国

鹰眼360公司(Kestrel Eye 360)、阿斯特罗数字

公司(Astro Digital)、五车二空间公司(Capella

Space)均在2018年发射了其首颗卫星。同时,2018年,

卡佩拉空间公司(Capella Space)和高光谱卫星公

司(HyperSat)等获得融资,正在研制并即将发射

其新型商业合成孔径雷达(SAR)小卫星星座和全球

首个高光谱小卫星星座。

2 欧洲

2018年,欧洲持续保持对地观测领域的高投

入,部署后续环境监测卫星,大力推进“哥白尼”

(Copernicus)对地观测计划。法国、西班牙积极研

制新一代侦察监视系统,通过欧洲各国之间的合作,

增强欧洲整体成像能力。在全球商业对地观测市场蓬

勃发展的影响下,英国、芬兰等国家的商业公司积极

发展商业对地观测小卫星星座,并启动首颗星的部署。

积极建设下一代侦察监视系统,推进欧洲军民两用对地观测系统共享

法国开始部署新一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侦察

系统向体系化发展。根据法国2018年1月提出的军

事航天系统发展计划,将重点支持提升低轨监视能

力和地球静止轨道(GEO)监视能力。法国计划于

2018-2022年陆续完成更新换代工作,包括由3颗

卫星组成“光学空间段”(CSO)卫星星座,首颗

CSO-1卫星于2018年12月19日发射,用于接替Space International 国际太空·总第482期

51太阳神-2(Helios-2)卫星。CSO卫星相机基于

“昴宿星”(Pleiades)卫星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进,

采用了全新的可见光和红外探测器、高度集成的视频

电子器件、用于红外通道的新制冷机制,以及相机的

新陶瓷支撑架构,分辨率从0.5m提高到0.35m。同

时,法国光学成像侦察系统向体系化发展,正在论证

地球静止轨道、大椭圆轨道(HEO)光学成像卫星,

未来有望与低轨卫星共同组建高低轨结合的光学成像

侦察卫星体系。

西班牙成功发射军民两用SAR卫星。2018年2

月22日,西班牙对地观测卫星“帕兹”(Paz)成

功发射,Paz为X频段SAR卫星,将加入“多国天

基成像系统”(MUSIS),主要满足西班牙的国防

和安全需求。卫星有效载荷包括X频段SAR(Paz-

SAR)、自动船只识别系统(AIS)、无线电掩星与CSO卫星组网工作示意图

Paz卫星飞行示意图强降水装置(ROHPP)和激光后向反射器(LRR)。

卫星地面段采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研制的

SAR处理器,用于基于原始SAR数据生成与德国的

“X频段陆地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X)卫星

相同的高精度的图像产品(分辨率为1~18m)。该

卫星进入与德国TerraSAR-X和“X频段陆地雷达

附加数字高程模型”(TanDEM-X)相同的轨道运行,

三星星座可提高重访能力,实现3天内全球覆盖,任

意地方1天内重访。

部署新型环境监测卫星,拓展民用对地观测能力

欧洲第3颗极轨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入轨。2018

年11月17日,欧洲第3颗极轨气象卫星—气象业

务-C(MetOp-C)卫星成功发射。MetOp-C卫

星是MetOp系列卫星的最新一颗卫星,其前续卫星

MetOp-A和MetOp-B分别于2006年和2012

年成功发射。MetOp-C卫星发射质量4083kg,主

要用于确保欧洲从极地轨道采集数据持续提供气象预

报业务。基于“欧洲气象卫星组织极轨系统”(Eumetsat

Polar System)的空间段合作协议,该卫星由欧洲航

天局(ESA)负责研发,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TAS)

负责制造。3颗气象业务卫星在轨运行,“欧洲气象

卫星组织极轨系统”将把气象预报再提前10天,这

将对欧洲民众和经济极为有利。MetOp-C卫星还

能确保“欧洲气象卫星组织极轨系统”到第二代系统

的平稳过渡,第二代系统预计将于2022年发射。

世界首颗风测绘卫星成功发射。2018年8月,

ESA成功发射全球首颗专用风测绘卫星“风神”

(Aeolus),利用激光雷达测量风剖面结构,实现全

球风场立体观测。卫星质量约1360kg,其核心设备

是“阿拉丁”(ALADIN)多普勒侧风激光雷达,由

1台紫外激光器、1部散射接收机和1副口径约1.5m

的望远镜组成。该激光雷达以50次/s的频率发射紫

外脉冲,散射接收机和望远镜实时接收经大气分子、

尘埃粒子和水滴散射的激光信号,地面人员通过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