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湖集团新项目介绍

盐湖集团新项目介绍

青海盐湖集团氯碱项目简介

一、概述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是我国最大的盐湖开发企业和唯一的氯化钾生产基地,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公司所处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已探明氯化钾表内储量1.45亿吨。公司是1996年由原青海钾肥厂整体改组而来,1997年又将氯化钾生产经营主业重组为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同年“盐湖钾肥”股票在深圳上市。全集团现有二个全资子公司、四个分公司、四个控股子公司和两个参股子公司。全集团资产总额22.5亿元,职工总数3900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盐湖集团已成为集氯化钾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建筑安装、工程监理、水电动力、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的大型盐化工专业集团。

项目的合作单位山西文通钾盐集团有限公司是由文水县化工厂、山西钾盐厂发展而来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企业由39万元固定资产,名不见经传的县营集体企业迅速发展成为固定资产4.4亿元,享誉全国无机化工钾盐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以上海为营销总部、山西为生产基地的科工贸一体,产供销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的外向型企业,是山西省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山西省科技先导型企业、山西省政府重点支持重点保护企业,是1999年度国家科委命名的山西省唯一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集团共有8个生产企业,分布在山西省的吕梁、临汾、长治、忻州等地市,生产的主要产品有硝酸钾、碳酸钾、氯化铵、硝酸钙等。文通集团现有职工3800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341人。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究人员38人。截止2001年底,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4亿元,净值320000万元,总占地面积750000平方米。公司工业硝酸钾现生产能力5万吨/年,其中农业硝酸钾1万吨,是国内最大的硝酸钾生产企业,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农用硝酸钾已研制成功。碳酸钾生产能力9万吨/年,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钾生产企业。氯化铵生产能力8.8万吨/年。

随着2003年底青海盐湖工业集团100万吨钾肥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的钾肥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同时察尔汗盐湖钾资源也到了其合理开发的极限。

为了全面利用盐湖资源,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全国最大的两家钾盐生产企业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和山西文通钾盐集团有限公司拟合作,发挥双方的技术优势,充分利用柴达木的资源优势,走盐湖资源的深层次综合开发之路。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于2003年向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报了《青海100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规划》,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根据青海省政府青阅[2003]89号《关于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氯碱项目建设问题的会议纪要》精神进行了研究,同意《规划》所确定的项目建设方案。

在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青海100万吨钾肥产品综合利用规划》报告的复函(青计函[2004]11号)中确定了如下规划:“项目规划总规模为年产PVC 30万吨等,配套建设氢氧化钾12万吨(其中6万吨用于生产7.2万吨碳酸钾,6万吨用于生产氢氧化钾片碱)。后续工程年产PVC 20万吨,配套建设烧碱10万吨、金属镁2.5万吨。具体方案在可研报告中确定。”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和山西文通钾盐集团根据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青计函[2004]11号复函精神,经多方调研和研究,确定利用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天然气资源,拟建10万吨天然气乙炔法PVC项目;利用天然气裂解的尾气,拟建17万吨甲醇项目。

本项目建成后将使用大量蒸汽作为热源和动力源,需配套建设锅炉供汽系统。为节约能源、提高供热质量、增加本地区电力供应,缓解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根据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四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本项目拟配套建设热电联产系统,建设规模为:2台220吨/小时锅炉、配2×50MW背压发电机组。

这样,廉价的天然气资源可弥补当地距内地主要市场运距远的缺陷。同时青海省及西北地区尚没有大型聚氯乙烯生产装臵,该项目的产品可以为满足这一地区的需要提供支持,使察尔汗盐湖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整个察尔汗盐湖资源的开发建设。

二、产品需求

1、PVC

我国聚氯乙烯树脂消费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软制品,主要包括电线、电缆、人造革、塑料鞋、铺地材料、织物涂层、各类软管等。二是硬制品,主要包括各种型材、管材、硬片、瓶类等。近几年来,我国聚氯乙烯树脂消费构成变化较大。硬制品比例不断提高,现硬制品比例已经超过40%。据有关部门介绍,聚氯乙烯制品在塑料行业中占日用塑料约30.4%,占农用输水管、滴管、薄膜约15.5%,占建筑材料约24.6%,占包装材料约19.5%,其它工业用聚氯乙烯制品如电缆料、工业板材等约占10%。其中化学建材中塑料管材和异型材发展速度最快。化学建材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国内聚氯乙烯需求量的增长。

1999年,世界PVC生产能力约2971万吨/年。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德国、法国、中国台湾省是PVC生产能力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北美约占25.2%,西欧约占20.5%,日本约占9.5%,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约占25.4%,其他地区约占19.4%。世界PVC产量约2482万吨,开工率84%左右。美国和日本是PVC的主要出口国,亚洲其他国家是PVC的主要净进口地区,西欧、中南美、非洲、澳洲也有少量进口。世界PVC每年的贸易量约450万吨左右,贸易流向主要是从北美洲出口到亚洲。世界范围PVC的供应是比较充分的。

当前,世界PVC消费量约2496万吨,其中北美约占26.5%,西欧22.6%,日本6.9%,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27.8%,其他地区16.2%。据预测,全球对PVC的需求量将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长,建筑业和包装业是发展主要领域。到2005年,世界PVC需求量将达3100万吨。需求量最大的是建筑业,约占60%,其次是包装业,为416万吨

2000年我国PVC产量为239万吨,净进口量达177万吨,表观消费量年均11.7%的速度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需求,PVC树脂的进口量逐年大幅度增加。近年,PVC的净进口量占表现消费量的30%左右,2000年上升到42.5%。在这近十年期间,我国PVC的表现消费量增长相当快,年均增长速度约20%。PVC消费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是建筑业,用作上下水管、门窗、壁板等,约为23.7%;其次是包装业,薄膜和片材等,约为22.7%。自1995年以来,我国PVC进口量增加较快,年均增加超过25%。列如:1990~2000年PVC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1.7%,消费增长率为19.3%。 2002年全国共生产PVC树脂338.87万吨,比2001年的287.68万吨增加51.19万吨。进口225.1万吨,表观消费量为564万吨,比2001年增长10.32%。

2、氢氧化钾

氢氧化钾是基本化学工业中的重要产品,主要用作生产钾化学品的原料,其次还广泛用于医药、染料、轻工、纺织等领域。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开发,氢氧化钾在液体肥料、合成橡胶、润滑脂、催化剂、农业化学品、照相等方面的应用也日趋扩大

美国、日本、西欧是氢氧化钾的主要生产国,其生产氢氧化钾一般由氯化钾电解制备,制备法可分为水银法、隔膜法和离子膜法。其中离子膜法生产的技术以其产品质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污染少等技术特点而成为当前氢氧化钾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美国1997年KOH总生产能力为44.l万吨,三个主要生产公司为:西方石油公司、Ashta公司、Vulcan化学品分公司,西方石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KOH生产公司,生产能力为31.8 万吨。

美国KOH的消费在1995年为44万吨/年,1996年为45万吨/年。美国KOH的最大消费领域是生产K2CO3,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液体自动洗盘剂及肥料市场的增长,引起了对K2CO3、 KHCO3的需求增加,相应KOH用量也随之增加。生产磷酸钾盐,用于家用液体洗涤剂助剂的用量及水处理系统中的用量在稳步增长。高锰酸钾在石磨水洗布中作漂白剂和取代氯作消毒剂的用量有所增加,这也促进了KOH的使用,作液体肥料虽然价高,但由于KOH纯度高、溶解度大,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运输系统中不堵塞设备而被用户所接受。另外还用于催化剂、医药、电镀、照相等行业中。因此估计到2000年美国的KOH消费为50万吨/年,年增长率为2%~3%。

西欧KOH的消费主要用于直接生产钾盐,生产量最大的为K2CO3,其次用于生产磷酸钾、重铬酸钾、高锰酸钾、氰化钾、溴化钾、碘化钾及有机钾化合物。

日本KOH的消费主要用于直接生产钾盐,也用作生产特种肥料。国际市场高纯度的氢氧化钾供给短缺,需求增长,特别是由于K2CO3用量增加,使KOH的用量增加,且势头强劲。

中国60年代初才开始生产KOH,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发展,生产厂家己发展到20余个,其中主要企业有重庆嘉陵化工厂,大连氯酸钾厂,中国人民解放军9715工厂,成都化工二厂等,生产能力8万吨左右。在生产规模方面,大多生产厂家生产规模小,年生产能力从几百吨到一万吨不等。其中生产装臵能力最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9715工厂,年生产能力为1.6万吨/年。在生产技术方面,大多厂家采用石墨阳极电解槽技术和金属阳极电解槽技术,生产的产品质量差,Cl-含量高,只有天津试剂三厂、成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光明化工厂等先后从海外引进了离子膜法生KOH技术装臵,生产高纯度KOH。大多数工厂开工率为60~70%

在国内的KOH消费中,化学工业消费占总消费的95%,在化学工业中,氢氧化钾用于制造高锰酸钾,碳酸钾;也是生产染料和化学农药的原料。据预测,近期内化学工业对氢氧化钾的需求量放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青海盐湖集团年产50万吨KCl的95%以上为农用,工业品仅占5%,因此建设一套离子膜法KOH生产装臵,可以增加KCl的工业用途,提高钾资源的附加值,缓和国内高纯度KOH的需求,并可出口创汇。

3、碳酸钾

碳酸钾是重要的基本无机原料之一,主要用于显像管玻壳、化肥合成气脱碳、医药、油墨、陶瓷、电焊、印染,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开发,碳酸钾在洗涤助剂和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扩大。

1995年世界碳酸钾生产能力约为50万吨,产量约30万吨;2000年生产能力约为72万吨,产量56万吨左右,而全球碳酸钾年需求量约为9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采用离子膜-碳化法生产,只有美国Vicksburg化学公司新近投产的2.5万吨/年装臵采用离子交换法生产。目前世界碳酸钾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为美国、西欧、中国、日本和韩国。主要进口国有英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主要出口国有德国、西班牙、韩国、美国等。美国Armand产品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碳酸钾生产公司,1994年完成扩建后的能力达到11万吨/年,其次是日本Asahi玻璃公司、法国Potasse产品化学公司、德国Huels和Kali公司。

1994年美国碳酸钾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5%,日本占24%,西欧占40%,其它国家和地区占11%。

随着世界范围内电视机特别是家用计算机需求的迅猛增加,刺激和推动了碳酸钾生产与市场持续走强,世界各地对碳酸钾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需大于供也是碳酸钾价格持续增加的原因。

我国作为世界碳酸钾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国家之一,随着90年代初国产彩电的逐步崛起,彩电显像管数量快速增加,同时我国化肥企业发展很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