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政策概述
摘 要: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在深入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国家从2004年起出台了一系列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人文科技培养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在以“三农”为核心的基础上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指明方向。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金农”;三电合一;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informatization, vigorousl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using informatization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income of farmer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country since 2004 our country introduced a
rang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ies, from infrastructure to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ll aspects of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ll are the "three rurals"as the core to show
dire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Agricultur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Policies; "Gold farmers"; SanDian unity;
一、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经济迅速扩张,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等新生事物正快速进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我国加入WTO后面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农业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之中,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和科技服务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寻求到新的发展空间,与世界接轨,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装上信息化的助推器。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用信息引导生产和加强农业宏观调控的轨道上来。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应该是我国需要重视起来并努力加强建设的问题。同时发展信息化战略空间之一也是农村,这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的需要。
二、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济的发展要经历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要想发展农业信息化就必须先发展农业工业化用规模经济的办法来生产农业。这是当前中国的现实是,在工业化的进程当中,我们没有给农业工业化足够的重视。导致我们国家的农业至今仍然与现代农业差距甚远。
但是从过去几年看,我们国家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效非常显著,农村信息服务的发展也很快,农村信息服务受到广泛重视。并且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应用也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这几年农村的信息化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不管国际和国内,城市和农村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但相信随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文化条件不断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三、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政策
1.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第五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指出: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有关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兴办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购置农产品运销设备,财政可适当给予贴息。深化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进一步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发展现代物流业。支持鲜活农产品运销,在全国建立高效率的绿色通道,各地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改善农产品的流通环境。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2004年开始,国家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购销多渠道经营。有关部门要抓紧清理和修改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规。
从市场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展开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改善流通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
2. 2005中英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步伐。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承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加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
不仅延续了2004年的做法,同时加强了在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为国家和农业创造更高的收入。
2005年,农业部在总结部分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进行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3.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及规划的内容明显增加,在“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中”指出要。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加强气象为农业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2006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三、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中强调要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以及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农村事业和劳动技能培训
从单纯的农村的硬件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扩充到人力资源的提高和建设上来,对农业信息换建设的资金以及精力投入也明显增加,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工程政策也在农民信息化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看出国家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有着跨越式的增长,上升到了不同与过去的高度。这同时也说明我国正加快与社会接轨的脚步。
2006年《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一)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二)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列入“十一五”时期重要议事日程。。计划用3到5年时间,通过“五抓”促使“五个根本提高”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实施重点工程,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基础。1全面实施“金农”工程。2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3启动实施“信息化村示范工程”。
加强整合开发,推进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强化培训,抓紧抓好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加强研究,加快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信息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该建议是专门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是农业部对我过农业信息化逐步高度的重视,是继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业信息化事业的进一步的肯定和扩展,将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骤及措施具体化,有利于党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展开相应的实施方案,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2006年农业部发布的《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工程“十一五”建设规划》中指出: 2005年,农业部在总结部分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在全国进行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切实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提出与之相符的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要求。顺应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为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加强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整体推进“三电合一”平台建设,所制定的有关进一步农业信息化的意义,原则目标,建设规模等具体规划。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7年根据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我国农业部特制定《全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2007-2015)》。提出以信息化提高设施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形成,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推动农村电子政务,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服务农村家园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以及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信息化服务组织。
在2007年的政策规划中,国家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事业具体到农民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上来,更进一步的增加了农村文化家园等人文方面的建设,体现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