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了解家乡的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西双版纳州的人民
三.调查方式:观察法和资料法
四.调查时间:2012-2-5至2012-2-15
五.调查内容:西双版纳州的人民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矛盾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
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
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
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
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
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
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
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
的重大进步。
2.西双版纳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人类才能生存”,傣族人民这种朴
素的生态观,影响着西双版纳州各族群众,使得西双版纳这片热带雨林得以保存,也
使得西双版纳享有着一个个美誉: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地球北回归
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中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
的地区,当今地球上少有的动植物基因库……
经过我的观察与对几年前家乡资料的调查,发现家乡的人民生活水平渐渐好转,
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巨大转变。西双版纳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
己的特色服装,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都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都是穿起了像汉
族一样的休闲,运动等服饰。偶尔在自己民族的特大节日中,才穿起自己的民族服饰。
在吃的方面,不再是偶尔下馆子,而是经常下馆子吃饭,对于本民族的特色美食,许
多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了。在当地的农贸市场,还看到更多的城市化痕迹,这里售卖的
蔬菜和农产品,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地的生态特性,在品种和品相上面,趋同于
大城市的超市产品。而西双版纳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气候条件,本来可以发展一个一年
四季不重样的绿色饮食。同时,沿着饭店、酒吧区、按摩院、KTV和卖场等物质空间,
一个平庸的城市的形制已经定型。
在住房方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以傣族为例。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泐
大佛寺一带、曼弄枫村落进行考察,同时走访了一些傣族村民,曾经是“万里平畴”
的农耕地,目前都已经开发成或者即将开发成鳞次栉比的楼盘,村庄里的旧式傣楼已
经非常罕见,全部代之以钢筋混凝土的半洋半傣的新式能耗楼。旧式傣楼,或许房间
采光不好,但从材料来说,基本上都是环保的,房屋保养所需要的材料更换也不会带
来新的污染,由于巧妙利用竹木、砖瓦和各种热带植物,围绕着旧式傣楼,基本上形
成了一个小规模的农家植物园,人的许多自然需求可以通过生态环保的方式得以解决。
而现在的西双版纳新区,使用的是常规的城市化模板,整齐划一的硬化设计,绿地的
消失,水循环的破坏,它基本上朝着北京市石景山式的破败、沉闷、灰色城市调子里
走去。从大佛寺的橡胶林底下,回望整个景洪城,满眼都是建筑脚手架和盖了一半的
高楼。如果从另一面也就是前往昆明的老山路上俯瞰景洪,这个城市基本上没有任何
热带和雨林特点…
以前的傣族人民出门都是自行车,拖拉机或者摩托车,而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是
小轿车,使得景洪市内的交通变得拥挤不堪,无奈之下将市内几个有着绿化植物的大
转盘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红绿灯的等待。
从以上结果来看,西双版纳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城乡的环境也迅速恶化。人民
的生活日益美好,最主要的原因是种植业。但是西双版纳在橡胶、香蕉、麻类、甘蔗、
茶叶、澳洲坚果等单一作物种植的蚕食之下,已经处于一种严酷的生态挑战当中。在
2007年,曾经有许多媒体连续报道这里的橡胶种植已经突破了600万亩,远远超过了
这个地区的生态极限,一时间各种专家的声音参与这场论战。由于大量种植橡胶,西
双版纳的气候越来越干燥,似乎已经和热带雨林相形渐远。到底人民的经济与生态文
明建设该如何取舍?
3.为改变州内现状而做出的行动
如今,州内的领导们也开始重视生态的发展,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大力加强
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我州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热带雨林是西双版纳
的招牌,是西双版纳的形象。让雨林常绿比GDP更重要,保护雨林就是最大的政绩。
(1)深入开展“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
认真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西双版纳州2010
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重点,相继开展了重金
属污染企业专项检查、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重点污染源专项检查、绿色护考专项
督察和各类污染源综合整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年共对450个建设项目
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审批,完成了96个建设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将审批和竣工验
收的重点项目在《西双版纳报》和云南省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公开网站、州环保局网站
等媒体上进行公示和公告。
(2)积极推进生态州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州、县(市)、区、乡(镇)、村示范创建工作。组织召开全州省
级生态乡镇建设工作会;邀请国家级专家对“创模”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勐罕镇获
“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勐海镇曼袄村委会申报“国家级生态村”通过了省级审查
和公示;勐宋、景讷、象明等7个乡镇荣获第五批“云南省生态乡镇”称号,至此我
州省级生态乡镇达29个,占全州乡镇总数的93.5%。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和“全国法制宣传
日”,进一步传播低碳知识、倡导绿色生活,加强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和生态州建设等
宣传。
(3)大力实施污染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工程减排方面。勐腊、勐捧、景真3家糖厂的PSB液态肥污染减排工程2009/2010
年榨季正常运行。景洪市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截止11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
3217.45万元,并于9月底建成试运行;勐海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于7月动工
建设;勐腊县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了项目的土地调规及初步设计招标和审
查工作,可研、环评已批复。结构减排方面。景洪市普文糖厂2008/2009年榨季开始停
产,2009年申请破产,现已进入司法程序,正在清产核资。黎明淀粉厂已于2009年全
厂关闭转产。
七.调查体会:经以上结果我得知,领导对州内的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同时建设生
态文明也是全社会共同的理念,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人民生活的富裕不能建立在
毁坏生态的基础上,人民经济固然要发展,但是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
任务。当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时,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西双版纳一定会更加美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