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物》杂志2011年第6期--北大汉简_妄稽_简述_何晋

《文物》杂志2011年第6期--北大汉简_妄稽_简述_何晋

题名为《妄稽》的竹书,入藏时竹简本来的原始排列顺序已完全散乱,不再有序,目前经过初步整理和分类,归属于《妄稽》篇内容的竹简共107枚,其中完整的简62枚,残10字以下的简6枚,残缺较多的简39枚,所存文字共约2700字。

由于整批竹简的完全整理和缀合尚未最终完成,故上述数字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最后结果,以后有可能会稍有变动。

《妄稽》篇文字抄写的竹简为中等长度(约32厘米),相当于汉代的一尺四寸左右,竹简的宽度为0.8或0.9厘米,完整的一枚简,不包括简上的重文符号和句读符号,抄写的文字一般大致在32~36字之间。

我们推测,《妄稽》整篇原文约有3000字,也就是说,整篇文字原来可能抄写在80多枚竹简上。

《妄稽》竹简虽已散乱,但根据竹简上的契口和编痕,可以知道它有上、中、下三组编绳。

大部分竹简的背后,后来发现有倾斜的划痕,我们推测这可能是用来标记竹简顺序以防错乱失序的,这有待全部竹简排序过程中和完成后验证。

这些竹简的物理保存情况还算良好,刚清理完的竹简表面一般呈黄褐色,给人“崭新”的感觉。

竹简上的文字书写在竹黄一面,书写字体为隶书,抄写工整,书法精美。

其中有一枚竹简,除了竹黄一面书写文字外,在竹青一面的上端,刮削了一小段青皮写有“妄稽”2字,这就是这篇简文的篇题应该没有疑问(图一)。

《妄稽》篇讲述的是西汉时代一个妒妇的故事,她是荥阳一位名族士人的妻子,这名奇丑无比的妒妇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她的名字叫“妄稽”,所以这个故事的题目即以“妄稽”为名,而并未用她丈夫“周春”的名字或丈夫所买美妾“虞士”的名字来作为故事的题目,虽然后两个人物亦贯穿于故事的始终。

可见故事的中心主题是“妒”。

根据其内容,我们可以说它是一篇中国所知时代最早、篇幅最长的“古小说”。

虽然对《妄稽》简的释读、排序工作还在进行之中,但通过文字释读,对其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后,也可以一窥这个故事的梗概:荥阳一位出身名族名叫周春的年轻人,有很好的品行和相貌,人见人爱,却娶了一位又丑又恶的妻子,名叫妄稽。

周春厌恶妄稽,向父母请求买妾,虽然妄稽反对阻挠,但父母和周春还是买了一位叫作虞士的美妾。

周春很爱这位美妾,妄稽却十分妒恨虞士并虐待她。

虞士欲躲避妄稽,没有成功,反遭妄稽的辱骂和残酷折磨。

最终妄稽生了大病,在临死之前对自己的“妒”遗
北大汉简《妄稽》简述
何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分述
75
762011年·第6

《宋子》、《天乙》、《黄帝说》、《封禅方说》、《待诏臣饶心术》、《待诏臣安成未央术》、《臣寿周纪》、《虞初周说》、《百家》共十五家,一千三百八十篇。

但《汉志》中记载的书,绝大部分现在已难见其貌了,《妄稽》的出土发现,也许能使我们一窥管豹。

《妄稽》这个篇题之名,据《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工作简报》第2期中说,在这批西汉竹书的座谈会上陈伟武先生提出“妄稽”意义也许就是“无稽”,这个推测非常有价值,“无稽”就是无可查考的意思,如果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再大胆地推演下去,篇中的“虞士”是否也可解为“无事”?要真是这样,《妄稽》这篇小说的特性那简直是十足了,它很好地诠释了《汉书·艺文志》对“小说家”的定义:“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说的正是所谓无稽之谈,乌有之事。

在这篇古小说里,作者对丑女之丑和美女之美,作了浓墨重彩的铺陈,有着大量具体而微的文学描写,令人叹为观止。

在汉赋中,虽然也不乏对美人外貌的描绘,但相比之下,却远不如这篇故事中如此丰富和具体。

除此之外,篇中还有其他细节的精彩描写,故事情节曲折、丰富,跌宕起伏,阅读中常令人唏嘘不已。

但这篇地下出土发掘出来的故事的特点和价值,不仅是文学上的,虽然我们今天称之为“小说”,但由于其内容是贴近于当时生活的世俗题材,它反映出的西汉士人家庭中各类人物之间复杂的伦理与关系,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妻妾关系等,又是我们研究西汉社会习俗、家庭关系、道德伦理的重要材料。

进一步,从这篇出土文献的内容出发,我们还可以展开更丰富的讨论,如西汉的经济、纺织品、诉讼等等。

总之,这篇两千多年前的古小说,将会给我们的文学和史学研究带来一系列的新话题。

[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放马滩秦简》,第
94、95页,中华书局,2009年。

[2]连云港市博物馆等《尹湾汉墓简牍》,第124页,
中华书局,1997年。

[3]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释
文》第223、239页,文物出版社,1990年。

[4]钟守华《楚、秦简〈日书〉中的二十八宿问题探
讨》,《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年第4期。

[5]同[3],第239~240页。

[6]同[4]。

[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九店
楚简》,第53、54页,中华书局,2000年;参刘乐贤
《简帛数术文献探论》,第77、78页,湖北教育出
版社,2003年。

[8]同[7]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第72页。

[9]尚民杰《云梦〈日书〉星宿记日探讨》,《文博》1998
年第2期。

[10]同[7]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第83页。

[11]《释文》原文作“官:东臂(壁)……奎……娄”。


案:“官”应与上文“为吏”连读,不应另起一段。

“东壁”为正月二日和三十之宿,“奎”为二月朔
日和二十九日之宿,“娄”为二月二日和三十日
之宿。

据《图版》第125页,该简“奎”字以上残
缺,原文当有“二月”字样。

[12]《释文》原文作“十月,心……尾……箕……斗
……牵牛”,下接“十二月”,而无十一月。

今案:
“斗”,为十一月朔日和二十九日之宿,“牵牛”为
十一月二日和三十日之宿。

依该篇体例,“斗”、
“牵牛”应属十一月。

据《图版》第127页,该简
“斗”字上有缺文,原文当有“十一月”字样。

[13]同[3],第237~238页。

[14]同[9]。

[15]同[3],第201、223页。

(上接第85页)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分述
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