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鱼类资源
体侧扁,头较大,但远不 及鳙。口阔,端位,下颌 稍向上斜。鳃粑特化,彼 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 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 器官。眼小,位置偏低, 无须。下咽齿勺形,平扁, 齿面有羽纹状,鳞小。自 喉部至肛门间有发达的皮 质腹棱。
▪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 黄鲢,松鱼,鰫鱼,大头鱼。 英文名:Bighead ,
中、下层
鱼类。生活在 江河流水中。 主食水生昆虫 和软体动物。 产卵期4~5月, 在流水中进行。 最大可达7~8 市斤,为常见 的经济鱼类。
分布于全 国各主要水系。
鳡(Eiopichthys bambusa) ▪ 俗称:黄鱄、黄钻、黄颊鱼、竿鱼、水老虎、大口鳡、鳏。 ▪ 英文名:Yellowcheck carp 。
俗称:鳊鱼,长春 鳊,草鳊,油鳊, 长身鳊;古名槎头 鳊,缩项鳊。 英文名:White bream , Beijing white bream
体高,甚侧扁,呈长菱形, 头后背部隆起。头小,近 似三角形;口较小,端位; 上颌比下颌稍长,上下颌 前缘且角质层。无须。腹 面自胸部基部下方至肛门 间有明显的皮质腹棱。背 鳍具强大光滑的硬刺,臀 鳍鳍条较多,基部很长。 体背部深青灰色,其它部 分银白色;每个鳞片的后 部有一宽黑斑,各鳍灰黑 色。
体长而侧扁,头背面平直,头 后背部隆起,尾柄短,其长短 于或等于其高。腹部自胸鳍基 部至肛门有明显的腹稜。口小, 上位;下颌突出,向上翘,口 裂和身体纵轴几乎垂直。眼大, 鳞细小;背鳍短,具有强大而 光滑的硬刺。侧线前端略向下 弯曲,后端复向上延至尾柄正 中。体背部灰褐色,体侧和腹 部银白色,体侧鳞片后缘具黑 色素斑点;背鳍灰白色,腹鳍、 臀鳍和尾鳍下叶均呈桔黄色, 尤以臀鳍色最深。生殖期间雄 鱼的头部和胸鳍条上出现珠星, 生殖期
俗称:青梢子、青餐
头后背部稍隆起。下颌突出于上颌的前方,口斜裂。侧线鳞64~71。 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起点。臀鳍条3,23~29。
▪ 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红鳍原鮊(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
俗称:短尾鮊,黄掌皮,浮鲢,黄尾鲹,红梢子,巴刀,小白鱼。 英文名:Redfin culter
鲫体侧扁而高,体长为体高的2.2-2.8 倍,腹部圆,头较小,吻钝,口端位, 无须,下咽齿侧扁。背鳍和臀鳍均具一 根粗壮且后缘有锯齿的硬刺。鳞较大, 整个身体呈银灰色,背部深灰色,腹部 灰白色。
▪ 鲢(Hypophthaimichthys molitrex)
俗称:鲢子,白鲢,边鱼。 英文名: Silver carp , Silver loweye carp
我国主要鱼类资源概述
我国的鱼类资源
▪ 第一节 鱼类资源 ▪ 我国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按地理分布可区分为以下四大类型:
▪ 一、内陆土著淡水鱼类
▪ 我国内陆土著淡水鱼类共804种,分别隶属于13目39科232属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渔业卷》,1995)。其中鲤形目的种类为最 多,有632种,分隶于6科160属,占内陆水域土著鱼类总数的 77.2%。其次为鲶形目鱼类共84种,分隶于8科23属,占总数 的l0.4%。第三为鲈形目鱼类共56种,分隶于9科20属,占总数 的6.9%。第四为鲑形目鱼类共22种,分隶于5科14属,占总数 的2.7%。其余为鲟形目7种,分别为2科3属;七鳃鳗目、鲱形 目、颌针鱼目、鳕形目及合鳃目各有l科1属6种。
▪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
俗称:青鲩、螺蛳青、黑鲩、 青根鱼、乌青鱼、黑鲲、青棒、 钢青
青鱼体较大,长筒形,尾 部稍侧扁。头顶宽平。口 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 于下颌。无须。眼位于头 侧正中。鳃耙稀而短小。 下咽齿呈臼齿状,齿面光 滑。腹部圆。
▪ 鳊(Parabramis pekinensis)
▪ 团头鲂(M.ambiycephala Yih)
俗称:团头鳊,平胸鳊。 英文名:Bluntnose black bream , Wuchangfish , Bluntsnout bream
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 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 2.0-2.3倍。头小,吻圆钝, 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 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 胸部平坦,腹部仅自腹鳍基 部至肛门,具有皮质腹棱。 背鳍具光滑硬刺,其长度较 头长为小;臀鳍长,尾柄高 而短。体背部青灰色,两侧 银灰色,体侧每个鳞片基部 灰黑,边缘黑色素稀少,使 整个体侧呈现出一行行紫黑 色条纹,腹部银白,各鳍条 灰黑色。
Bighead crap
鳙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 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 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 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 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 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 仅腹鳍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 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 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 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 不规则小斑点。
俗称:大白鱼、翘嘴巴、翘壳、白丝、兴凯大白鱼、翘鲌子、鲌刺鱼 、翘嘴白鱼。 英文名:Topmouth culter 。
体长,甚侧扁,头背面平直,头后背部为隆起,体背部接近平直。 口上位,下颌很厚,且向上翘,口裂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 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至肛门间有腹棱;背鳍具强大 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 侧银白,各鳍灰黑色。
▪ 在内陆土著淡水鱼类中,有以下特点: ▪ 1.种类繁多,而且以鲤科鱼类为主体。我国的鲤科鱼类
共有12个亚科120个属433种,占全国内陆水域土著淡水 鱼类总数的53.7%。 ▪ 2.我国特有的种类,如青鱼、草鱼、鲢、鳙鱼均为主要 的经济鱼类。它们的发源在我国,也是我国固有的种类。
▪ 3.以温带鱼类为主。 ▪ 4.主要经济鱼类分布广、适应性强。
俗称:华子鱼,滑鱼,白鱼,沙包。
英文名:Amur ide
丁(鱼岁)Tinca tinca(Linnaeus)
体较高,略侧扁,腹部圆。口小,端位,口裂稍向上倾斜,口角具触须1对。 鳞细小,隐藏于皮下。侧线完全。背鳍短,无硬刺,其起点位于腹鳍起点之后。 尾鳍微凹或平截。 冷水性鱼类,生活于静水湖泊或缓流的河段。常在底层活动,杂食性,适应性 较强。每年5~7月份产卵于水草上。最大个体可达700毫米,重7500克。分布 于欧洲,我国仅见于新疆。
▪ 铜鱼(Coreius heterodon)
俗称:尖头、水密子、尖头棒、尖头水密子、退鳅、假肥沱、麻花鱼、桔棒、 竹鱼、黄道士、铜钱扣、金鳅。英文名:Brass gudgeon , Bronze gudgeon 。
体细长,前端圆棒状,后端稍侧扁。头小,锥形;眼细小;口 下位,狭小呈马蹄形;头长为口宽的7-9倍。下咽齿末端稍呈钩 状;须1对,末端超过眼后缘。胸鳍后伸不达腹鳍起点。体呈 黄铜色,各鳍浅黄色。多见于长江流域
吻鮈分布于长江中 上游和闽江水系。
生长较慢,个体 不大,但分布比较 广泛,常与相类似 的鱼类生活在一起。 天然产量不少,个 体肥壮,为习见的 中小型食用鱼类。
俗称:麻杆,秋子,长鼻白杨鱼。
体细长,前段圆筒状,后部 细长而略侧扁,腹部稍平。 头尖,呈锥形,其长远大于 体高;吻尖长,显著向前突 出。口下位,呈马蹄形。唇 厚,无乳突,唇后沟中断, 间距甚大。口角须1对,粗 而短,长度与眼径相等或稍 长。眼大。
▪ 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瓦氏雅罗鱼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口端位,口裂倾斜,上、下颌等长,唇薄, 无角质缘。头长小于体高。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与至尾鳍基距离相 等。鳞中等大,腹部鳞片较体侧鳞小。侧线完全。 喜栖于河口、小河汉及山涧溪流。江河解冻后即成群溯游产卵。常 见个体长170毫米,最长可达370毫米。由于其繁殖力强,资源较丰 富,为我国北方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黑龙江、鸭绿江、辽河 及黄河等水系。
鳊为草食性鱼类,主要食 物有水草、硅藻、丝状藻 等,亦食少量浮游生物和 水生昆虫。
▪ 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
俗称:三角鳊,乌鳊,平胸鳊。 英文名:Black bream 。
体高,甚侧扁,呈菱 形,头后背部隆起。 头小,口端位;上下 颌前缘均具发达的角 质层。腹棱仅自腹鳍 基部至肛门;背鳍具 光滑硬刺,其长度显 著大于头长;尾柄长 大于或等于尾柄高。 体背部青灰色,两侧 浅灰色带有浅绿色泽, 腹部银白,每个鳞片 后部较深,各鳍呈青 灰色。
体细长,亚圆筒形,头尖长。 吻尖,呈喙状。口大,端位, 下颌前端正中有一坚硬突起与 上颌凹陷处相嵌合。无须,眼 小,稍突出。下咽齿3行,齿 末端呈钩状。鳞细小。背鳍较 小,其起点位于腹鳍之后;尾 鳍分叉很深。体背灰褐色,腹 部银白色,背鳍、尾鳍深灰色, 颊部及其它各鳍淡黄色。
▪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 蒙古红鲌(E.mongolicus)
俗称:红梢子,尖头红梢子。 英文名:Mongolian culter
体长,侧扁,头部背面平直,头后背部稍隆起。吻稍突出,口端位, 下颌稍突出,口裂稍斜。腹鳍基甚至肛门有腹棱,背鳍具光滑的硬 刺;尾鳍分叉深,两叶末端尖,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部及头部呈 浅棕色,腹部银白,背鳍灰色,胸鳍、腹鳍、臀鳍及尾鳍上叶均为 浅黄色,尾鳍下叶为桔红色。
▪ 花滑(Hemibarbus maculatus)
俗称:麻鲤,麻叉鱼,大鼓眼,吉勾鱼,花鸡公。
体长,前部略呈棒状,后部稍侧扁,腹部圆。吻钝圆,口下位,弧形。下唇两侧 叶不发达,颐部中央有一小三角形突起。须1对,很短。前鳃盖骨和眼眶至吻部 有明显的粘液腔。背鳍具光滑的硬刺。体灰褐色,体上及背鳍、尾鳍均具有许多 黑色斑点,体侧正中有7-11个较大黑斑。
▪ 圆口铜鱼(C.guichenoti)
俗称:方头水密子、肥沱、水密子、金鳅、圆口、麻花
圆口铜色与铜鱼外形相似。 其主区别是:圆口铜鱼吻较宽 圆,口宽,呈弧形;胸鳍特别 长,后伸远超过腹鳍起点;体 呈浅古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