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研究1、研究背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全面展开和深化,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建设纲领性文件。
上海交通大学新制定的《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党支部建设条例》、《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条例》两个条例明确基层教职工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的定位,要求抓好领头人,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结合实际发布了《关于〈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党在基层单位中直接领导、参与、服务行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坚强核心。
高校党支部是党联系高校师生的纽带和桥梁,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党支部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
如何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党支部工作乃至党的基层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从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从建立党支部书记队伍选拔、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四种机制出发,探索建设一支始终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人才辈出、结构合理的党支部书记队伍有效方法和途径。
2、研究意义新的形势下党支部的工作领域正在由单纯的党内管理走向全方位的管理工作,基层党支部不仅要做好党内管理工作,要掌握、感悟党员的内心世界,用真情实感做好党员的教育工作,还要拓展新的工作空间。
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做好党支部工作,关键在党支部书记。
基层党支部书记位置关键、责任重大,因此,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使党组织始终成为带领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件、图书资料,在了解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座谈、访谈、调查问卷,在统计分析和访谈材料整理的基础上,找出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目前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索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途径、基本程序及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支部民主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设想和制度保证。
3、研究方法(1) 文献检索:查阅相关文件、图书资料,了解国内外基层党支部民主建设工作研究的现状。
(2) 问卷调查和访谈。
(3) 统计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1)支部书记队伍现状我院支部书记基本情况如下:性别:男性占25%、女性占75%;年龄:26-30岁25%、31-35岁75%;学历:硕士25%、在读硕士25%、在读博士占50%;职称:中级75%、初级25%;入党年限:5年以下25%,6-10年50%,11-15年25%;党支部书记任职年限:5年以下75%,6-10年25%。
党支部书记专兼职情况:兼职75%、专职25%。
(2)被访党员基本情况共计调查45名党员,30岁以下占35.48%;30-39岁占29.03%;40-49岁占19.35%;50以上占16.13%,男女各占38.71%、61.29%。
调查对象中教师最多,占40%,其次是学生23%,行政管理人员14%。
(3)支部书记的合适人选调查对象认为担任支部书记最合适人选,青年干部、业务骨干、教研室主任各占64.52%、19.35%、16.13%。
(4)党员对支部工作的满意度对党支部7项基本任务(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的情况;团结师生员工,保证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提高党员素质的情况;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党员活动形式生动多样;书记布置工作任务,并检查执行情况;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情况;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满意率均为83.87%,一般为16.1%,没有党员不满意。
调查结果表明党员对党支部工作的情况总体是满意的。
(5)党支部发挥最主要的作用认为党支部发挥的最大作用,学习宣传、带领发展、开展党建、维护稳定分别为41.94%、35.48%、12.90%、9.68%,最多是学习宣传。
(6)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落实最不够的是激励保障机制,达48.49%,管理监督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均为19.35%,说明激励保障机制尚需加强。
(7)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最需开展的培训选项中,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党史党建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各占45.16%、12.90%、16.13%、25.81%和0。
(8)好支书应具有的素质对于好书记应具有哪些素质,共设五个选项,按重要性依次排序,并按分值计算,即排在第一位的得5分,第二位得4分,以此类推。
本次调研数据表明,“党性强作风正”选项均数值为4.19,方差为74.83,虽然该选项均值交高但方差最大,因此可看出,对于该选项的重要性认定差异较大。
“办事公道”选项均值为2.84,方差为62.19,该数据表明此选项的重要性一般,且方差较大,即调研者认定重要性差异较大。
“联系群众,有威信”选项均值3.48,方差是37.74,表明该选项重要性较为重要,且方差小,表明分值较为接近。
“有组织能力”选项均值为2.84,方差为32.17,变异系数为0.088,该选项重要性一般,方差小,趋同性高(见表1)。
(9)支部书记目前最需加强的能力支部书记目前最需加强的能力分四个选项,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综合能力,各占29.03%、19.35%、29.03%、22.58%,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所占比重最大,此结果对加强支部书记思维能力培养、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最大优势中政策支持占比重最大为32.26%,专业知识技能最少,为3.23%,其余选项:工作环境占22.58%、工作经验占29.03%、其他占12.90%,调查显示了政策导向的重要性。
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的最大阻力,工作经验占比重最大,为29.03%,最少是专业知识技能为3.23%,其余选项中政策25.81%、环境19.35%、其他22.58%,说明支部书记工作经验对支部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帮助,支部工作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11)支部书记工作考核的最佳形式支部书记考核最佳形式选项中党员评议、群众评议、党员评议各占43.75%、31.25%、25.00%,三者涉及层面不同,在考核中可将三者对支部书记的考核结果设置一定权重,组成最终考核结果。
支部工作的考核频率半年、一年、两年所占比例为12.90%、64.52%、22.58%,一年的考核频率占了绝大多数,具有一定代表性。
5、分析与建议: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我院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激励机制不够明确党支部是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组织落实党委决策指示和推动各项工作的基础。
只有党支部作用发挥好了,学科发展的基础才牢固,各项工作的开展才有坚实的组织保证。
得人才者得天下,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领头人,党支部书记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也关系到学科建设的顺利进行。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研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规划,尤其是激励机制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尚缺乏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划。
(2)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尚有待提高《党章》第五章第30条明确规定:党的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新上任党支部书记对党支部工作规律和程序不熟,经验不足,工作中会感到不得要领,无从下手。
还有一些兼职党支部书记忙于本身的业务工作,政治理论和党建知识学习相对较少,在工作中不太注重研究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造成支部活动内容老化,方式陈旧,不能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
(3)跨教研室设置党支部存在的问题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学术研究的单位,一般采用在教研室建党支部,而我院由于教研室规模小,一般均为跨教研室、在大学科上建支部,这也是目前较常见的支部设置方式,但支部工作中容易产生人员难管理、工作难开展、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通气不够等问题。
同级的党支部书记在行政上不担任职务,缺乏知晓度,没有发言权。
我院党支部书记基本是兼职,相应的岗位职责要求及年终考核标准不明确,有的兼职支部书记认为:既然“兼职”,说明党务工作不是主要工作,党支部书记在教研室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的发言权,有的兼职党支部书记仅仅满足于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党支部工作停留在政治学习、收缴党费、发展党员,至于保证监督作用、参与本部门重大决策等职责被不同程度淡化、忽视。
在调研基础上对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组织保障机制,重视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党支部设置要适应学校、学院的管理模式、学科设置的需要和变化,以学科或教研室为基础设立党支部,实现党支部建设和学科建设双促进。
按学科或教研室组建党支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由同级的行政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副高以上学术骨干兼任党支部书记等职,由业务骨干、青年干部组成支委,可以在组织体制上夯实和强化党支部的政治核心地位,使党支部书记真正发挥参与、支持、领导与保证作用,保证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渗透到中心工作中去,有利于党支部把中心工作难点作为党支部工作重点,有利于党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虽然我院教研室规模普遍较小,但我们仍应积极探索相应的组织保障机制,尝试按学科或教研室设置党支部,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
应明确规定支部书记参与科室全面管理,负责科室职工思想政治建设。
支部书记参与教研室管理,其范围主要是:(1)对学院重要决策,包括发展建设规划、改革方案等以及学院的年度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有知晓权。
(2)参与职称晋升、课题申请、骨干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及职工年终考核等工作。
(3)参与学术公正、平等工作的监督权。
党支部工作与科室行政工作应重心一致,内容统一,要联系实际,正确定位。
党支部书记要成为与教研室主任之间、党员之间、群众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平台。
在学科发展中,要足够重视支部这个平台,积极关心和参与支部工作,发挥支部作用。
党总支要高度重视支部建设问题,定期举办支部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建立院级领导联系支部制度,定期开展指导,经常对布置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督促落实, 要虚心听取支部书记意见,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于组织涣散、纪律松驰、不起作用的党支部, 要及时进行整顿。
(2)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做好支部书记选拔工作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纳入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与其他人才建设一样规划、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