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与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从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出发,就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
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基本思路和基本要求进行探讨,以期解决传
统共青团工作的难点,增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生命力、实效性和创
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高
校学生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高校共青团工作转换
观念,探索新的工作机制,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全面创新。在
学生工作中引入现代管理学的“项目化管理”理论,搭建了学生工
作项目化管理的平台,建立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强化过程管理、
完善评价体制、推动育人工作。通过项目化平台的操作,促进学生
全面成长成才,推动辅导员工作创新,吸引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工作,
从而增强了学生工作的生命力、实效性和创造力。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及其可行性
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是指高校共青团工作在高校团委及
有关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下,紧紧围绕各项工作,把高校共
青团工作事务和活动变成项目,把复杂项目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项
目,确立项目方向和目标,按照管理学中项目管理的模式建立管理
体系、合理有效配置项目资源、落实目标责任、建立考评机制,用
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来管理高校共青团工作。以达到培养具
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
首先,高校共青团工作具备项目化管理的诸要素。高校共青团
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资金相对有保证,成员配置合理,参
与项目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而且,团体协作有优势,非常适合
进行项目化管理。
其次,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工作普遍
性不够。组织开展的项目和活动,学生参与率不高,活动的参加者
局限在少数有特长的学生中。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是强化大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益尝试,是引入市场化机
制和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重要途
径,符合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容易得到学校主管职能部门的
支持。
最后,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社团等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
情和活力,调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团活动也为
大学生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
台,特别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专业技
能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二、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是指把高校学生事务和活动变成项
目,把复杂项目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项目,按照管理学中项目管理的
模式建立管理体系、合理有效配置项目资源、落实目标责任、建立
考评机制,用项目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来管理高校共青团工作。
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应当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和学生
第二课堂精品活动的孵化器,营造 “项目人人可以申报,参与人
人机会均等”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1.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生命力
项目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源,优化
工作流程,化解项目矛盾与冲突,提高项目资源利用效率。
在项目立项阶段,根据学校每年发布的项目指南,学生可以自
主地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主题填写立项申请表,向各二级院系的
项目化办公室提出立项申请,并提出活动方案、预期目标、经费预
算及可行性分析。大学生活动项目化运行中心、二级院系学生工作
项目化办公室对立项申请组织评审,同意是否立项并确定经费支持
额度。对于相同或相似的项目,采取竞争立项或者合并立项的方式,
以避免学生活动重复建设的情况出现。
在项目运行结束后,要求项目负责人应向校大学生活动项目化
运行中心上交详尽、完善的总结和图片、音像材料。一方面培养了
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查漏补缺,吸
取经验教训。
2.坚持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要发挥专职思政工作者的作用,更要发挥教师、行政、后勤管
理人员的作用。学生工作项目化从老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来推进工
作,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这样辅导员不仅锻炼了管理能力,
培养了创新精神,也在学校搭建的育人平台上锻炼成长,在自己的
工作领域中形成专长,做出特色和成绩。另一方面积极制定政策,
鼓励和吸引行政人员、专业课教师参与项目化工作,担任项目指导
老师,参与到学生工作中来。
3.坚持品牌性原则,提高学生工作的创造力
实施学生工作项目化过程中应当坚持品牌性原则,通过项目化
运作,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与特色。逐渐形成以校级品牌项目为引
领,院系建设项目、普通学生校园经理试点项目(cpm)为基础的
项目化的实践教育体系。要有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应当对品牌项
目、建设项目、cpm试点项目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应包含学生打分、
自评、组织打分和答辩四部分。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的基本要求
1.加强领导,规范组织
知识型大学生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
面、多阶段和多人员,并且以学生为主,单靠学生自己凭热情、凭
干劲是不行的。因此,学校学生主管职能部门必须加强领导,规范
管理。每一个学校都应当根据本校特点,由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牵
头成立学生项目化管理办公室,统一组织、管理、规范项目化管理
工作。在制定出严密的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面向全校班团组
织、学生会组织、社团组织征集项目化管理项目。
2.保障条件,提供支持
高校共青团工作要进行项目化管理必须有资金、场地和师资作
保障。从本质来看,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包
括人力、物力的整合,资金的合理使用,资源的合理配置,人员的
有效合作等方面。要从学校人才培养的高度来认识这一新生事物,
并且尽可能的为开辟必要的活动基地(相对固定的实验室和设备),
拨出专款专用于大学生创新活动,配备导师全程指导大学生实践活
动。
3.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高校共青团工作,归根结底是教育人、培养人、锻炼人的活动,
重在育人过程。因此,学校非常有必要大力地宣传,吸引更多的大
学生关注、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和活力,营造投身实践、
献身科学的氛围,从而达到培育优质的校园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
究,2006,6.
[2]余培雄.关于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思考[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05,9.
[3]刘国靖.现代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4]刘永哲.项目化管理: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实践[j].项
目管理技术,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