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汽车市场营销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汽车金融研究学院汽车交通学院年级2009级专业汽车市场营销(市场策划方向)学号200906020105学生姓名刘自强指导教师李红梅2012 年 3 月毕业设计(论文)鉴定表院系汽车交通学院专业汽车市场营销(市场策划方向)年级 2009级姓名刘自强题目汽车金融研究指导教师评语过程得分: (占总成绩20%)是否同意参加毕业答辩指导教师 (签字)答辩教师评语答辩得分: (占总成绩80%)毕业论文总成绩等级:答辩组成员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班级学生姓名刘自强学号 200906020105 发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月日题目汽车金融研究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汽车业一直处于增长态势,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势必成为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对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非常必要。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一项个人金融业务,在国际上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出现了困境,组建汽车金融公司作为一种新型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模式正成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研究它的发展优势,分析它存在的问题,设计它的运营方案,将有力推动我国未来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20 周)第一部分收集资料,确定论论文题目与填写任务书 ( 1 周)第二部分完成开题报告,确定写作提纲;( 2、3周)第三部分撰写论文各章节内容; ( 4—7周)第四部分加工整理、完成论文初稿;( 7-12周)第五部分提交并审定终稿( 12-15 周)评阅及答辩论文答辩,最终修改定稿;(15-20 周)备注指导教师:年月日审批人:年月日摘要近年来,我国汽车业一直处于增长态势,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势必成为金融机构消费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对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非常必要。

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一项个人金融业务,当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低迷,汽车消费信贷中在的诸多问题难以依靠商业银行完全解决。

面对新一轮通货紧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探讨我国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新模式——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对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在国际上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银行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出现了困境,组建汽车金融公司作为一种新型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模式正成为理论界和实务部门共同关注的焦点。

研究它的发展优势,分析它存在的问题,设计它的运营方案,将有力推动我国未来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紧缩;消费信贷;汽车金融;运营方案目录引言 (9)一、汽车金融的起源与发展 (10)二、国外汽车金融的模式 (11)(一)汽车金融的”泛化模式” (3)(二)汽车金融的“深化模式” (4)(三)汽车金融的“混合模式” (5)三、国外汽车金融的发展现状 (6)(一)提供汽车金融服务的公司形式多样化 (6)(二)金融监管规范,收益稳定增长 (7)(三)专业优势明显,业务扩展快速 (9)(四)调整变革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10)四、汽车金融的定义与赢利特点 (12)(一)汽车金融的定义 (12)(二)汽车金融的赢利特点 (12)(三)调整阶段(2003年中-2004年8月) (14)(四)稳步发展阶段(2004年8月以后) (14)五、中国目前汽车消费信贷的7个特点 (15)(一)出现八大汽车金融公司 (15)(二)当前信贷购车的比例仅占5—8%,商用车需求仍然旺盛 (15)(三)乘用车信贷的核心用户是:低收入、中青年、特大城市群体16 (四)不愿意贷款买车的主要原因:利息问题、”量入为出”的生活态度、手续繁琐 (16)(五)国内汽车信贷,由”经销商操作”占主流 (17)(六)从主导模式看,汽车金融公司信贷模式占优 (17)(七)“房产”“车辆”是国内汽车信贷担保的主要方式 (18)六、中国汽车金融的三大软肋 (18)(一)市场融资 (18)(二)赢利渠道窄 (19)(三)风险高 (19)七、中国汽车金融的突破机会 (19)八、形成汽车消费信贷现状的原因分析 (20)(一)严重扭曲的汽车金融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得到修正 (20)(二)车市步入降价周期,理性违约上升 (21)(三)汽车消费环境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21)九、解决汽车消费信贷现状新思路 (22)(一)汽车金融公司在提供汽车消费信贷服务方面的业务优势 (23)(二)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24)(三)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发展运营方案 (25)结论 (27)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行,投资过热、通货膨胀的局面已经得到初步缓解,固定资产投资明显放慢,2005年上半年投资增长率比去同期下降了一半,中国经济周期正步入下行通道。

根据摩根斯坦利在今年7月初发布的报告,目前中国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水平不超过70%,产能闲置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使得汽车企业在今年前5个月的利润下降了190亿元人民币。

由于通货膨胀风险的释放,曾经火爆的汽车市场行情从2011年下半年起就开始回落,同时伴随着汽车信贷保险的退出,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总体规模呈现下降趋势。

当前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低迷,汽车消费信贷中在的诸多问题难以依靠商业银行完全解决。

面对新一轮通货紧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探讨我国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新模式——发展汽车金融公司,对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汽车金融的起源与发展汽车金融服务最初是在20世纪初期,汽车制造商向用户提供汽车销售分期付款时开始出现的。

它的出现引起了汽车消费方式的重大变革,实现了消费者支付方式由最初的全款支付向分期付款方式的转变。

这一转变虽然促进了汽车销售,但却大大占用了制造商的资金。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消费市场的扩大和金融服务及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汽车制造商又开始从社会筹集资金,通过汽车金融服务这个新的融资渠道,利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来解决制造商在分期付款中出现的资金不足等问题。

这样,汽车金融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融资一信贷一信用管理” 的运行过程。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是汽车销售中商业性放款和汽车个人消费贷款的主要提供者。

1919年,美国通用公司设立的通用汽车票据承兑公司是最早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主要向汽车消费者提供金融信贷服务。

1930年,德国大众公司推出了针对本公司生产的” 甲壳虫” 的未来消费者募集资金。

此举开了汽车金融服务向社会融资的先河,同在此前由美国通用公司创立的汽车销售中商业性放款和汽车个人消费贷款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务,形成了一个初具雏形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

二、国外汽车金融的模式综观国外汽车金融的百年发展历史,汽车金融基本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这3个阶段体现了汽车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汽车金融的”泛化模式”这是汽车金融的初期形态,是以增强汽车消费市场的成长性、拓展汽车消费市场的总量、助长汽车消费能力为直接目标的信贷融资模式,其实质是以信贷工具为基本手段来达到汽车消费量的扩张。

“金融对汽车产业的泛化”是从横向来衡量汽车金融对汽车产业的渗透和影响。

金融作为现代产业和经济的核心,经历了从最初游离于汽车产业之外来提供有限服务,到完成同汽车产业的混合生长,最终以汽车产业的支配性力量引导整个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汽车金融一般是在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产能规模,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汽车消费能力难以跟上汽车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基于对汽车产业愈来愈大的非规则流动资金的有效管理需求的情况下出现的,通过产业资本同金融资本的相对专业化的分工及融合生长,旨在发挥金融的作用来发展汽车消费市场。

汽车金融的泛化过程,就是汽车金融沿着汽车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即生产、流通及消费的轨迹,理顺汽车产业内部的资金流动和融通关系,形成最佳的资金运动路线;同时沿着汽车营销的链条,按照汽车生产商、汽车经销商、汽车消费者、汽车服务提供商的顺序,形成优化的金融资源运动路径。

以上两者资金运动形式的统一,构成了汽车消费群体的增长和扩大的市场化力量。

在汽车金融的” 泛化模式” 中,汽车信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汽车消费信贷,发挥金融” 过桥” 作用,帮助大部分不具备现实汽车消费能力的客户提前实现对汽车的消费;通过对汽车直接消费和汽车关联消费的带动,发挥金融的” 杠杆” 放大乘数作用,推动全社会的金融资源向汽车产业优化配置;发挥金融投资的现金流量管理作用,对汽车产业各个环节特别是流通和消费环节以非规则形态存在的大量现金流进行投资收益化的匹配和管理,达到节约、效益和风险管理的作用。

(二)汽车金融的“深化模式”这是汽车金融的发展形态,是汽车消费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之后出现的以销售市场整合和营销规模效益化为基础的金融运作模式,其实质是在汽车金融量扩张的情况下的质的提高。

“汽车金融的深化”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针对汽车消费者和相对狭小的汽车消费市场,从信贷等单一的金融工具逐渐发展到以综合应用金融工程的技术性手段,对汽车消费者提供投资服务,以增强对汽车的消费能力,扩大汽车消费及汽车金融产品的流通量;其次是对汽车生产厂商,主要通过间接方式参与汽车集团统一的资本运作和投资银行行为,从汽车金融公司的角度提供相关服务,帮助汽车厂商优化公司结构,挖掘汽车产业的创利能力,以适应汽车产业全球化、金融化的需要。

这一现象是以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规模的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汽车金融公司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以及汽车信贷产品的证券化为标志的;最后是针对汽车金融公司自身,按照金融深化的要求,从汽车金融公司的制度体系、运作管理体系等方面完善和发展。

汽车金融的“深化模式”是在不放弃汽车金融的信贷业务或者为了更好地开展汽车信贷业务为前提,以进一步提高汽车销售为目的,对与汽车销售更直接和有关的流通销售体系,有时甚至包括汽车的生产、流通、售后服务等汽车产业链内各个环节进行的收购、兼并、重组,即以投资银行手段对整个汽车销售市场,甚至整个汽车产业进行以技术最优化、规模经济化、价值最大化和产出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产业整合。

汽车金融机构深度参与汽车销售市场甚至产业兼并重组的原因,是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已经成为汽车产业链条中资本和利润收益最大的一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收益贡献率平均占到了整个母公司的30%—50%左右,其在汽车产业中的地位已经跃升到产业制造等部门之先,成为汽车产业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