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新闻专题的版面设计

网络新闻专题的版面设计

网络新闻专题的版面设计时间:2011-08-20 21:38:00 作者:; 来源:●施秀芳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的总汇。

版面设计是美的体现,可以直接推动内容的传播。

网络编辑应根据专题的内容,构建明晰的专题框架和新颖的表现形式,以吸引读者眼球。

下面对人民网汶川地震专题“汶川巨变三年间”进行分析。

专题栏头设计专题的栏头是专题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第一个要素,也是烘托专题气氛的一个重要手段。

精心制作的专题栏头,可以使人们在瞬间形成对于专题的基本印象。

人民网2008年的“四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专题——黑色的字辅以白色勾边,并将数字凸显出来,倒塌的灰色房屋,传递出一种凝重的气氛。

2009年的“汶川答卷”专题——绿色树叶新芽驱散了大部分黑色,象征希望。

2010年的“重建,新生汶川巨变彰显中国力量”——蓝色为主的底色,学生们灿烂的笑脸,可以烘托新生汶川的主题。

2011年的“汶川巨变三年间”专题——蓝天白云下绿叶繁茂,代表了新生的力量,以一本厚重的书本样式呈现在网民面前,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

“汶川巨变三年间”专题栏头的视觉冲击力使网民瞬间形成基本印象,吸引网民关注汶川这几年的巨大变化,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状态。

专题版式设计人们长久以来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从上而下”。

根据这一习惯,人民网的网络编辑将最吸引受众的内容放在左上角,大致上采取“川”型版式。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排大字和FLASH图片,左边是重要新闻信息,中间配有小图片镶嵌于文字中,右边是配有底色的“微博汶川”、“留言寄语”等互动环节,达到整体富有层次感的效果。

整体版式大气庄重。

专题的最右下角留白,一般右下角是关注的“弱势区”,网民基本上不会关注,此区留白是编辑的明智之举。

专题色彩搭配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专题的色彩应与主题和风格相一致。

色彩搭配应为内容服务,并与其他网站同类题材的新闻专题区别开来。

专题版面总体的平衡感可以通过暖色调与冷色调之间的调配和各栏目版面面积的协调来把握。

在人民网此次专题中,通栏的大标题和下面的新闻图片主要是暖色调,周围文字版面以黑色、绿色为基调,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冷暖和谐的大版面。

主标题以黄褐色为主,网民可以明显地看到色调变暖,文字醒目抢眼,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庄重、理性和大气。

专题图片选择网络编辑在策划版面时,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以及如何选择处理图片,以怎样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对最终的页面效果与传播效果都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图片的运用可以活跃页面、丰富内容,使报道更有立体感、形象感。

配图如果具有特点,将图片个性化组合,可以体现专题的独特视角。

对一些重大的焦点性新闻事件,编辑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处理。

首先,可以把一些与新闻事件联系紧密的照片嵌入文字报道中,达到一种相互印证的效果。

其次,可以将大量的新闻照片组织成图片专栏,使确实有兴趣的网民点击进入第二层或第三层去阅看。

最后,编辑还可以集纳一组联系密切的图片,制作成图片短剧。

人民网的图片处理十分到位,将新闻事件与图片对应着显示,让网民看到文章的同时,可以观看图片。

如“高层动态”板块,显示中央高层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关心和指导,配有几行标题新闻,可以点击进行链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专题特别策划人民网还做了专题特别策划:汶川地震3年·30人。

2011年4月,人民网10位记者深入四川地震灾区,采访30名普通人,听他们讲述了3年里的故事,从4月12日起,每天推出1篇专访,分享他们的经历,并以电子书的形式展现出来。

书页左边是图片,右边是新闻人物介绍以及记者手记,图片展示了灾区人们的新面孔。

360度看汶川。

采用360度全景展现四川实地场景,充分运用FLASH手段,立体呈现画面,网民可以用鼠标移动来观看呈现出的360°画面,这样的图片展现方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3年30地。

展现灾区旧貌新颜。

3年30事。

将30件大事载入史册。

为新生汶川加油。

一个小板块,图片为地球上长出绿叶,网友可以留下祝福、查看留言。

成长的脚步。

设置温度计刻度似的可滚动图片,记录从2008年5月12日至2011年4月5日汶川发生的事。

记忆·汶川面孔。

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人民网以川剧中酸甜苦辣四种情绪的脸谱为载体,为网民展现这三年间这些鲜活的面孔,见证人们坚强重生的过程,每个脸谱对应一组图片,下面配有网友留言等,集纳了很多有代表性并具有相关性的图片,共同呈现在网民面前,形式新颖独特。

结语网络新闻专题虽然具有很强的延展性,但过度扩展并不能有效地吸引网民阅读。

必须巧妙处理版面的强势视觉中心,提高强势版面吸引注意力的方式或能力。

人民网的这个网络新闻专题,在首屏就形成了焦点,颇具冲击力;Flash动画、交互性图文的应用,则可以在首屏以外的区域形成有效的强势视觉中心。

专题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表现手段和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能充分调动网民的各种感官去感受。

当然,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这个网络新闻专题中,记者采访的各项内容与网络多媒体的形式交相辉映,使网民看到汶川地震三年间人们的巨变、景观的巨变,带给读者以震撼和希望。

李新龙随着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读者渴望时事报道角度更新,层次更深,报道更广,认识更高。

就省级党报而言,仅靠“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两个版,很难把国内外重大事件、热点事件和焦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做深做足,所以,时事专题版应运而生,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做版如同孕育一个生命,而作品获得读者的肯定,也如同母亲获悉自己的孩子受到别人的夸奖一样兴奋。

从选择稿件、编辑稿件、提炼主题、制作栏题到版面设计,时事专题版编辑应时刻提醒自己,这个版能否抓住读者的眼球?因此,以“三贴近”为宗旨,以改进突发性事件报道为契机,致力于聚焦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新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读者关注的各种热点问题,力求报道深入、详尽、立体化、多角度,以满足读者扩大视野、纵揽风云的阅读诉求。

时事专题版涉及的内容很广,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各个方面。

其编排人员既要有扎实的文字处理能力──擅长对突发新闻的深度报道、国内国际的焦点热点的透视、国家新出台重大政策的解读和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分析,又要有熟练的版面设计水平,还要有图片鉴赏眼光。

有了这些专业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实施时事专题版编排的基本思路。

一、选题:深刻贴近世界瞬息万变,每天发生的新闻犹如浩瀚夜空的点点繁星。

时事编辑就要捕捉最吸引读者眼球的那几颗。

作为专题性时事版面,选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稿件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也才能体现版面所存在的价值。

作为时事专题版的编辑,在选择稿件把握主题的时候,要避免表现出个人的兴趣、感情和价值取向。

抓住读者的眼球不仅仅是为了给读者视觉享受,更是为了让读者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还原了的新闻本质。

所以,要避免犯新闻本质失真的大忌。

导致新闻本质失真,从长远来说,不仅抓不住读者的眼球,而且还会蒙蔽读者的眼球。

时事专题版要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对新闻事件要有预测,要有策划,要根据当日、近日要闻确立选题,用“事件缘由”、“来龙去脉”、“背景介绍”、“问题关键”、“发展态势”、“史实追踪”、“各方观点”、“影响反映”等,把报道做足,做好,达到新闻性、开放性、可读性、知识性和服务性的统一,内容厚重全面,主题集中,剖析透彻,背景资料翔实,来龙去脉清楚。

专题就要突出“专”,对一个动态和新闻做深层次、多方位的报道,挖掘事件的本质,辐射事件的影响,让读者就这个新闻现象得到最透彻的了解。

我们要寻找大量关联这个新闻专题的新闻信息,因此专题版面的新闻体裁将是多种多样的,消息、通讯、分析、评论、链接、资料等,但所有信息必须围绕主题、深化主题。

专题性时事版,还要体现“精”。

专题性时事版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要运用有限的容量来做好所选的专题,必须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浓缩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将与主题无关的、重复的、读者已经了解的或者不是很关心的信息砍掉。

文字精炼和保持专题的信息容量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文字精炼才能增加版面信息容量,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并且有利于版面的优化处理和缓解读者眼球的疲劳度。

因此,对稿件要精选精编,主稿突出,配稿多样,链接巧妙。

二、栏题:准确精练栏题是专题性时事版的灵魂,其主旨贯穿于整个版面的文字和图片。

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就必须在栏题上大做文章。

鉴于栏题在版面上所处于的领袖地位,在版面设计中,首先要把它处理得最显眼。

什么地方最显眼呢?人们阅读习惯,总是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但是最显眼的位置并不是最上方,也不是最左边,而是在次左上方。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由于栏题的字号、字体选择和其它处理手段也能对视觉造成强烈冲击,所以它在版面中所处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据有关资料显示,改变题文的比例,标题和正文所占版面的比例由“厚文薄题”转向“厚题薄文”,已经成为当今报纸版面发展的趋势。

其灵感来源于提示意识的增强,在标题字号加大以争夺眼球的情况下,为使有限的版面容纳更多的信息,会相对地压缩正文字数。

根据生理医学的解释,眼球每停留一次可以看到六七个字。

那么,瞬间抓住读者的最好方法就是玩好标题“一瞥的艺术”。

所以在栏题的制作上,要尽量减少栏题的字数,务必控制在10个字以下,用最精练最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整个版面所要传播给读者的信息。

另外,调查显示,单行题往往比多行题更容易吸引住读者。

在一般情况下,栏题最好使用单行题,避免多行题。

栏题还要美。

美的形式是多样的,或婉约或豪放或幽默。

研究表明,文字的美在很大程度上能刺激人的视觉,增强感染力和阅读兴趣。

但是,不能为了刻意追求文字美而放弃栏题表达主题的准确性或者过度渲染夸大事实本身。

否则就会有故弄玄虚或炒作之嫌。

作为新闻事实的客观真实,是制作栏题的基准。

三、图片:恢弘写意由于本身图像元素的优势,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地位日益特殊和重要,已经成为一个版面的窗口,成为对读者视觉最具冲击力的新闻元素。

优秀的新闻图片所包含的新闻信息和新闻价值,可能远远超过一篇千字大稿。

因此,不负责任地选择和编排图片不仅影响整个版面的美观,而且还会造成对主题的亵渎。

差图也能对视觉形成冲击,但那是扎眼,是对读者眼球的伤害。

能够多视角、多方位、多层面地体现主题围绕主题的新闻图片才可以恢弘写意地营造出优秀的版面,引起读者的共鸣。

好的图片不流于庸俗、不工于花哨,好的图片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主题,对于过多渲染血腥、暴力、恐怖的图片,在版面安排上要做淡化处理。

同时,重视图片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刻意夸大图片的重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