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会议很重要,它是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对于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充分认识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落实关键措施,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刚才,市计委唐耀平副主任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我完全同意;部分企业代表作了大会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龙头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XX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作出的关于农村工作“三化一转移”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工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通过“1510”工程的实施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促进了龙头企业自身的加快发展;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以及关心和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宏观发展环境,还是自身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党的十六大特别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对入世,仍然是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背景;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任重道远。立足这样的背景,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一个最根本、最现实的途径,就是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这是第三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基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分析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加工销售、提供服务等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程度、规模和成效。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对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作用,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几年,我市的龙头企业发展步伐是快的,数量明显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我们用现代农业、市场农业的眼光和标准,重新审视和衡量,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龙头企业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保持了较高幅度的增长,但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产值比一般为1:3,而我市只有1:1左右;食品工业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倍,而我市食品工业产值不到农业产值的一半。这在经济学上称之为“产业空洞”。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得不到后续环节的附加值,深层次的原因是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难以对接。而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发展龙头企业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组织农业生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大大提高比较效益。具体表现为增加农民的“四个收入”:一是农产品收入。发展龙头企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如金坛市晨风集团、新北区三新园艺有限公司在蚕茧价格进入低谷时,按照合同价格收购,每担蚕茧比市场价上浮200元,保护蚕农利益。二是增值收入。通过加工转化多次增值,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如溧阳市天目湖鹅业有限公司通过收购农户饲养的四季鹅,加工成风鹅系列产品,提高四季鹅的价值,企业、农户都受益。三是分配收入。通过实行保护价收购和返利等方式,给农民直接带来实惠。如常州市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成立了养鸡合作社,年初与养鸡户签订合同,以保护价收购,年终拿出公司盈利部分对养鸡户进行红利的再分配。四是劳务、工资性收入。农产品加工业前向和后向的关联度都很大,通过前向、后向产业环节的延伸,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如重啤集团溧阳市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由于生产的需要,就地吸纳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去年公司发工资就达1200万元,人均工资收入1万多元。 其次,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推动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以“公司+农户”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制,突破了原有社区的格局,使农户找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联合与合作的新形式,有效地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的弊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 发展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形式的创新。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既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形式,又可以把小生产变为大生产,形成区域规模和产业规模,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创新。有的龙头企业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有的通过与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建立产学研基地,自主研究开发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科技创新和应用的主体。四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管理体制的创新。龙头企业突破了农业内部的农工商综合经营,实现了农业、工业、商业三大产业之间的真正联合,这一过程势必冲击现有部门分割管理的现状,有利于促进改革形成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格局和产业组织方式。五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投融资体制的创新。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户能够获得较稳定的收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户投资农业的能力,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较高的信誉和更多的融资渠道,能够聚集更多的资金,通过项目投资、向农户发放生产扶持资金等方式,直接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这方面,江苏晨风集团已经有成功的实践。该集团实施建设的“江苏晨风蚕桑科技示范园”,XX年已完成投资已完成投资1亿多元,已有7个蚕桑科技示范园建设完成,至XX年底,集团已累计投入1.65亿元,建成7个千亩以上蚕桑丰产方、10个500亩以上蚕桑丰产方和200个100亩以上蚕桑丰产方和4个现代化的茧站。同时,过去几年中对新栽桑蚕农都有资金补助,提高了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投资。 第三,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增强农业综合竞争能力。当今农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不仅是单个产品的竞争,而是集生产、加工、销售、科技为一体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可以是生产加工企业、也可以是中介组织和流通企业。它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其经济实力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是把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农户按照龙头企业要求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其产品质量和成本效益远远高于传统分散条件下的农产品,既形成规模,又创出品牌。通过培育和推动龙头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实行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形成强势企业群体,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我市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发展龙头企业,有利于吸引和引进国外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解决好“三农问题” 的重大举措,必须加快培育,扶优扶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以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之所以短短几年时间就能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通过与基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较低的市场成本就能获得长期、稳固的生产,这是其他行业的企业享受不到的;同时,农民由此获得的收益要远远高出长期以来经营传统农业的收益,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因此得到了较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那么,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建立怎样的利益机制,才是联结的最佳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到底怎样运作,才是最佳模式?这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实践中的难点。“公司+农户”中的这个“加”字,是定位于“保护帮助关系”,还是“市场交换关系”,对此作出科学的界定至关重要。综合考虑龙头企业自身的发展实际和农民作为特殊的市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工商企业与农户的“市场交换关系”,应该承担“保护帮助”的职能。而两者之间要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就必须把握好这样几条原则:一是企业和农户自主。政府不搞“拉郎配”,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二是多种形式。买卖关系、契约关系、“一体”关系,都允许存在,由双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长期的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