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
《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教育》
摘 要:大学生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
变,大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大学生进行
积极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
值。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素质 教育
心理素质是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素质之一,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合金”。简
单地说,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而逐
步发展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品质与行为的综合。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
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
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
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

进入大学阶段,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重要转折,他们远离了家乡和父
母,来到全新的环境学习和生活,难免会产生许多的困惑和不适应,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
为人处事方面,都会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在大学时期,正是学生们人生观和价值
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否能够培养高尚、坚韧的意志品质,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和处事方法,都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变能力,往往比掌握专业知识更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不同年级和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正确
地面对和克服,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经过调查和分析,我
们了解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中的时
候,老师和父母时刻都在身边督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有的家长甚至包办一切家务,生
怕占用了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后,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差,不仅生活
上会遇到很多问题,诸如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洗衣服,爱丢东西等等,在学习上也
容易因为缺少了父母和老师的监管而产生懈怠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2.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的人际关系要比中学时期复杂许多,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也
会遇到各种问题,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像高中时候那样简单,需要具备一定的交往技
巧和能力,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
都是父母的宝贝,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忍让,难免会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和同寝室
或者同班级的同学发生矛盾,造成心理上的困扰。

3.无法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
在大学里面,人才济济,众多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一些在高中学习成绩
出类拔萃的学生,在升入大学后,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原来备受关注和赞扬的宠儿,
突然变得很普通,不受人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别人,很容易产生失落和沮丧的情
绪。在生活方面,学生的家境和背景也存在很大差异,一些学生家境贫寒,在经济上会遇
到很多困难,有的学生会因此变得自卑、沉默,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些学生还会产生怨
恨和报复的心理,甚至走向犯罪。

4.就业焦虑
随着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经过了十几年的寒
窗苦读,最后却一职难求,许多学生不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在择业的时候,一些毕业生
会因为面试的失败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的还会因为急于就业而草率签约。就业心
态的不成熟,会导致人才的配置严重不合理,也让毕业生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
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建立起来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个体学习
与生活的部分背景材料,心理发展变化特点简介,心理咨询记录,心理检验结果等。建立
并充分利用大学生心理档案,对全面客观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扎实
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快大学生个体与整体心理素质的切实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对学生进行全程心理疏导
目前,许多院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但整
体来说,还是缺乏比较成熟的服务体系,也缺乏专业的心理医生和指导人员。教育部门应
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
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定期为师生
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生活辅导,就业指导等等,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从学生入学到就业,进行全程的心
理干预和辅导。

3.丰富校园文化,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
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会起到积极
的作用。学校应该经常安排一些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学术讲座,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
动,还可以组织学生社团等各种学生团体,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更多展
示自己的空间,也可以获得更多和其他同学交往的机会,培养自信力,提高自我效能,从
而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总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心理辅导教师和学校的
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并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和引导,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露,邢庆.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学报.202104

[2]徐素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文教资料.202114
[3]李世芬,辛欣.论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与教育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2101
[4]许幸子,来秀明.浅谈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教育对策[J].现代农业科
学.202104

[5]张迪.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刍议[J].河南教育高校版.2021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