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

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

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目录引言 (2)一、益智类节目的引进与发展 (3)(一)益智节目的源头及发展 (3)(二) 中国益智节目的引进与发展 (4)1、传播知识阶段 (4)2、模仿娱乐阶段 (4)3、多元娱乐阶段 (5)4、借鉴创新阶段 (6)二、中国益智类节目状况 (6)(一)现阶段中国益智类节目的特征 (6)1、内容本土化 (6)2、形式娱乐化 (7)3、模式多元化 (7)4、问题社会化 (8)(二)现阶段我国益智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9)1、原创性不足,同质化严重 (9)2、娱乐性过度,商业化严重 (9)3、部分电视节目出现低俗化倾向 (10)三、中国益智类节目未来发展的改进策略 (10)(一)内容上,继续凸显“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 (10)1、人文化 (10)2、大众化 (11)3、本土化 (11)(二)传播上,凸显电、屏、网互动的强大力量 (12)1、互动参与性 (12)2、多元化 (13)(三)制作上,凸显奇特、真实或玄幻的技术色彩 (14)1、大制作 (14)2、高科技 (14)3、重细节 (14)(四)个性鲜明、魅力十足的主持艺术 (15)1、个性鲜明 (15)2、高素质 (15)3、专业化 (16)小结 (16)主要参考文献 (17)摘要益智类节目是综艺节目中一种重要类型。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科学归纳法等研究方法,认真研究了中国益智类节目引进与发展情况,发现目前我国益智类节目初步具有内容本土化、形式娱乐化、模式多元化、问题社会化的基本特征,还存在原创性不足、娱乐性过度、低俗化倾向等问题,导致益智节目创新性不足,同质化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中国益智类节目发展的改进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内容上,从人文化、大众化、本土化几个方面入手,继续凸显“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

第二是在传播上,从互动参与性、多元化方面,凸显电、屏、网互动的强大力量。

第三是在制作上,从大制作、高科技、重细节等方面,凸显奇特、真实或玄幻的技术色彩。

第四在主持上,从个性鲜明、高质素、专业化等方面,提高益智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关键词:寓教于乐,人文化,本土化,大制作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引言现代传播既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还具有极大潜力的经济价值。

美国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指出,传播具有雷达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1。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传播媒体日趋丰富,受众范围迅速扩大,传播功能日趋完善,传统的传播方式需要日新月异,开拓进取,才能满足受众日益丰富的需求。

电视传媒有两大核心功能:资讯与娱乐。

最新数据表明,截至2015年8月底,从传播受众范围来看,2015年全国68家卫星电视频道累计覆盖达到537.8亿人次,自1999起十七年间保持高速增长。

从传播媒介上看,有线数字电视是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电视信号接收方式,卫星电视、网络成为并驾齐驱的传播,在2014年,我国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共1.88亿人,OTT TV用户达200余万人,到了2015年,人数激增到635.2万人。

从传播终端看,手机、PAD 等移动终端的接触率持续增长,2015年以56.0%稳居第二。

从受众关注节目类型上看,在2015年,综艺节目在网络视频用户群中,受喜爱率达59.7%,仅比电视剧类低0.7个百分点,居第二位;电视观众的喜爱率达56.4%,荣登探花榜2。

益智类节目是综艺节目中一种重要类型,集教育功能与娱乐功能与一体,有着固定而广大的受众。

益智类电视节目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热播,体现了深厚的社会背景的广泛的受众心理。

益智类节目知识性、娱乐性、互动性、刺激性等特点,是吸引的核心要素,同质化、易模仿则是其短板。

中国自1998年热播的《幸运52》开始,益智类节目也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坎坷发展之路。

时至今日,随着电视节目数字化时代的深入,新型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益智类节目现阶段的特征有哪些?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之路在何方?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益智类节目发展历程的研究,尤其是对近年来,我国益智类节目冷热起伏的关注,我认为,现阶段中国益智类节目有四个基本特征:内容本土化,形式娱乐化,模式多元化,问题社会化。

也存在这些一些问题:例如原创性不足,同质化严重;娱乐性过度,商业化严重;部分电视节目出现低俗化倾向。

根据我国国情,我认为,中国益智类节目发展的改进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从人文化、大众化、本土化几个方面入手,继续凸显“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

二是传播上,从互动参与性、多元化方面,凸显电、屏、网互动的强大力量。

第三是,在制作上,从大制作、高科技、重细节等方面,凸显奇特、真实或玄幻的技术色彩。

第四在主持上,从个性鲜明、高质素、专业化等方面,提高益智类节目的主持艺术。

一、益智类节目的引进与发展益智类电视节目其实就是知识型的娱乐节目。

它以提高和增进观众智力为最终目的,注重节目与参与者、现场观众、电视机前观众的有机互动。

就节目形式而言,益智类节目“由竞猜选手、主持人、观众组成,他们之间通过知识问答形式决定最后奖品获得者的知识型娱乐节目。

”3(一)益智节目的源头及发展益智类节目早期称为问答类节目,是传统的综艺节目之一,源于国外。

1938年,英国的《拼写蜜蜂》被普遍认为是电视益智节目的开始,198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开创了我国益智节目的先河4。

上世纪末,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谁想成为百万富翁》)、TheWeakest Link(《最弱一环》)等走红荧屏后,在全世界带来了益智节目的热潮。

电视娱乐节目的源头的欧美,益智类节目也不例外。

1938年5月31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直播了拼写竞赛《拼写蜜蜂》(Spelling Bee),可看作是最早的电视竞赛节目,而1955年美国NBC广播电视网推出的《64000美元问题》,因为有巨额奖金的刺激,该节目曾红极一时。

最早真正把益智与博彩融为一体的,是1998年9月,英国播出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

之后,“百万富翁”成了益智博彩节目的代名词。

主持人、选手与现场观众互动的模式,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模式迅速席卷全球,日益革新。

(二) 中国益智节目的引进与发展1、传播知识阶段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益智节目的萌芽期。

无论是专题性智力竞赛,还是综合性的知识抢答,共性特点形式是智力竞猜+知识问答;内容专业性强,且注重教化;风格庄重严肃,沉郁呆板。

自1981年央视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上海电视台1985年《六十秒智力竞赛》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纷纷举办各类知识竞赛,综合类的如《中学生知识竞赛节目》,专业类的《法律知识竞赛》、《军事常识知识竞赛》等,生活类的如《家庭卫生常识竞赛》等等,一时间,从央视到地方,处处都有知识问答。

这类节目的举办,往往是上级部门主办,下属单位选派代表参加。

参赛内容限定范围,或者在复习资料中。

答题形式多分三种:必答题,选答题和抢答题。

参赛者背负所在机构的荣誉:赢了,分享单位的荣誉,输了,承担所有责备。

有很大压力。

一旦民众对这种竞争中又寓教于乐的新型节目习以为常后,知识竞赛这种节目形式固有的缺乏互动、专业性强、单调问答的短板,很快让观众失去兴趣,益智节目陷入低谷。

2、模仿娱乐阶段到了上世纪90年代,益智类节目进入到了它的大发展时期。

上海电视台开播的《智力大冲浪》成为益智节目的弄潮儿。

1998年央视的《幸运52》、《开心辞典》则把益智娱乐节目推向了高潮。

中国的益智节目有鲜明的引进学习的痕迹。

在1998年,英国《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在节目中加入了博彩成份,体现了“知识就是金钱”的益智竞技原则。

在全球掀起了新的益智节目浪潮。

1998年,央视借鉴了英国BBC大热的一档娱乐博彩节目《GOBINGO》,经过本土化改造打造了《幸运52》。

中国引进英美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后,消弱了博彩因素,加入中国式“家庭梦想”成份后,成就了中国另一个品牌《开心辞典》。

这一时期节目的特点:竞赛场面火爆,观众狂热参与的、娱乐主持人风趣机智、奖品额度惊人。

主持人成为明星,《幸运52》中的李咏、《开心辞典》中的王小丫随之大红大紫。

之后,全国各大电视台格外足智多谋,《超级英雄》、《财富大考场》、《无敌智多星》、《步步为赢》、《百万富翁》此起彼伏,“益智”一词,炙手可热。

从竞赛形式上看,无论是《幸运52》的对人PK制,还是《开心辞典》的一人闯关制,都体现中知识与娱乐的高度结合。

此外,博彩成份的日趋加重,迎合了观众麻木而亟需强烈刺激的尽量。

2002年元旦诞生于上海的《财富大考场》,最高奖可达22万元,创造了的奖金最高记录,并因此而风靡全国。

不足四年,到2002年,这类节目形式同样令观众产生的审美疲劳,而内容的渐趋偏怪也多遭诟病。

益智节目再次落入低谷。

3、多元娱乐阶段2002年以后,加入真人秀要素的益智节目具有更浓郁的娱乐色彩。

欧美益智节目中的真人秀直接移植到我国的益智节目中。

在欧美的《幸存者》、《美国偶像》等节目影响下,央视的《非常6+1》与《欢乐英雄》,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中的模仿秀、真人秀,成为益智节目的巨擘。

2002年初,英国益智类节目《最薄弱环节》授权在我国大陆登陆,更名为《智者为王》,最高奖金达20万。

节目增加了拟生存环境,参赛人员,既是团队,还是独立的竞争对手,这种游戏规则的设置,吸引观众时刻关注选手命运,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游戏状态中。

这个时期的益智类节目,在知识、博彩、竞技之外,又增加了一项真实性,对于爱好猎奇、追逐八卦的观众而言,增加了吸引力。

因此,大众传播学者约翰·费斯克指出:“益智类节目通过游戏的形式巧妙地重现了社会竞争,每个人被视为享有同等的竞争机会,但个体能力的差异造成了最终物质与社会成就上的不同。

”5然而,这个时期,由于更加注重娱乐、更加追求平民化、格外追求收视率,而导致节目内容趋于低俗化,制作更加趋同质化。

益智类节目再次走向衰落。

4、借鉴创新阶段自2012年元月以来,我国广电总局为了限制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格调低俗、形态雷同”的现象,对综艺娱乐类、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真人秀类等节目进行实施调控,俗称“限娱令”。

作为综艺娱乐类节目,益智类节目也受到一定影响。

借鉴西方时尚元素,提高节目的生命力。

不断创新,创意才是致胜法宝。

《一站到底》是这个阶段的辉煌之作。

2012年3月2日江苏卫视推出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大获成功。

到2014年底,十九届亚洲电视大奖上,荣获大奖。

这是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益智类竞技节目。

东方卫视的同类节目《梦立方》(第二季)同获殊荣。

《一站到底》源于美国NBC《Who's still standing》,形式新潮,机变万千,突显个性,充满悬念,是个全新益智攻擂节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