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辣椒疫病研究综述

辣椒疫病研究综述

辣椒疫病研究进展

摘要: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 Len)引起的重要植物病害。突发性强,危害严重。化学药剂是目前防治该病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从化学防治,药剂筛选,农业栽培管理以及辣椒疫病的防治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辣椒疫病 化学防治 药剂筛选

1 引言

辣椒疫病俗称黑痉病,是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1,2]。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n)[3],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真菌,菌呈丝状,无隔膜,生于寄生细胞间或细胞内,孢子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4]。辣椒疫霉菌寄生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引起发病并重复侵染,其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 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疫霉菌寄生性和疫病性较强,植株受害发病快,一星期左右即可造成大片死亡[5]。

自191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首次报道疫病在辣椒上为害之后,在南起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北至北美洲的科罗拉多和纽约的广大地区以及欧洲、亚洲,均有辣椒疫病的发生。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在江苏发现辣椒疫病以来,至今已在新疆、黑龙江、贵州、广州、甘肃、云南、上海、陕西等省(市)发生过辣椒疫病,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辣椒根部病害常造成辣椒死苗,严重者成片死亡,常见的辣椒根部病害有三种:即辣椒疫病、根腐病和青枯病。辣椒疫病属发病迅速、流行性强、毁灭性大的病害,发病严重时,常引起大面积死株,一般田块死株率达20%—30%,严重的可造成毁灭性损失。该病在辣椒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受害最重。为夺取辣椒优质高产,必须提早防治疫病。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本课题的是针对辣椒疫病特点,通过用不同种化学药剂对辣椒疫病菌的影响试验研究,选出适合防治辣椒疫病菌的药剂。

2辣椒的功效

辣椒是一种蔬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辣椒富含Vc,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矿物质(钙,磷,铁,硒,钴),色素(隐黄素,辣椒红素,微量辣椒玉红素),龙葵素,脂肪油,树脂,挥发油,辣味成分(辣椒碱,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等)。

辣椒是带有辛香味的蔬菜,能去除菜肴中的腥味,营养价值甚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具有御寒、刺激食欲与杀菌、防腐的功效。

众所周知,辣椒不只是在料理上的调味品而已,而且它的疗效也是为世人所称道的;长久以来辣椒已被用来治疗咳嗽、感冒、鼻窦炎和支气管炎,另有些研究指出可能与预防胃溃疡或是中风、高血压、心脏病有关。

辣椒是天然的充血解除剂和治痰咳药,可消除充血并清除窦炎,这是任何辛辣食品的共同特性。加州大学冉门(Irwin Ziment)教授指出辣椒的作用就像我们在药房里的感冒药一样用来治疗呼吸道的疾病,辣椒之所以如此神奇的清除鼻塞其中含有让舌头有辣味感觉的植物性化学物质-番辣椒素。冉门教授指出食用辣椒比服用感冒药所感受的冲击来得大,主要是当辣椒接触到舌头时,大脑接受来自嘴巴舌头传来强烈的讯息,因此刺激呼吸道产生分泌的内分泌线来回应讯息,结果会使分泌物汹涌而至使眼睛充满泪水、流鼻水、并解除肺部中的黏液。在饮食中摄取愈多红辣椒愈能强化个人对抗老化的能力因为它们是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Beta胡萝卜素的礼富来源。这些抗氧化剂能藉著中和自由基(一种在体内自然堆积并造成细胞损坏的有害分子)来保护身体。研究人员指出摄取更多的抗氧化维他命,可预防导致癌症、心脏病、中风、关节炎等类疾病。

3辣椒疫病

辣椒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病害。苗期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和沤根;成株期病害有青枯病、疫病、病毒病、炭疽病等。

发生危害严重的是辣椒疫病。该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在保护地和大田均可发病,可危害辣椒的根、茎、叶和果实,发病严重时会整株连片死亡,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自191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首次报道疫病在辣椒上为害之后,在南起拉丁美洲的阿根廷、北至北美洲的科罗拉多和纽约的广大地区以及欧洲、亚洲,均有辣椒疫病的发生。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在江苏发现辣椒疫病以来,至今已在新疆、黑龙江、贵州、广州、甘肃、云南、上海、陕西等省(市)发生过辣

椒疫病,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3.1 辣椒疫病的症状

幼苗期发病,根茎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后变为黑褐色,引起猝倒,地上部凋萎,枯死;叶片发病表现为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迅速扩大,使部分或整张叶片为黑褐色;基部发病表现为分枝处常变为黑褐色或黑色,其中茎基部受害最为严重,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后环绕表皮扩展成黑褐色或黑色病斑,病部明显萎缩,造成病部以上的茎、枝、叶或整株迅速凋萎,枯死折倒。果实受害表现是先从果蒂开始,初生水渍状暗绿色斑点,后迅速扩展,果皮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生出白色霉层,其内部有白色菌丝,干燥后缩成暗绿色僵果[6]。

3.2 辣椒疫病病原

辣椒疫病俗称黑痉病,是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n),属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疫霉属真菌,菌呈丝状,无隔膜,生于寄生细胞间或细胞内,孢子囊梗无色,丝状,孢子囊顶生,单胞,卵圆形,厚垣孢子球形,单胞,黄色,壁厚平滑,卵孢子球形[7]。辣椒疫霉菌寄生范围较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

3.3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及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菌经雨水飞溅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引起发病并重复侵染,其主要来自病部产生的孢子囊, 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疫霉菌寄生性和疫病性较强,植株受害发病快,一星期左右即可造成大片死亡。病菌寄生范围广,除危害辣椒外,还可侵染茄子、番茄、黄瓜等多种蔬菜作物。

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田间湿度为85%时发病严重,大雨后天气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4~6天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发生一代,因此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异常的毁灭性病害[8]。辣椒疫病一旦发生便会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随着辣椒种植面积扩大,辣椒疫病发生日趋严重,重则完全绝收,极大地影响了种植农户的经济利益。

3.4 辣椒疫病日趋严重的原因

1 连作重茬连作是辣椒疫病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辣椒疫霉菌寄生范围广,可侵染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还能在豆类、葱、芹菜的离体茎叶上生长。病

残株上的大量卵孢子可在土中存活2至3年,成为重要的侵染源。由于菜区辣椒重茬连作,土壤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合就会暴发成灾。

2 室内空气湿度高由于保护地蔬菜的地块比较固定,土壤含水量过大,加之大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均有利于疫病侵染和扩展,因而发病早,病情较为严重。

3 缺少抗病的辣椒品种当前生产上的品种大都是感病品种,一旦病害发生,扩展很快,死株率也很高。病株不但迅速萎蔫枯死,并有大量卵孢子产生,随水流和气流传播而再侵染(潜伏期仅3至5天),造成病害更加严重。

4 施肥不合理氮素化肥用量过多,磷钾肥和其他微量元素不足,以及由于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因大水漫灌引起烧根,沤根,均能使植株抗病力下降,疫病加重。此外,气候潮湿多雨,田间密度大,光照减弱,浇水次数多,田间积水,均可促使疫病加重[8]。

3.5辣椒疫病常规防治方法

3.5.1 农业技术措施防治辣椒疫病

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任务是营造出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因此可以采用一些农业防治措施来达到这个目标。主要措施有选择合适的肥料、选择适当的灌溉方式、改进栽培措施、采用嫁接方法、运用生态学方法等。

3.5.2 化学药剂防治辣椒疫病

a种子消毒:先将种子经52℃浸各30分钟或用清水预浸10~12小时后,用1%硫酸铜浸种5分钟,捞起后拌少量草木灰,即可播种;用72%普力克水剂浸种12小时,捞出洗净晾干后,催芽播种。

b苗床土壤消毒 :可用50%多菌灵可湿粉10g/m2,与床土拌匀

c 化学防治: 辣椒生长期应掌握在发病前喷洒或淋灌植株茎基和地表,防止初侵染,进入生长中后期应以药剂灌根,喷洒相结合,防止再侵染(1) 夏季高温多雨季节,浇水前每667平方米(1亩)撒96%以上硫酸铜3千克,然后浇水,效果良好。(2)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

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敌克松原粉5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d喷1次,视病情连续用药2-3次。(3)田间发病时,可喷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或25%瑞毒霉800倍液、50%瑞毒铜1000倍液,其次可喷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60%DC800倍,敌克松500倍等均有良好的效果。(4)病害大流行时,用药间隔可缩短为5-7d,用药次数增至4-5次,交替用药,搭配使用,效果更佳。化学药剂防治辣椒疫病,辣椒疫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从出现中心病株到全田发病仅七到十天左右,易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使用化学药剂具有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可大面积使用等特点。人们经常为了预防和治疗辣椒疫病经常会采取使用种子消毒、土壤处理、植株喷洒化学药剂等方法,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甲霜灵、霜脲氰、乙磷铝等[910]。

4 辣椒疫病化学防治的必要性

我国农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治理、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化学防治具有高效、快速、大面积防治等优点,在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辣椒疫病危害极大,因此一些专家、学者采用了各种的无公害的技术和低残留药剂对辣椒疫病进行了研究,主要运用推广抗病品种、清理田间减少传播与积累、利用日光土壤消毒、轮作倒茬恶化病原的环境、辣椒根际微生物的利用、内生菌的利用、哈茨木霉的利用。这种防治方法对环境无污染、农产品无农药残留以及病菌不容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但生物防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生物防治主要还受到一些自然条件的限制,某些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才能发挥较强防治效果,还有一些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另外生物防治还受到经济损害水平影响,即经济损失水平很低时,很难采用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辣椒疫病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辣椒疫病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从出现中心病株到全田发病仅7~10 d左右,易造成毁灭性打击。因此使用化学防治法最为显著其优点是速效性、简易性、适应性,具体来说它具有收效快、防治效果显著、使用方便、可大面积使用等特点。在选用化学农药时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适时对症下药,改进施药技术,严格掌握农药施用量,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13]。

辣椒疫病成为了一种日趋严重的辣椒病害,危害根,茎,叶,果实,严重时

会造成辣椒整株成片死亡。近年来露地栽培辣椒面积逐年扩大,椒农迫切需要认识辣椒疫病和掌握正确的防治技术。延边地区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辣椒疫霉菌分离,加强新型杀菌剂的筛选使用方法和影响药效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以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对环境安全,生态平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政兵,郭海明.辣椒疫病防治研究进展.

[2] 朱宗源,周新根,宋荣浩.用生物制剂防治青椒疫病.上海农业学报,1995,11(1):64~68.

[3]司乃国,刘君丽.卵菌病害的化学防治现状与防治策略[J].农药2000,39(2):7-10.

[4] 罗赫荣,辣椒疫霉对甲霜灵和霜脲氰抗性遗传的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5(I):52-56.

[5] 刘长令,刘武成,雷 新。新型杀菌剂SYP-L190的开发[C].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九界年会论文集.1998,70-79.

[6] 毕朝位,车兴壁,马金城.致病疫霉对甲霜灵抗性及抗性水平测定[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4):307-309.

[7] 司乃国,李志念,刘君丽.新型广谱杀菌剂SYP-Z071的生物活性评价[J].浙江化工,2000,30(增刊);94-96.

[8]李桂芝.辣椒疫病的药剂防治研究[J].曲师范大学学报,2000,26(4);76-78.

[9]岳船贤.辣椒疫病的诊断与防治[J].长江蔬菜.2000(3);15-16.

[10] Jubina P A,Girija K. Antagonistic rhizobacteria for management

of Phytophthora capsici.the incitant of root rot of black

pepper. Joumal of Mycology and Plant Pathology.1998,28(2):147~153

[11] Lee SeoungHee,Lee JuYeon. Induction of resistance by TMV infection

in Capsicum annuum against phytophthora blight. Korea Jour. of

Plant Pathology.1998,14(4):319~324

[12] ]Gilortega R et al;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four pepper genotypes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capsici [M];Plant Breeding; 1992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