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遗传学将等位基因同质构成的基因型,例如CC或cc,称为纯合 基因型,简称为纯合体。
显性纯合体:如CC个体,隐性纯合体:如cc个体。 ➢等位基因异质构成的基因型,例如Cc,称为杂合基因型,简称 为杂合体。
AAbb:纯合体;AABb:杂合体 。 2. 前面提到的红花和白花,圆形种子和皱缩种子,黄子叶和绿子叶 等,都是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性状表现,遗传学上称为表现型,简称表 型。表现型是生物体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和表现型是否始终一致呢?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测定F1基因型,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1、测交法
2、自交法
豌豆 F2 表现显性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后的 F3 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引自季道藩,1991)
性
状 在 F3 表现显性:隐性=3:1 在 F3 完全表现显性性
F3 株系总数
的株数及其比例
..\genetic movies\自 由组合的细胞学基础.MO V
三、独立分配定律的验证
1、测交法
豌豆两对性状的测交结果
分项 理论期望的
测交后代
孟德尔的实际 测交结果
♀ ♂ yr 表现型种类 表现型比例 F1 为母本 F1 为父本
YR
Yr
yR
yr
YyRr
Yyrr
yyRr
yyrr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解:(1)据题意可初步确定亲本基因型为: R__A__tt× R__aaT__
由题目知道后代出现了8种表现型,故红与白、有芒与无芒、高与 矮均存在,据分离规律可分别推导如下:
①红× 红→子代有红和白类型则一定是: Rr× Rr→1RR:2Rr:1rr 即3/4红:1/4白
②无芒× 有芒→子代中出现有芒和无芒,则无芒亲本必为Aa Aa× aa→1Aa:1aa 1/2无:1/2有
P 配子
红花 CC×白花 cc
↓
C
c
F1
红花 Cc
↓
F2
♀ 1/2 C 1/2 c
♂
1/2 C 1/4 CC 1/4 Cc
1/2 c 1/4 Cc 1/4 cc
基因组合方式:1CC:2Cc:1cc
性状表现:
3 红:1 白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
1. 等位基因的基因组合方式,如CC 、Cc 和cc等,遗传学上称为基 因型。
• (2)F2分离:一部分植株表现这一亲本性状,另 一部分植株表现为另一亲本性状,说明隐性性状 未消失。
• (3)F2群体中显隐性分离比例大致总为3:1。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四点假设: 1、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每个单位性状为一对因子所控制。 “遗传因 子”后来被定名为“基因”。 2、基因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八、分离规律的应用
1.分离定律的理论意义 ➢ 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基因为单位存在的。 ➢ 阐明了生物杂交产生分离的原理,指出了纯合体稳定遗传,杂
合体经过有性繁殖性状表现分离的遗传规律。 2.分离定律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1)在农业生产上鉴定良种的基因型纯合度。(杂合体自交后代
性状发生分离) (2)在杂交育种中确定选择优良个体的世代。(F2性状分离,为
选择世代) (3)在育种过程中要重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区别。(显性性状有
可能为杂合体,要经过自交选择,隐性性状能稳定遗传。)
第二节 独立分配规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二、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独立分配定律的内容为: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每对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8
籽粒全部为黄色、皱粒,没有分离
30
籽粒全部为绿色、皱粒,没有分离
65
籽粒全部为圆粒,子叶颜色为 3 黄:1 绿
68
籽粒全部为皱粒,子叶颜色为 3 黄:1 绿
60
籽粒全部为黄色,子粒形状为 3 圆:1 皱
67
籽粒全部为绿色,子粒形状为 3 圆:1 皱
138
9 黄色、圆粒:3 黄色、皱粒:3 绿色、圆粒:1 绿色、皱粒
1Tt
1Tt
1R R
1A a
1tt
1aa 1Tt
2Rr
1A a
1tt
1aa 1Tt
1rr
1tt
1tt
1RRAaTt、1RRAatt、1RRaaTt、1RRaatt、
2RrAaTt、2RrAatt、2RraaTt、2Rraatt、
F2 雌雄配 子组合数
F2 基因型 种类
F2 纯合基 因型种类
F2 杂合基 因型种类
F2 完全显 性时
表型种类
2
4
3
2
1
2
4
16
9
4
5
4
8
64
27
8
19
8
16
256
81
16
65
16
┇
┇
┇
┇
┇
┇
2n
4n
3n
2n
3n-2n
2n
F2 表型比 例
(3:1)1 (3:1)2 (3:1)3 (3:1)4
┇ (3:1)n
F2 代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所占比例 1/16 1/16 1/16 1/16 2/16 2/16 2/16 2/16 4/16
四、多对基因的自由组合
当具有3个和3个以上不同相对性状的植株杂交时,
只要控制各个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的染色体上,
1c c3C_
1c
1c
A-B-C-:A-B-ccc:A-bbC-:aaB-C-:Ac-bbc
c:aaB-cc:aabbC-:aabbcc=27:9:9:9:3:
3:3:1
表现型种类 :2n=23=8种
F1 杂合的 基因对数
1 2 3 4 ┇ n
杂种杂合基因对数与 F2 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的关系
F1 形成的 配子种类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显 性分 性离 状比
例 隐大 性致 性是 状 3:
1
结果:7对相对性状的试验结果相同 表3-1 孟德尔豌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结果
. 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表现的特点:
• (1)F1性状表现一致,只表现一个亲本性状,另 一个亲本性状隐藏。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3、F1花粉鉴定法
非懦花粉Wx:蓝 黑色
糯性花粉:红棕色
•五、基因与性状表现
显性表现的实质: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分别控 制不同的生理生化代谢途径。 如,兔子脂肪:
YY、Yy:白色脂肪;yy:黄色脂肪 Y 合成黄色素分解酶 分解黄色素 白脂肪 y 不能合成黄色素分解酶 不分解黄色素 黄脂肪
显性表现与环境关系:某些基因的显隐性受环 境的影响。如金鱼草:红花×象牙色 F1, 低温强光照时为红色,高温遮光时象牙色。 显性表现与激素关系:某些基因的显隐性受 生物体内激素的影响。如山羊角,无角×有角
• 材料: 曾以豌豆、菜豆、玉米、山柳菊为材料。 豌豆(Pisum sativum)杂交试验,用时8 年(1856~1864),选用7对相对 性状。
豌豆杂交的方法
孟德尔豌豆花色遗传试验
P
F1
F2 株数 比例
红花♀×白花♂ ↓
红花 ↓
红花 白花 705 224 3.15 : 1
• 反交: 白花(♀)× 红花(♂) ↓ F2:红花:白花=3:1
七、显性的表现类型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只出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这称为完全显性。F2表 型呈3:1分离。
1
玉米蛋白质层有色与无色的分离
不完全显性:若具有相对性状差 异的纯合亲本杂交,F1 呈现 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 不完全1 显性。 F2表型呈1:2:1 分离。
1
马的毛色
1
1
1
1
31
27
2626Βιβλιοθήκη 242225
26
2、自交法
1/16YYRR 1/16YYrr 1/16yyRR 1/16yyrr 2/16YyRR 2/16Yyrr 2/16YYRr 2/16yyRr 4/16YyRr
F2 代单株
F3 代表现型
38
籽粒全部为黄色、圆粒,没有分离
35
籽粒全部为绿色、圆粒,没有分离
一、一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几个概念: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 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统称为 性状。 2.单位性状:每一种性状作为一 个研究对象,称为单位性状。 例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株 高、子叶颜色、豆荚形状及豆荚 颜色(未成熟)。 3.相对性状:遗传学中将同一单 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如红花与白花、高秆与矮秆等。
F1 雄性有角,雌性无角。
六、经典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 所研究的生物是二倍体真核生物,具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和成 对的等位基因。 ➢ 所研究的真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F1个体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并且两种配子的 生活力相同,受精时随机结合。 ➢ 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均具有相同或大致相同 的存活率。 ➢ 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容易区分。 ➢ 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被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状的株数及其比例
花色
64(1.80)
36(1)
100
种子形状
372(1.93)
193(1)
565
子叶颜色
353(2.13)
166(1)
519
豆荚形状
7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