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西部探矿工程 2013年第l0期
・石油与钻掘工程・
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天然气气藏特征分析
周 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 要: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藏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复杂,制约了天然气勘探开发工
作的进展。为此,依据兴城地区营城组天然气气藏的成藏特征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深层气藏类型和
成藏模式。营城组主要分为上部的砂砾岩气藏和下部的火山岩气藏。分析认为徐家围子断陷徐东
地区营城组四段砾岩气藏为岩性气藏,火山岩气藏类型为岩性一构造气藏。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流体
分布具有明显的上气、下水的特点,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砂砾岩与火山岩纵向叠置,成藏模式为下
生上储式。
关键词: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营城组地层;气藏类型;成藏模式
中图分类号:TEl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3)10—0016—03
1区域地质特征
徐家围子断陷为受徐西、徐中2条断裂控制的箕状
断陷,为松辽盆地深层规模较大的断陷。断陷近南北
向展布,南北向长95km,中部最宽60km,断陷主体面
积4300km 。断陷周边T5反射层海拔高
程一25O0~一35OOm,断陷内高程低于-5000m。兴城地
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安达市境内,构造位置
位于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构造单元东南断陷区徐家围子
断陷徐中构造带上。深层营城组钻遇了巨厚的火山
岩、砾岩储层,发现了大规模的天然气藏,徐家围子断
陷深层火山岩、砾岩气藏成为大庆探区深层天然气勘
探的重点,由于该区火山岩、砾岩储层埋藏深,岩性、 岩相复杂,非均质性强,多层系含气,造成气水分布关
系复杂,气藏类型和成藏模式多样 ]。
2气藏特征分析
2.1气藏类型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主要勘探目的层从下至上包括
基岩,即: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
库组。天然气地质条件分析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
性质决定了其深层天然气资源的丰富。“生、储、盖、圈、
运、保”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利匹配,为深层天然气藏
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口 ]。营城组火山岩和营
四段砾岩分布稳定,几乎遍及整个徐家围子断陷,厚度
大,是断陷中的主要储集层段。直接覆于沙河子、火石 岭及基底之上,具备断陷中央最有利的气源。 根据工区内砾岩储层的试气结果,获得工业气流的
井共有4口,获得低产气流的有5口。营城组四段砾岩储
层位于营城组一段火山岩气藏之上,具有聚集天然气成
藏的有利条件。储层大面积连片,天然气分布受储层物
性控制,营城组四段砾岩气藏为岩性气藏。营城组火山
岩气藏流体分布具有明显的上气、下水的特点。没有统
一的气水界面,含气高度超出构造周闭,岩性圈闭是火山
岩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气藏类型为岩l生一构造气藏。
2.2储层物性分析 兴城地区气藏储集类型主要为火山岩和砂砾岩储
层 ]。兴城地区营城组砂砾岩储层物性受埋藏深度影
响不大,原始沉积条件(含砂量)对砾岩物性影响最大,
后期成岩改造也很重要。根据59块全直径岩芯分析统
计结果,孑L隙度0.8%~10.1%,平均为4.7%;渗透率为
0.04~5.88mD,平均渗透率为0.57roD。与火山岩储层
相比,具有低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特点(图1)。兴城地
区火山岩岩石类型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尤其是流纹质
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岩十分发育。兴城地区营一
段火山岩共完成火山岩全直径岩芯分析243块,孔隙度
为1.8% ̄18.8%,平均孔隙度为5.3%,渗透率为0.0l~
13mD,平均渗透率为O.35roD。储层平均孔隙度7.1% (图2)。研究和统计结果表明,兴城地区营一段火山岩
储层的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强。岩性与物性关系密
收稿日期:2013—05—10 作者简介:周珥(1978一),女(汉族),吉林扶余人,1二程师,现从事徐深气田天然气勘探井位部署、储量评价、地质综合研究和深层天然气勘探规划及 设计工作。
18 西部探矿工程 2013年第1O期
段、泉头组一、二段地层以暗色泥岩为主,分布稳定,
成为良好的区域盖层。所以营城组地层天然气藏主要
是下生上储式的成藏模式。
4结论
(1)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营城组2套含气层系的
物性相近,都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营四段储层主要受原
始沉积条件(含砂量)的影响,后期成岩改造也很重要。
营一段储层主要受成岩作用及后期改造影响,岩性与物
性关系密切,裂缝发古I隋况对渗透率影响也较大。
(2)徐家同子断陷兴城地区营城组四段砾岩气藏 为岩性气藏。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流体分布具有明显的
上气、下水的特点。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含气高度超 出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是火山岩气藏成藏的主控因
素。气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气藏。
(3)徐家围子断陷兴城地区天然气藏的成藏模式
主要是下生上储式,天然气沿断裂以垂向运移为主。
参考文献: 【1】高瑞祺,蔡希源.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MJ.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212 王贵文,惠山,付广.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其主 控因素fJ1.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1):6—9. [31姜传金,苍思春,吴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气藏类型及成藏 模式 .天然气T业,2009,29(8):5-7. 【4]罗群,孙宏智.松辽盆地大断裂对天然气的控制作用fJ1.天然
气T业,2000,20(31:16—21. [5 J蒙启安,杨永斌,金明玉.断裂对松辽盆地庆深大气田的控
(上接第15页) 制作用『J1.石油学报,2006,27:14—17. [6】游先均.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庆深气田火山岩储集特征 [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3):211—212.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 in Xingcheng Region in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ZHOUYue (Research Institute of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Daqing OilfieldLimited Company,DaqingHeilongjiang 163712,China)
Abstract:The subtle gas reservoirs in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of the Songliao Basin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genetic mecha— nism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challenging gas exploration and de— velopment.For this reason,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 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Yingcheng formation in Xingcheng,the paper studied the gas reservoir type and pooling pattem in the area.Yingcheng formation contains upper sandy con— glomerate reservoir and lower volcanic reservoir.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gas reservoir of Yingsiduan formation 4th section in 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n is regarded as lithologic type,and volcanic rock gas reservoir is lithologic—structure type.The fluid distribution of gas reservoir of Yingsiduan formation volcanic rock has apparent characteristic of upper gas and lower water without unified gas—water interface.The sandy conglomerate superimpose on volcanic rock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SO that the pooling pat— tern is lower source rocks and upper gas reservoirs. Key words:Xujiaweizi fault depressiom Xingcheng region; Yingcheng formation;gas reservoir type:pooling pa ̄ern.
H/D 图5 /0一 /D曲线
(3)在同一工程场地,施工工艺相同,桩底岩性相
同条件下,桩端阻力与桩顶沉降呈反比,桩顶沉降越
大,桩端阻力就越小,反之,桩端阻力就越大。
(4)嵌岩深度没有一个最大值,应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一个最佳的嵌岩深度,且该最佳深度不是一个定值。
参考文献: 【1]黄求顺.嵌岩桩承载力的试验研究[El//中国建筑学会地基 基础学术委员会论文集.太原:山西高校联合Hj版社,1992:
47—52. 【2]刘树亚,刘祖德.嵌岩桩理论研究和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l_岩 土力学,1999,20(4)86—92. 【3]张建新,叶洪东,杜海金,等.嵌岩桩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7):1222—1225. [4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1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 京:中国建筑T业出版社,2008. [5】《桩基手册》编写委员会.桩基手册【s】.北京:中国建筑T业…
版社,2009. 【6】张建新,吴东云,杜海金.嵌岩桩承载性状和破坏模式的试
验研究『J1.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