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俄罗斯加入欧盟之可行性
据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月6日报道:“欧盟今后10年内的最大变化将是俄罗斯的加盟。
俄罗斯总理普京会说流利地德语,对欧洲抱有好感。
普京在2012年重返宝座后,估计能一直当到2022年。
这期间,他一定会考虑加入欧盟。
”1姑且不论普京是否能在2012重新执掌俄罗斯大权,但是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性真就这么大吗?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就明确表示,俄罗斯不打算加入欧盟。
他在俄国家杜马发表讲话时谈到,俄没有必要融入北约和欧盟,因为俄完全可以在国际舞台上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
他同时表示,俄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北约和欧盟发展关系。
2同时,曾推动了欧洲一体化、享有“欧元之父”美誉的欧盟委员会前主席雅克·德洛尔在一次专访中表示,欧盟因东扩而“耗尽了力量”,由于受全球化和各成员国普遍把目光转向国内的影响,欧盟的一体化将遇到更大困难,在数年内将面临是生存还是衰退的抉择。
3不难看出,俄欧双方在欧洲一体化道路上俄罗斯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上均有着持不同程度反对意见抑或是悲观态度的分量人士。
就我而言,我认为俄罗斯加入欧盟的可能性很小。
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俄罗斯不存在加入欧盟的可能性。
俄欧之间不论是在沙俄时期,还是在红色苏俄时代,还是苏联解体至今,其间的竞争与冲突、交流与合作无不体现着双方复杂的心态与关系。
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大致有这么几点。
首先,欧洲主流地区建立在中世纪罗马天主教形式的基督教传统上,而俄罗斯则继承了拜占庭东正教形式的基督教的光芒。
而且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文明、其历史进程受东方的影响远大于西欧。
“俄罗斯文明是基辅和莫斯科的本土根源、拜占庭的强大影响和蒙古长期统治的产物,这些影响造成了一种社会和一种文化,它们与在极为不同的力量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西欧社会和文化几乎没有相似之处。
”4其次,鉴于在沙俄时期以及冷战时期俄罗斯体现出来的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以及扩张欲望,欧洲天然就对俄罗斯有一种恐惧感,于是一直考虑着如何防范和控制俄罗斯。
从车臣战争、尤科斯事件、国内选举及加强中央权力改革等问题上欧洲对俄罗斯的激烈指责和批评态度上,可以看出俄欧双方在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
再次,随着欧盟及北约东扩,俄罗斯的民族失落感也日趋强烈。
这样的情况下,对有着长期帝国传统的俄罗斯而言,其没有也不可能放弃“大国梦”,把独联体视为其传统大国地位的地缘政治基础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5
然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俄罗斯如果加入欧盟,将会引起诸多权力分配问题,进而打破欧洲大陆已形成的地缘政治体系。
何以见得?从历史上看,英国与德国有着传统的对立关系。
英国是敌视欧洲大陆国家的主要力量,基本上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
而德国则是欧洲大陆国家的典型代表,是中欧的地缘政治中心。
二战后,法国则因为与美国政治倾向相悖从戴高乐到密特朗时代,紧密的和德国联合,形成所谓的“法德轴心”。
俄罗斯由于其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的需要,积极地与法德合作,建立所谓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求有一个建设多级世界的“美好憧憬”。
然而现实形势有所变化,一旦俄罗斯加入欧盟,由于其相比欧盟单个成员国远远超出的综合实力,必然要求分享法德英等国的领导地位,可能使欧洲出现新的力量中心,这将是法德英等过不愿意看到也不能接受的。
同时,俄罗斯入欧后也会打破法德
1大前研一:《欧盟将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俄罗斯不久也将加入欧盟》,《东洋经济》,2010年2月6日。
转
引自《参考消息》,2010年2月9日。
2《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重申俄不打算加入北约和欧盟》,中新网2010年5月13日中文电。
3《欧盟前主席德洛尔:欧盟数年内将面临“生死抉择”》,新华网2010年2月4日消息。
转引自《读卖新闻》,2010年2月2日。
4毕洪业:《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221页。
转引自[美]塞缪尔·亨
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第三版,第147页。
英三国原有的实力对比。
由于德国一直是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和对外经济方面的重点国家,6是俄罗斯在欧盟地缘空间中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盟友。
7因此俄罗斯如果加入欧盟,将大大增加德国在欧盟中的话语权及政治影响力。
于是法国出于遏制德俄联盟的现实考虑,将会加速倒向美英联盟,毕竟法国作为与大陆国家对立的海洋国家,在很多方面保持着与大西洋国家政策的一致性。
尤其是萨科奇的上台以及经济危机对法国的深刻影响,使得法国国内保守主义势力逐渐抬头。
这也增加了欧洲地缘政治体系的不稳定性和随俄罗斯加入欧盟而可能破裂的风险。
而美英两国一起长久以来的政策,也必将百般阻挠俄罗斯加入欧盟,这也将影响诸多欧盟小国尤其是东欧和巴尔干国家的态度。
总之,追求地缘政治平衡在欧洲历史中仍然是“永恒的”主题。
8而俄罗斯加入欧盟会打破这种平衡,这是美英法德等众多大国不愿见到的。
鉴于以上原因,俄罗斯与欧盟存在着从文明基础到历史传统到现实利益考虑的种种分歧。
例如在能源领域,以天然气为例,2002年欧盟天然气产量为2088亿立方米,同年天然气消费高达3856亿立方米,供需缺口为1768亿立方米。
这种趋势将会越来越大,欧盟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从2000年的45%上升到2030年的80%。
9同时俄罗斯超过90%的能源出口到欧洲国家。
10与火热的供求关系相反的是,欧盟与俄罗斯在能源价格和能源的稳定供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分歧。
欧盟要求俄罗斯执行《能源宪章》中的义务以保护欧盟国家的能源权益,然而俄罗斯却没有做出任何让步。
2006年5月俄罗斯与欧盟领导人索契会晤和圣彼得堡八国峰会上,普京都明确拒绝了签署《能源宪章》。
同时在2006年7月初俄罗斯国家杜马还通过了《天然气出口法》,进一步攥紧了“能源拳头”。
112008年俄格冲突后,俄罗斯重新控制外高加索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管线,使得欧美削弱俄罗斯对中亚能源出口垄断的意图被打破,这也更加坚定了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决心。
又如在贸易领域,虽然俄罗斯与欧盟贸易关系迅速发展,2005年俄罗斯在欧盟外贸中的地位就已经上升到第三位。
12但是反倾销、数量限制、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问题依然制约着双边关系的发展。
像是欧对俄钢铁,俄对欧肉类的反倾销,都是俄欧贸易摩擦中的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在安全领域、军控、欧盟东扩以及人权等问题上,双方均有各自的立场,分歧众多,并且在长久以来的博弈中双方也产生了猜忌以及对各自的不信任感。
也许前欧洲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的话暗示了俄罗斯最终于欧盟的地位,他表示:“我的欧洲观是,欧盟的扩大将随着吸收巴尔干地区国家入盟而完成。
”13我想,俄罗斯加入欧洲的可能性已经非常渺茫了。
上面谈到俄欧之间的各种矛盾与分歧,为何从上至叶利钦、普京这样的俄罗斯领导人,下至普里马科夫这样俄政坛重要任人物都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对于加入欧盟的向往之情呢?我想这应该是他们做出的一种政治姿态,以加强与欧洲的双边关系,毕竟对欧关系是俄罗斯对外关系的主旋律之一。
综上所述,尽管俄罗斯与欧盟有着现实上密切的关系,但是至少在未来十年,俄罗斯不可能加入欧盟。
6顾志红:《事实与真相——俄罗斯地缘政治与外交》,长春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262页。
7同上书,第267页。
8[俄]瓦列里·列昂尼多维奇·彼得罗夫:《俄罗斯地缘政治——复兴还是灭亡》,于宝林、杨冰皓译,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第96页。
9罗英杰:《利益与矛盾——冷战后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223页。
10顾志红:《事实与真相——俄罗斯地缘政治与外交》,第210页。
11同上,第212页。
12罗英杰:《利益与矛盾——冷战后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研究》,第112页。